八段錦 八段錦是古代有名的動功功法,由于它易學易練,而且對于人身有著顯著的鍛煉效果,因此為很多武術(shù)流派所接受,將其作為基本功。本文所介紹的八段錦功法源于終南派五行門,其中一些關(guān)竅與社會上所授的武八段錦不盡相同,望讀者詳辨之。
八段錦是“拔斷筋”的諧音,它的主要思想是:人們每日勞作或閑逸都不免使得身體的某些部位僵硬,長此以往會導致經(jīng)絡不通,血脈循行不暢,由此致病。通過伸筋拔骨的鍛煉,能夠使各部位肌腱得到拉伸,使疲勞得以消除,促進血脈流通,從而由表及里地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作用。此外,它也是武術(shù)訓練之前的一套準備活動。 八段錦共分為八個段落,習者可在早上起床后練習,也可以在身體疲勞時練習,有助于恢復體力。還可以在治療疾病時對癥選擇有關(guān)式子反復練習,能夠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預備勢 雙腳分開站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含胸拔背,舌尖輕抵上腭。目視前方(圖1)。 ![]() 第一段 雙手托天理三焦 1.兩腿伸直,上體緩慢前屈。待前屈至極限時,雙手手心向上,指尖相對,在小腿前交叉。在這個過程中呼氣,目視雙手(圖2)。 ![]() 2.上體緩慢直立,雙手十指交叉,手心向上,上端至胸前,注意不要聳肩。在這個過程中吸氣,目視前方(圖3)。 ![]() 3.雙手在胸前的姿勢不變,呼氣。 4.雙手內(nèi)旋外翻,手心向上,直臂向上伸起。待雙臂伸至極限時,雙腳腳跟抬起。在這個過程中吸氣,這時會感到氣被吸入小腹。目視雙手(圖4)。 ![]() 5.雙手自然下落于身體兩側(cè),回到預備勢。 本段功法的作用是調(diào)理三焦的氣機,瀉除三焦之火,且有伸展腰背及雙腿后側(cè)肌腱的作用。 第二段 左右開弓似射雕 1.雙腳分開,屈膝蹲成馬步,雙手抱拳于兩腰側(cè),拳心向上,目視前方(圖5)。 ![]() 2.雙腿仍為馬步,左手食指伸直,其余四指虛握拳,向左伸臂,呼氣,目左視(圖6)。 ![]() 3.雙腿仍為馬步,上體左轉(zhuǎn),右掌掌心向左伸至左腕旁(圖7);上動不停,上體右轉(zhuǎn),右臂作拉弓狀屈臂收回至右頰旁。在這個過程中吸氣,目左視。這時可感到吸入的氣灌入右肺中(圖8)。 ![]() ![]() 4.雙腿仍為馬步,雙手放松,分別下落至腰兩側(cè)抱拳,呼氣,目視前方(圖9)。 5.雙腿仍為馬步,右手食指伸直,其余四指虛握拳,向右伸臂,呼氣,目右視(圖10)。 ![]() 6.雙腿仍為馬步,上體右轉(zhuǎn),左掌掌心向右伸至右腕旁(圖11);上動不停,上體左轉(zhuǎn),左臂作拉弓狀屈臂收回至左頰旁。在這個過程中吸氣,目右視。這時可感到吸入的氣灌入左肺中(圖12)。 ![]() 7.雙腿仍為馬步,雙手放松,分別下落至腰兩側(cè)抱拳,呼氣,目視前方(圖13)。 8.雙腿直立站起,恢復為預備勢。 ![]() 本段功法的主要作用是調(diào)節(jié)肺臟功能,增大肺活量,并鍛煉食指和手臂的相關(guān)肌腱和經(jīng)絡(尤其是手陽陰大腸經(jīng),因肺與大腸相表里,故調(diào)節(jié)大腸功能也可以起到調(diào)節(jié)肺功能的作用)。 第三段 調(diào)理脾胃單舉手 1.雙腳分開站立與肩同寬,左手握拳貼于左腰眼,右手立掌于鳩尾處,掌心向左,目視前方(圖14)。 ![]() 2.上體左轉(zhuǎn),呼氣,目視左下方(圖15)。 ![]() 3.上體大幅度前屈(圖16)并向右轉(zhuǎn),轉(zhuǎn)至正對前方時,上體抬起,并略后仰(圖17);同時,右手隨之向下、向右、向上亮掌于頭頂上方;左腳提膝如金雞獨立(圖18)。在這個過程中吸氣,眼隨手動,最后目視前方。這時可感到氣在中脘。 ![]() ![]() ![]() 4.保持金雞獨立的姿勢,呼氣。 5.雙手自然下落,左腳同時落地,回到預備勢。 6.雙腳分開站立與肩同寬,右手握拳貼于右腰眼,左手立掌鳩尾處,掌心向右,目視前方(圖19)。 ![]() 7.上體右轉(zhuǎn),呼氣,目視右下方。 8.上體大幅度前屈并向左轉(zhuǎn),轉(zhuǎn)至正對前方時,上體抬起,并略后仰(圖20);同時,左手隨之向下、向左、向上亮掌于頭頂上方;左腳提膝呈金雞獨立勢(圖21)。在這個過程中吸氣,眼隨手動,最后目視前方。這時可感到氣在中脘。 ![]() ![]() 9.保持金雞獨立的姿勢,呼氣。 10.雙手自然下落,右腳同時落地,回到預備勢。 本段功法的主要作用是調(diào)理脾胃,同時鍛煉腰部。 第四段 五勞七傷向后瞧
1.雙手背于身后,左手輕握右腕,右腳后退一步,目視前方。 2.身體不動,頭左轉(zhuǎn),目視右腳跟(開始時可能看不到腳跟,經(jīng)過一段時間鍛煉后便可看到)。在這個過程中,吸氣。 3.身體不動,頭右轉(zhuǎn),在這個過程中呼氣,目視前方。 4.雙手背于身后,右手輕握左腕,左腳后退一步,目視前方。 5.身體不動,頭左轉(zhuǎn),目視左腳跟(開始時可能看不到腳跟,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便可看到)。在這個過程中,吸氣。 6.身體不動,頭左轉(zhuǎn),在這個過程中呼氣,目視前方。 7.回到預備勢。 本段功法的主要作用是鍛煉頸部肌肉,防治各種頸椎病。因此,在轉(zhuǎn)頭后瞧時腰部不要動。 第五段 搖頭擺尾去心火 ![]() 搖頭:1.雙腿屈膝成馬步,但雙腳腳跟抬起。雙臂微屈,手心向下置于體前,目視前方(圖22)。 2.身體不動,頭部向左、向后、向右、向前繞一周,在這一過程中,吸氣(圖23)。 ![]() 3.全身不動,目視前方,呼氣(圖24)。 4.身體不動,頭部向右、向后、向左、向前繞一周,在這一過程中,吸氣(圖25)。 ![]() 5.全身不動,目視前方,呼氣(圖26)。 6.雙腿直立,回到預備勢。 擺尾:1.上體左轉(zhuǎn)45°,同時雙手直臂向前平伸,手心向下,雙膝微屈(圖27)。在這個過程中吸氣,眼隨手動。 ![]() 2.雙臂快速收回至兩腰側(cè)(圖28),上動不停,上身快速右轉(zhuǎn)135°(在轉(zhuǎn)體時要體會尾椎向左擺動的感覺),雙臂突然向前平伸(圖29)。在這個過程中鼻子向外快速噴氣,眼隨手動。 ![]() ![]() 3.上體左轉(zhuǎn)45°,兩臂微屈,手心向下置于體前,雙膝微屈,目視前方(圖30)。 ![]() 4.上體右轉(zhuǎn)45°,雙手依然直臂于體前,雙膝微屈(圖31)。在這個過程中吸氣,眼隨手動。 ![]() 5.雙臂快速收至兩腰側(cè)(圖32),上動不停,上身快速左轉(zhuǎn)135°(在轉(zhuǎn)體時要體會尾椎向右擺動的感覺),雙臂突然向前平伸(圖33)。在這個過程中鼻子向外快速噴氣,眼隨手動。 ![]() ![]() 6.回到預備勢。 本段功法的主要作用為瀉心火、通督脈。 第六段 背后七顛百病消 1.雙腳腳跟突然向上抬,并顛起全身(全身此時應充分放松),同時鼻子快速噴氣,目視前方(圖34)。反復七次。 2.回到預備勢。 本段功法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全身的顛動,刺激背后的腧穴,以達到健身的作用。 第七段 攥拳怒目增力氣
1.雙腳分開,屈膝蹲成馬步,雙手分別抱拳于兩腰側(cè),拳心向上,目視前方(圖35)。 ![]() 2.雙拳拳心向下,向前下方伸直手臂,呼氣,眼隨手動(圖36)。 ![]() 3.雙手直臂上抬,與胸同高(圖37);緊接上動,雙臂同時向兩側(cè)平移至體側(cè)。在這個過程中吸氣,目視前方(圖38)。 ![]() 4.雙臂在身體兩側(cè)平伸,臂外旋使拳心向上,向兩側(cè)伸出,在這個過程中呼氣,怒目瞪眼(圖39)。 ![]() ![]() 5.雙拳變掌,同時在體側(cè)各抓一把,如同挽住兩頭牛,向回拉至胸前,在這個過程中吸氣,目視前方(圖40)。 ![]() 6.雙拳變掌,手心向前,立掌推出,呼氣,怒目瞪眼(圖41)。 ![]() 7.雙掌變?nèi)?,向回拉至兩腰?cè)抱拳,拳心向上,吸氣,目視前方(圖42)。 8.雙腿直立,回到預備勢。 本段功法的主要作用是鍛煉肝臟。 第八段 老猿扳尖固腎腰 1.雙腳分開站立,與肩同寬,雙膝挺直,上體前屈,雙手分別扳住兩腳尖(圖43)。 2.吸氣時雙手用力向上扳,腰部向上方頂,使腰椎拉開。 3.呼氣時,全身放松,但雙手仍然扳著腳尖,膝蓋也不可彎屈。 4.上身直立,回到預備勢。 本段功法有強腎的功效,對于腰痛有一定治療作用。 |
|
來自: 八景宮 > 《醫(yī)家氣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