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拿高分是可以輕松的默認分類 本文引用自快樂漢《拿高分是可以輕松的》 王金戰(zhàn),中國人民大學附中數(shù)學教師,全國優(yōu)秀教師。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王金戰(zhàn)形成了獨到而實用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2003年,他擔任班主任的高中12班55名學生中,37人考進了清華和北大,10名學生進入劍橋、牛津、耶魯?shù)仁澜缑?。這樣的優(yōu)秀是如何造就的?王金戰(zhàn)的現(xiàn)身說法,談及怎樣激發(fā)學生熱愛學習享受學習,怎樣發(fā)掘學生自身的個性特質,引導孩子發(fā)揮潛能成就英才等話題,對于莘莘學子、老師和家長都是富于啟示的。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僅在于傳授本領,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優(yōu)秀從何而來?要我說,當一個學生反復遭遇失敗的打擊,他就變成了差生;所以讓差生變好其實很簡單,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即讓學生反復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差生就變成了優(yōu)生。 我先說說自己的例子。上高中的時候,我當時最不喜歡的就是化學,因為我覺得化學靠背,就是一個記憶性的學科。對我來講,耍點小聰明還行,要是硬背就是不感興趣。所以化學學得也不怎么樣。 那時候因為紙張緊張,書不是一個人一本,而是兩個人共用一套書。有一次在教室里做作業(yè),化學老師看到我和同桌兩人看一本書,就把她上課用的那本書給了我,說:“你先看,上課時再還給我。”我用顫抖的雙手接過書,說:“老師謝謝你。” 以后,老師不用書的時候,就把書給我用。我就想:看來,老師還是很看重我的!我對這個老師產(chǎn)生了一種感激,就想一定要學好化學。一學下來,我突然發(fā)現(xiàn)化學原來是所有學科中最好學的。 后來,我的化學成績越來越好。每當考化學時,如果化學老師站在跟前,我的底氣就特別足,高考時化學考了99分(滿分100分)。 這么大的轉變出于什么原因?就是因為那個化學老師的這么一個小小的動作。 每個人都希望別人看重自己,尊重自己。如果能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價值,那么學生煥發(fā)出來的那種學習積極性,其潛力將是巨大的。 第一堂課就記住每個學生的名字 我上高中時,有幾位老師甚至到畢業(yè)時,都叫不出我的名字來。你說一個學生要是優(yōu)秀的話,老師能叫不出你的名字來?我很能體會到學生那種失落感。所以,初當教師,我就給自己定下一條規(guī)矩:從第一節(jié)課起,就要能隨口叫出班上所有學生的名字。 記得那是1982年吧,在沂水一中,第一節(jié)數(shù)學課上提問,我隨手指向了一個學生:“陳長法,請你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學生很吃驚,看我的眼神馬上就不一樣了。后來這個學生考上了大學,還念了研究生,現(xiàn)就職于青島海關。 1995年,我調到青島二中。這中間,我們師生有十多年沒見面。有一天,我用公用電話試著給他打了一個電話,我問:“你是陳長法嗎?”他說:“是,你是哪一位?”我說:“我是王金戰(zhàn)。” 我聽到他在電話那頭激動地喊起來:“王老師!”他很快就趕到我那兒,中午我們邊吃飯邊聊天,陳長法說:“王老師,那次上第一節(jié)課,同學們都還不知道你的名字,你卻點我的名字,就記住我了!我就覺得自己在你心里是有一定的位置的,為這件事我就感激你,覺得一定要好好學!” 中學是孩子性格形成的一個關鍵階段。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會產(chǎn)生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雖然這些影響,老師有時無法察覺,但會留在學生心里。 教學講究情感互動。記住名字,看似一件小事,但如果一個老師不用看花名冊,第一節(jié)課就能把學生的名字脫口而出,對學生的心理是很震撼的。你是老師,你就得用心去打動學生,學生才會尊重你。這是教育的功力之一。 一句話的力量 我剛調到青島二中的時候,接了高一一個班的數(shù)學課。這個班有個男孩,長得很單純、很可愛,老是笑瞇瞇的,但就是學習不行。 不過,在寒假前的期末考試中,他的數(shù)學成績有所提高。盡管不是班主任,我還是在這個學生的期末試卷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我在青島的第一個春節(jié),因為你這次期末考試的成功而快樂!”就這么一句話。 學生看到卷子后,對他父母說:“這個老師對我太好了,因為我這次考得好,他就覺得這個年過得很愉快,我一定不能辜負他!”整個寒假,學生帶著感恩的心理用功學習??扉_學的時候,他父母來到我的辦公室,對我說:“王老師,真是難以想象,你寫這么一句話,竟然能在孩子的心理上產(chǎn)生這么大的沖擊。” 后來,這位同學學習成績有了大幅度提高,最終考入山東一所本科高校,那時候考本科不容易,整個青島的高考升學率還不到30%?,F(xiàn)在,該同學擔任了青島一個外貿公司的總經(jīng)理。 與學生對詩鼓勵學生可以有多種方式,如在試卷、作業(yè)本上留言或電子郵件等方式。還有一種我喜歡的鼓勵方法,就是寫詩或與學生對詩。 當今學生,渴望老師成為自己的朋友,他們的共同心聲是:要想讓我受教育于你,那你首先做我的朋友吧!當面,學生們給我面子,稱我王老師。在同學之間,他們叫我“老王”,在同學游戲作品中,他們叫我“中場大俠”等等。久而久之,我也成了學生的知心朋友。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當學習陷于困境時,都很愿意跟我交流,我也經(jīng)常鼓勵學生,使他們感到自信而輕松。 我教過一位同學,名叫朱栟。高一期中考試后,他由于在班里以絕對優(yōu)勢考了第一,而變得驕傲起來。上課不認真聽,作業(yè)也很少寫,整日就想著去做難題。后面半個學期下來,解題能力未見提高多少,基礎知識反而出現(xiàn)了嚴重滑坡。我?guī)状胃?,可他仍然我行我素,終于在隨后的期末考試中以年級第100名后的名次大敗而歸。這次落差使他遭受巨大打擊,寒假前一天,他懷著一種極為消沉的情緒,在黑板上留下了這樣一首詞: 《水調歌頭·高分幾時有》 高分幾時有?無語問青天。 考試一敗涂地,怎去見家嚴? 幾欲放棄目標,又恐父責母怨,幾年白流汗。 學習成績差,何況在重點? 三分耕,一分獲,夜難眠。 也應有恨,誰讓我意志不堅? 分有高低優(yōu)劣,人有成王敗寇,此事古難全。 但愿發(fā)奮后,名在孫山前。 朱栟寫完后便離開了教室。那天,我正好回教室,看到了這首詞。為了及時調整他的情緒,我就隨手和了他一首詞,并通過信件寄發(fā)出去: 《水調歌頭·人才幾時有》 人才幾時有?俯首看三班。 不知弟子心境,凄凄是何緣? 本應拂其桎梏,只因年少無節(jié),規(guī)矩成方圓。 基礎記于心,何懼前路險? 不畏挫,敢拼搏,立深遠。 誰言有恨,坦途不見磨礪艱。 不經(jīng)往昔一敗,怎求明日精彩?借此贈箴言: 風雨映彩虹,英雄出少年。 朱栟同學讀罷我寫給他的詞,精神為之一振。經(jīng)過一個寒假的發(fā)奮努力后,開學第一次數(shù)學統(tǒng)練考試,他一舉拿到99分,殺了個漂亮的回馬槍?,F(xiàn)在朱栟同學就讀于清華大學。 現(xiàn)在一提到學習,很多學生馬上變得愁眉苦臉,學習好像是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墒牵瑢W習真的這么可憎嗎?為什么我們不能享受學習呢? 目標:跳一跳,夠得著 我跟同學說,面對激烈的競爭,你要搞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么?你不要管別人怎樣,別人第一第二跟你沒關系,別人倒數(shù)第一第二也跟你沒關系。判斷一個人的成功,重要的不是和別人比做得怎樣,而是和自己的潛能比做得怎樣。你就根據(jù)自己現(xiàn)在的位置,給自己定一個實際的目標。不要太高,太高了高不可攀,一旦摔下來,會把你的自信摔掉;可也不要太低,太低會讓你失去拼搏的斗志。也就是說,這個目標對你來說應該是:跳起來,夠得著。 從一樓到二樓,沒有樓梯誰也上不去,有了樓梯,人人都能上得去。目標確定以后,你就埋頭努力。你能夠完成一個一個小目標,每次考試你都能享受成就感,你就有可能沖擊更大的目標。那么,到了最后的高考,你也就會有一種自信的實力和心態(tài)了。 經(jīng)過我的開導之后,同學們都明白了制定一個合理目標的重要性。后來,12班李博同學(現(xiàn)就讀于北京大學生物系)說:“我想通了,在這個群英薈萃的集體中,我為能與這些精英同班而榮幸,我不再苛求突出,只求每天向成功進步一點點。平和的心態(tài)造就了穩(wěn)定的成績,我在不知不覺中得以提高。” 我在臨沂師范學院讀書期間,遇上好幾位優(yōu)秀教師,他們把數(shù)學課講得興味盎然,對我以后教學生涯的影響很大。我印象最深的是教我們《教材教法》的楊燕軍老師,他講課非常具有感染力,《教材教法》是很不受重視的一門學科,但學生只要聽他講課,那真是如癡如醉,經(jīng)常被逗得哈哈大笑。再一位是教高等代數(shù)的綦敦玉老師,他講數(shù)學如同講故事,許多抽象的概念、復雜的推理,他能夠用非常生動而簡單的語言,給你一語道破。我努力汲取他們身上的風格,融合在自己身上,力爭讓自己也變成一個能夠引導和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老師。 我要求自己備課充分,上課不帶課本,對所教數(shù)學內容爛熟于胸。每次走上講臺,手里只有一根粉筆,不僅課要講得條理分明,栩栩如生,還不時來點兒小幽默,同學都感到挺愉快,都是睜大眼睛聽完一整堂課。 有一句詩叫做:“淘盡黃沙始到金,苦到盡頭方知甜。”我跟同學們說,這句詩也是中學生活的寫照。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苦盡甘來的過程,如果你更多地感受到學業(yè)的艱苦,正說明你的“苦”吃得還不夠,還沒有達到“甘”來的境界。所以,如果同學們在學習的時候,除了長知識,還能夠享受美感,能夠明白許多道理,他就會發(fā)現(xiàn)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了。 我有一個學生名叫張亦楠,他這樣說:“我剛上高一時,也經(jīng)歷過一個迷惘時期,然而之后我突然發(fā)現(xiàn),在那些死板的分數(shù)和練習題背后,蘊藏著前人千百年的積淀,而這積淀鑄就了美。語文的美即文字的美,我非常愛聽語文課,那些佳作名篇,初讀之時美即在遠方徘徊,再讀之時美已在身邊繚繞,40分鐘后美即在心中。而數(shù)學的美更是無窮的,比如說一題多解就是美,如果你將復數(shù)、三角函數(shù)、不等式、二次方程等只是分而破之,你永遠無法體會到美的存在。” 正是這種興趣引導著他在數(shù)學上動腦子,結果在高三時張亦楠獲得全國高中數(shù)學聯(lián)賽一等獎,也獲得了清華大學保送生資格。 在哪兒摔倒,就在哪兒爬起來 好多學生問:數(shù)學上陷入困境怎么辦?我回答:“在哪兒摔倒,就在哪兒爬起來。” 一個高中學生,遇到不會做的題,原因可能不是出在高中,而是在初中某一個時刻欠了賬。也許是某個概念沒掌握好,也許是某個方法沒運用熟練。 有些學生一些數(shù)學概念就沒有學好,所以做題一遇到這個概念,老出錯,你再多做題也沒有用。只有把這個概念問題解決了,就沒有問題了,就輕松了。 北京八中少年班的一個學生,解析幾何學不好,快高考了,而解析幾何在高考中分量是很大的,于是他很著急,就找到我給他輔導。 我找出前幾年高考的一道解析幾何題,讓他做了一遍,他沒有做出。于是我給他講了一遍,再讓他做,他還是做不出。我說:“你知道你的問題在哪里了吧?解析幾何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計算問題,這個題難嗎?”他說:“不難。”我說:“不難你為什么做不出來呢?第一,你自信心不足,你本身就以為我解析幾何不行,因為解析幾何計算量很大,就不想往下算。第二,計算能力不過關。這個時候就得反復練習,做一遍不行,做兩遍,做兩遍不行做三遍,一定要把題做出來,只有做出來,你才知道里面有很多你欠缺的問題,然后你知道問題在哪兒了,信心也就足了。” 結果這個學生用了一個小時,做了好幾遍,終于把結果做對了。我問:“你知道你的問題在哪兒了嗎?”他點點頭。然后我問他:“再做一個類似的題目你敢不敢?”他說:“現(xiàn)在敢了。” 再做第二個題,他一遍就成功了。然后我再根據(jù)這道題,跟他將這個題層層剝開,怎么進入,怎么分析這個題目,然后具體怎么實施,把看似零亂的思路,構建了一個若隱若現(xiàn)的框架。我告訴他,以后每一個題基本上都按照這個框架來。 讓他做第三道題的時候,我說:“你來說思路,而不是我說思路。”結果他把這個思路說的頭頭是道,我說:“你再做看看。”果然他一下就做出來了。我說:“行了吧?解析幾何原來就是這么簡單!”他高興地走了。2006年,這位學生考上了清華大學。 我教數(shù)學20多年了,數(shù)學是考能力的。什么叫能力?靈活運用基礎知識,就叫能力。基礎包括什么?就是: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好多家長都把孩子做題出錯歸結為孩子馬虎、粗心,其實不是的,這就是基本技能不過關,這個現(xiàn)象幾乎存在每一個學生身上。學習數(shù)學就是要讓學生變得不馬虎,這就是數(shù)學的特點之一。 在數(shù)學上,有好多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這是高考一個重點。比如說數(shù)形結合、方程思想等等,都是數(shù)學上很重要的思想方法。有的同學數(shù)學這一科學不好,就想放棄。以我的感覺,越是某一科薄弱的學生,上升的可能性越大。比如數(shù)學能得140分的,想達到150分就太難了;但如果你只有70分,往100分努力其實是很容易的。稍微費點兒力氣,只要把基本概念搞懂,把課本的題做會,數(shù)學就能拿100分。 在今天,孩子受到外界的誘惑是前所未有的,電視、電話、網(wǎng)絡、手機、MP3甚至MP4,這些高科技“天使”鋪天蓋地而來,為孩子呈現(xiàn)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而學習又是講究寧靜致遠、心如止水的環(huán)境,這個矛盾怎么解決呢? 短信如潮:你是做主人還是做奴隸 北大有一位教授讓我給他上高中的孩子輔導一下數(shù)學。孩子來了以后,我給他開始講課,沒多長時間,他的手機就響了。他掏出手機一看,就給人回短信,我正給他講著課,只得停下來等他。 這學生發(fā)完短信以后,對我說不好意思。我又開始給他講課??蓻]多一會兒,短信又來了,他又掏出手機回短信。當時我就火了,我說:“請你學會尊重別人!” 這學生連忙跟我道歉,說:“老師,對不起。”我說:“你這個孩子,有沒有想過你學習的問題出在哪里?為什么學習老沒有效率?就是因為你學習的時候短信不停地響,根本就沒法專心學習。你學習,先要解決態(tài)度問題,沒有一個好的學習態(tài)度,就算七科老師全是教授,全是博士,你照樣學不好。” 以后,這個學生再來找我,來了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手機關掉,交給我。他學習起來就安靜了,成績便逐步提高了上來。 現(xiàn)在,孩子的手機短信泛濫成災,對孩子學業(yè)的殺傷力是不能低估的。學生上課或上自習的時候,就把手機放在桌子里,開著機,短信來了,不看不行,看了不回也不行,一天有十幾條短信下來,你還能學什么呢? 而且這些短信,要么是調侃開玩笑,要么是情愛之類的內容。就像前面我說的這個男孩,那天剛走進我的辦公室,還沒來得及關機,短信又來了。我就問:“能不能讓我看看給你發(fā)的是什么?”他把手機遞給我,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老公”二字。我說:“是女孩兒給你發(fā)的?管你叫老公?”男孩很坦然地說:“我們同學都這樣稱呼的。”是呀,對于中學生來說,這比學習有意思多了!他還有什么心思學習呢? 手機短信對于學習的影響很大,讓很多家長、老師感到頭疼。有的學校甚至規(guī)定:學生不許帶手機進入校園。但是,堵是堵不住的,我從來不禁止學生帶手機,但我有起碼的要求,就是上課不能開手機。 對于手機之類的東西,大人對孩子的控制總是有限的。重要的是讓孩子懂得:現(xiàn)代電子產(chǎn)品本是人類的工具,孩子應該學會做它們的主人,而非它們的奴隸。在現(xiàn)階段,學業(yè)比享受那些現(xiàn)代電子產(chǎn)品更重要,生活中有更多的事需要他們去做。 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 英國哲學家艾蒙斯說:“習慣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壞的主人。好習慣讓孩子學業(yè)優(yōu)秀,壞習慣則削弱我們的競爭能力。” 學習是個系統(tǒng)工程,涉及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學生的意志、品質、專注程度、執(zhí)著程度等等。而當這些因素成為思維和行為定勢的時候,就被稱之為習慣。學生需要養(yǎng)成多個好習慣,最后才能形成綜合優(yōu)勢。 人大附中有一位同學叫劉朔,寫過一篇題為《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的文章,他寫道:“養(yǎng)成好的行為習慣實際是在學習“做人”,一個人的習慣好不好,素質高不高,往往反映在小事上。怎么才能養(yǎng)成好的習慣呢?首先是從小事做起,注意細節(jié),隨時提醒自己。比如,注意自己的站相、坐相、走相、吃相,說過粗話嗎?騎車闖過紅燈嗎?排隊加過“塞兒”嗎?自己的書包是自己收拾嗎?注意每一次作業(yè)或考試書寫的工整,注意待人接物的禮儀,等等。一開始可能有點兒“累”,但用不了多久,你就習慣了,而且讓你一輩子受益。 “對于電腦游戲,什么RPG、FIFA、星際、CS,我也接觸過,好玩,爽!可它真耽誤事。你要陷在里面了,一時“爽”了,一輩子可能就不“爽”了。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東西,有些事是他該干的,有些事是他想干的??梢氖牵摳傻耐幌敫?,想干的又往往不該干。怎么辦?只能管住自己,把該干的有興趣地干好,把想干的納入該干的范圍,能比較自覺地這樣做了,那就是成熟了。現(xiàn)在,我和我的一些同學已經(jīng)學會了在學習的成功中享受巨大的快樂,那是任何游戲都不能相比的。” 現(xiàn)在中學生談戀愛的趨勢是普遍化、低齡化、公開化。有權威調查說,中學生談戀愛已達到1/3左右。這種趨勢擋是擋不住的。怎么辦? 戀愛是把雙刃劍 我接手人大附中高中12班后不久,就發(fā)現(xiàn)班上有談戀愛的,公開的就有三四對兒。而且?guī)ь^談戀愛的,還有一些班干部。 “請別把我們看成壞人”,這是中學生戀愛時常說的一句話。我當班主任的時候,班里女孩收到情書,有時會給我看,因為她們不知道該怎么辦,又不敢和父母說。因為有好些父母,要不就是漠不關心,要不就是反應過度、興師動眾,弄得好多女孩都不信任家長。 學生戀愛是成長中的問題。我一直認為,作為老師和家長,一定不要把這件事情看成是不好的事情,甚至是丑惡的事情。學生初涉男女之情的時候,他們是懷著一種美好的憧憬,如果我們把這事說得一無是處,這會傷害學生的美好感情,甚至給他們一生的感情生活帶來陰影。所以對待這件事,我反對草率,更反對粗暴。 對中學生來說,戀愛是把雙刃劍。我不否認,對一些學生來說,愛情可能是動力,可能使人更優(yōu)秀;而對另一些學生來說,可能對學業(yè)具有很大殺傷力。對一些農村孩子來說,高考是他們改變命運的惟一機會,但如果在感情問題上處理不好,就會影響他們的學業(yè),甚至影響他們的一生。 拒絕,也是一種愛護 我班里有一個女生,一段時間學習狀態(tài)不太好。有一天,她主動來到我的辦公室。我就問:“是不是又失戀了?”那個女孩很驚訝:“老師,你怎么知道的?”我說:“我也是從你們那么大過來的呀。” 這個女孩就跟我說:“我喜歡上了咱們班的一個男孩,可他不理我,他說他有女朋友,但我知道他沒有,老師您說我該怎么辦?” 我說:“那個男孩的確很優(yōu)秀,你也挺有眼光的。”我就舉了這個男孩身上的一些優(yōu)點,女孩聽了很激動,覺得我挺理解她的。 我接著說:“這個男孩更優(yōu)秀的是,他知道愛護自己,也知道愛護你。據(jù)我所知,他確實沒有女朋友,但是他怕傷了你的心,就說自己有女朋友,他這不是間接地拒絕你嗎?” 女孩問:“為什么?”我說:“這個男孩多會處理事啊,他知道現(xiàn)在學習最重要,學業(yè)不好,還有什么前途可言?人家是對自己負責,對你負責,單從這點來講,他比你成熟多了。拒絕,有時也是一種愛護。” 女孩說:“我得想想,好像是這么回事。”我說:“戀愛的感覺是美好的,最好別捅破。今天好好努力,等到高中畢業(yè)后,你們都上了好大學,我給你們倆撮合一下行不行?”女孩說:“真的嗎,老師?”我說:“真的,沒有問題,我看你們倆挺般配的。”女孩高興起來,說:“老師,您真好!” 中學生戀情是單純的,往往是只求今日擁有,不求天長地久。所以,我們不必把中學生談戀愛看成猛獸洪水,你態(tài)度越強硬,他們反而越來勁。戀愛是成長中必經(jīng)的問題,而成長最終要靠學生自己,我們能夠提供的,就是建議、幫助和開導。很多時候,如果讓他們自己面對,自己處理,反而會更好些。 問題孩子往往出自問題家庭 在很多家長眼里,孩子身上全是問題,有的家長還會生氣地跳腳:“我怎么生了這么個不爭氣的孩子?”這些家長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孩子身上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有沒有反思過自身,是不是恰恰因為我們自己,造成了孩子滿身的問題? 知道你的孩子需要什么嗎? “你給我……”“你聽著……”“我要你……”這是家長對于孩子常用的語氣。對于孩子,做父母的只是要求。我們有沒有想過,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我們有沒有與孩子站在同一角度上,來傾聽一下孩子的需求?如果沒有,我們又憑什么來教育孩子呢? 我經(jīng)常跟家長講:好多孩子有成功的潛能,之所以不成功,往往不是敗在學生手里,而是敗在家長手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家長不懈追求的目標,但好多家長又不注意方法,往往是以急切的心態(tài)很容易看到孩子身上的缺點,總覺得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結果常常是把孩子搞得沒有了自信,最后甚至是破罐子破摔。 如何與孩子溝通? 對父母來說,這是一門不簡單的功課。與孩子談話是有技巧的,其中重要的一點是:傾聽往往比說教更重要。 有一個外校的高三男生,身高1.85米,在班里除了不學習,調皮搗蛋的事什么都做。最后鬧到班里的所有家長集體向學校請愿:為了同學們高考不受影響,要求這個男生離開這個班。這個男生回家后,天天躺在床上,一天睡十幾個小時。眼看到了報高考志愿時候,這個孩子對家長說:“反正我今年不考了,你們要報什么學校就報什么學校,我無所謂。”他就是徹底放棄了。 家長又氣又急又沒有辦法,三番五次地找我,希望我能夠跟這孩子談一談。記得那天是晚上11點多,這個男孩到了我的辦公室。我先問他:“為什么學校讓你回家?”這個男孩就說:“我是有缺點,可是老師和校長,動不動就當著全班的面訓斥我,還動不動把家長叫到學校來,我特反感,特抵觸,所以我就要跟學校對著干。” 整個談話過程,我基本上是聽他說,讓他把心中的不滿全說出來,吐出來他也就輕松了。他講完了,我才說:“高考不就是一次考試嗎?你也不要有什么顧慮,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說前面的九十里路,只是整個行程的一半,后面的十里路,才是最關鍵的,你把關鍵抓住了,即使前面有一些遺憾,你也能夠扭轉危局;如果你抓不住最后這段關鍵時期,你前面做得再完美,也是前功盡棄。成功者往往就是那些能夠抓住關鍵的人,對不對?” 我對他說:“你現(xiàn)在去不了學校,可以在家里合理安排你的時間。你就利用好這二十來天的時間,學它個昏天黑地,把各科內容搞清楚、復習好,讓那些瞧不起你的人大跌眼鏡,這才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是不是?” 我還和他談起我的經(jīng)歷。我說:“我也曾經(jīng)是個差生,知道那種被歧視的感覺,但我最終選擇了努力,選擇了拼搏,以前在全班成績倒數(shù),后來變?yōu)槿嗟谝弧R粋€真正有骨氣的男人在關鍵時候就應該爭一口氣嘛!在大家都覺得你不行的時候,你能不能學出個樣子來讓他們看一看?只要你從現(xiàn)在起,肯投入學習的話,我答應再輔導你一次,給你講兩個小時,高考成績提高20分沒問題。”男孩越聽越興奮,情緒明顯有了變化。 我和他談完后,男孩對父母說:“從明天開始,我要進入臨戰(zhàn)狀態(tài)了!”后來,我聽他母親說,兒子就跟變了一個人一樣,進入到一種奮斗的狀態(tài)。高考時,他在班里考了前十名,總分590多分,超過了他報考的北京工業(yè)大學的分數(shù)線,最后被錄取到計算機專業(yè)。 人內心深處的最大渴望是被人理解,被人尊重,渴望自身的價值得到別人的承認。那次,我與男孩的談話時間總共有兩個小時。其中,他講了100分鐘,我只講了20分鐘,他就發(fā)生了改變。其實,我講的道理并不深奧,關鍵是他覺得我能聽進去他的話,能理解他,使他找到了自尊,找到了知己。所以,他能聽進去我的話。 許多時候,對于孩子的訴說,我們大人往往是很不理解,很不愛聽,很不耐煩。而我們想和孩子談話的時候,經(jīng)常是上來就說:“今天咱們談一談。”那還怎么談?那是訓斥。實際上,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你命令他,你控制他,都只會令他們反感、抵觸、叛逆。 德國教育學家卡爾·威特說:“我認為傾聽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為傾聽對孩子來說,是在表示尊敬,表達關心,也促使孩子去認識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對任何事情提出自己的意見,而他的認識又沒有受到輕視和奚落,他就變得毫不遲疑、無所顧忌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先是在家里,然后是學校,將來就可以在工作上,自信勇敢地正視和處理問題。” 老師,看了您的文章很有收獲。雖然我也很喜歡看王金戰(zhàn)老師的書,但從您摘選的文章中我仍能感到又一種收獲。您的文章對我來說非常有學習價值。謝謝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