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錯事時怎么辦? 在訓(xùn)練孩子好行為的過程中,最基本的原則是不能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用物質(zhì)獎勵、活動獎勵和精神鼓勵來提高孩子好行為的發(fā)生率,同時用撤銷獎勵來減少孩子壞行為的發(fā)生率。在這個基本原則下,還有幾個具體問題,我認為很重要。 第一、當(dāng)孩子出現(xiàn)一個不好的行為的時候,必須立刻表現(xiàn)出明確的否定態(tài)度。 舉個例子,孩子的玩具找不到了,就哭,鬧,大聲喊叫,那些不善于訓(xùn)練孩子行為的家長,尤其是對孩子倍加疼愛的爺爺奶奶輩,此時往往跟著孩子著急,翻箱倒柜地幫孩子找玩具。他們以為,只要玩具找到了,孩子就不鬧了。須知,家長此時的行為,實際上強化了孩子在找玩具時的哭、鬧、大聲喊叫行為。他會認為,只要我哭、鬧、大聲喊叫,爸爸媽媽就會幫助我找。下次再發(fā)生這樣的事,他就會以同樣方式對父母"下命令",而且變本加厲,一次比一次厲害。 在這種情況下,正確方法應(yīng)該是馬上表態(tài):"哭、鬧、大聲喊叫不好!再哭,再鬧,玩具也還是找不到,你自己好好想一想,最后一次玩這個玩具是什么時候,玩完自己放哪里了?"如果孩子真的想不起來,還是找不到玩具,可以接著說:"媽媽幫你找玩具,但是有一個條件,不許哭、鬧,也不許大聲喊叫,不然媽媽就不幫你找"等玩具找到以后,還要對孩子說:"以后玩具丟了,先自己好好想,慢慢找,找不到了,來告訴媽媽,媽媽會幫你找,不要哭鬧、大聲喊叫。記住了沒有?"如果下次孩子忘記了,還是哭鬧,就先提醒他:"上次我怎么跟你說的?丟了東西,不要哭鬧,先自己好好想想,實在想不起來,就告訴媽媽,媽媽幫你找。" 不要幾次,孩子以后再丟玩具,就不會哭鬧了。 和孩子相處過程中,每天都可能發(fā)生類似的情況,只要您掌握好原則,孩子的行為就會按照您設(shè)計的方式,逐漸朝好的方向發(fā)展。如果您不懂得這些技巧,也缺乏耐心去跟孩子"理論",那么,孩子變得不聽話,特別"皮",就在所難免了。 第二,在表達否定態(tài)度的時候,必須以講道理為先,不要喝斥、打罵,情緒上顯示出不高興的樣子,但不要發(fā)火。也就是說,要把握好理智和情感的分寸。 很多家長在孩子做了"壞事"時,不是打罵,就是惡言惡語地嚇唬,他們的體會是,這樣做很"管用",能有效地制止孩子的壞行為。一位媽媽跟我說:"有一次,我剛掃完地,孩子就在那里用腳踢墻皮,把墻皮踢了一地。我就照一貫的辦法,大聲喝斥地說:'是你自己把墻皮掃干凈,還是讓我揍你一頓?'我這么一說,還真管用,孩子馬上說:'我掃,我掃。'您看,問題不就解決了么" 的確,問題表面上是解決了,孩子也知道了,在家里不能踢墻皮。但是,這里隱藏著許多負作用。首先,孩子并不懂得踢墻皮為什么不對,他認為,在家里踢墻皮,是要挨媽媽打的,只要沒有人打他,這件事就可以干。在家里,媽媽要打,所以以后不敢在家里踢墻皮,但是出了門呢?到了幼兒園、學(xué)校,特別是在沒有成人在場的情況下,還能保證他不干這種壞事嗎?其次,他以后可能會以同樣的大聲喝斥、罵罵咧咧的方式,對待他的同伴、同學(xué)。 無論在幼兒園還是學(xué)校,我們都能看到,有些孩子顯得很有"教養(yǎng)",一貫不打人、罵人,老師不在時也不干壞事,還有些孩子則缺乏"教養(yǎng)",經(jīng)常會出些壞"點子", 像上面的例子,正確的作法應(yīng)該是,看到孩子踢墻皮,馬上不高興地說:"踢墻皮不好,不對,既毀壞了墻,又把地弄臟了,媽媽不高興啦!乖孩子不踢墻皮,媽媽喜歡乖孩子。你現(xiàn)在要是自己把墻皮掃干凈,媽媽就不生氣了,記住以后再也不要干這種事情了!"如果孩子是無意識地做了這件事,相信他會自己去掃地的。而且,以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很可能就是那種在幼兒園和學(xué)校顯得有"教養(yǎng)"的孩子。 在200年前的英國"貴族學(xué)校",有人發(fā)明了用嚴厲的方式教育孩子的一套教育方法,教師雖然嚴厲,但從不打罵,從不大聲喝斥,但是效果非常顯著,從"貴族學(xué)校"畢業(yè)的孩子,到了社會上,行為舉止就是和一般人不一樣,因為他們從小接受嚴格的行為訓(xùn)練。在英國,這種教育方法一直延續(xù)至今,只是現(xiàn)在比那時更"人道"一些。 說起咱們中國人的素質(zhì),就不能不說到我們中國的家庭教育方式。如果上一代人是在父母的瞪眼、喝斥、打罵中渡過自己的幼兒期的,那么可以想象,下一代人也會在幼兒期有同樣的遭遇,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中華民族的素質(zhì)怎么提高呢?中國人怎么會變得越來越有教養(yǎng)呢? 第三,父母必須在孩子面前約束自己的行為,給孩子提供好的榜樣和示范。 一位媽媽對我說:"我的孩子做了錯事,我說他,他不但不聽,還踢我,啐我,您說怎么辦?"我問這位媽媽:"您和您愛人有沒有在發(fā)生沖突時當(dāng)著孩子面做過類似的舉動?"這位媽媽想了想,不好意思地笑了。顯然,孩子的踢人、啐人行為,是從媽媽爸爸那里學(xué)來的。 觀察學(xué)習(xí)是人的一大特長。好多事情,你不用教,孩子只要看到了,就會跟著學(xué)。像咱們"國罵",還有工人體育場里的"京罵",動畫片里的打斗,反面人物說的壞話、鬧的惡作劇、做的壞事,電影電視中成人的談情說愛,還有引逗著孩子們逐步升級地消費攀比的那些廣告詞兒,孩子們學(xué)得最快。因為他們覺得這些東西新奇,好玩,模仿出來會引起人們的好笑和興趣,甚至誰模仿得多,誰會受到同伴的欽佩和贊揚。 模仿是人的天性,連成年人都愛模仿別人的行為,孩子更不用說。所以,當(dāng)父母的,必須在孩子面前約束自己的行為舉動,有些言行,背著孩子可以說,可以做,但是當(dāng)著孩子面不能說,也不能做。"身教重于言教"這句老話在這里特別應(yīng)該強調(diào)。 做了父母的人和沒有做父母的人就是不一樣。做父母,肯定要失去一些自由,沒做父母之前,你可以隨隨便便,大大咧咧,發(fā)牢騷、說臟話,都關(guān)系不大,但是做了父母之后,你必須約束自己,必須向孩子提供好的榜樣和示范,你必須為孩子健康的成長和真善美的心靈負責(zé)!因為做父母是你自己的選擇,你就必須為此作出犧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