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生存之道名言叫“民以食為天”,不論你是哪個階層的人,不食不行。五十歲以上的人都還記得《列寧在十月》那部電影里有一句臺詞,“面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可見面包在飲食之道中的分量,面包在西方被稱為食品之母。去年到西歐進行一次12國之游,所到之處的早餐都是面包,同團游客吃過幾天之后,叫苦連天,也許是我天生愛吃面食,對面包又情有獨鐘,可以說是百吃不厭,故對西歐國家的面包留下了較深刻的印象。
歐洲人早餐基本以面包為主,不論到哪個國家,早餐都是面包。面包店里的面包種類很多,而酒店餐廳早餐的面包我細觀察過,也就是大眾化的面包片、長型面包、圓型小面包。面包片和長型面包本身都沒加輔料,吃時要配各種果醬、黃油、火腿腸什么的。這些面包有的是餐廳自己烤的,有是的從面包房進的,大多都是最簡單的那種面包。 歐洲人都知道有這樣一個典故,曾經有人問大發(fā)明家愛因斯坦:“世界上最偉大的發(fā)明是什么?”他毫不猶豫地回答道:“面包!” 據(jù)說,面包是由古代埃及人和巴比倫人發(fā)明的。最初,他們將面粉和入水和鹽制成面包,但由于面團沒有經過發(fā)酵,所以這種面包又干又硬。后來,埃及人在無意中將和好的面團放置在陽光下,面團受熱后便自行發(fā)酵,這時再把面團放在火上烤熟,做出來的面包就變得松軟可口了。 后來,埃及人的面包自然發(fā)酵技術傳入了希臘和羅馬。公元前5世紀,歐洲一些城市相繼出現(xiàn)了專業(yè)的面包作坊。公元14世紀,面包烤爐在歐洲問世,這大大減輕了制作面包的勞動強度。17世紀,荷蘭人雷文虎又發(fā)現(xiàn)了酵母菌,從此,用酵母菌發(fā)酵的面包制作法便流行于歐洲。18世紀以來,隨著機器和電力的出現(xiàn),面包的生產進入了機械化和自動化的工業(yè)時代。 面包按口味可分為咸面包和甜面包,按用途可分為主食面包和點心面包,按形態(tài)可分為長形、圓形、長方形、棍形和花形等面包,按原料可分為全麥、黑麥、土豆、棉子蛋白等面包,按添加物又可分為牛奶、果醬、維生素、葡萄糖、夾肉等面包。但習慣上人們主要按照烘烤方式將面包分為軟面包和硬面包兩大類。 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加強,面包家族中又出現(xiàn)了許多新面孔,如大豆面包、蔬菜面包、蘑菇面包、學生午餐面包等等??磥?,歐洲人對面包的研究從未停止過,總在不斷地推陳出新,使面包這種大眾食品人見人愛。人們?yōu)榱藢⒚姘龅糜趾贸杂趾每矗腋挥跔I養(yǎng),便在面包的造型上大動腦筋,并且有意地在面包中添加各種東西或想方設法變換面包的餡心,但最終還是脫離不了面包的本來面目。另外,當今流行的三明治、漢堡包、熱狗等,也都是從面包中派生出來的,所以面包被稱為食品之母是當之無愧的。 西歐12國之行,當同團游客都吃夠了面包的時候,我卻每每吃得津津有味。不但如此,我還有個怪毛病,一到飯點時不吃點東西,胃就會提出抗議,所以每次時間一到,短時間內又不能吃飯,只要景區(qū)方便,我就花點小錢買個面包充饑,因為各國的面包不盡相同,在充饑的同時也起到品嘗的作用。如意大利用葡萄干和金橘做餡料搭配的小面包,食之香甜可口,品過不忘。在德國高速公路服務區(qū)買過一種面包,是黑色的,里面有很多的果仁,瓜子、核桃什么的。面包的口感有些酸,不大習慣,導游說,這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流行面包,就如西歐人習慣喝蘇達水一樣,對人體健康是有好處的,經他這一提示,我才吃下去。也難怪,我對西歐早餐的酸奶從來不品嘗,因為我不習慣那種酸味,所以這種黑色的酸面包,也叫我開了眼界。法國的面包普遍注重味覺,有人說法國人天性熱情開朗,而德國人則嚴肅謹慎,就好像兩個國家的面包。法國人做的面包好看,也好吃。而德國的黑面包不好看,不是很好吃,卻很有營養(yǎng)。 在我國,早餐要是面食總要配以湯,而在西歐國家早餐吃面包是離不開黃油、果醬,以及奶酪和香腸的。早餐桌上常常備有三四種切成薄片的香腸或熏肉,主要是以豬肉、牛肉或火雞肉為原料,風味香腸、雞蛋等。 而在各類果醬中,我總是挑選草莓醬。常見的果醬主要是草莓醬、李子醬、杏子醬、蘋果醬等。 早餐廳飲料種類也很多,常見的有咖啡、牛奶,各種果汁、麥面粉沖劑、茶水、酸奶等。 對于愛吃面包且又到過50多個國家的我來說,這樣的早餐要比在家的早餐豐盛多了。我國家庭早餐無非是饅頭、餅、菜包或米飯等,再配上小咸菜,好一點人家配上豆?jié){或一袋奶。而西歐之行的15個早餐這么多輔品就夠你品嘗了,而且各國早餐的面包風味口感也不盡相同。如裸麥面包,是以裸麥粉、黑裸麥粉與其他雜糧谷類制成的面包;酸面包,制作時在面團里加入一種事先以面粉、水一起發(fā)酵而成的酸面種,因而帶有一股淡淡的特殊酸味,口味獨特;白面包,以白面粉為主體所制成的最基本面包,在歐洲各國都十分普及;甜點面包,含有較多量的奶油、牛奶、蛋與糖,味道香甜、質地也較酥軟,作為甜點或早餐時享用都十分合適;大眾面包片,不加任何輔料,吃時自己隨意選果醬或黃油或火腿腸或牛肉片等。 我的西歐之行,品嘗最多的就是面包,但是,每個國家的面包種類都在一二百種之多,要想每樣都品到那也是不可能的。自從面包傳入西歐后,面包就與當?shù)厝松钕⑾⑾嚓P了,據(jù)說法國大革命就是由人們吃不飽面包而引發(fā)的。當你品著面包,喝著咖啡,想著“面包會有的,日子會好的”這句話,方知人類的衣食住行,食應該是在第一位,不論干什么事業(yè),首先得先吃飽肚子。在西歐,面包概念早已不僅僅是顧肚子了,那是一種燦爛的食文化,正在耀眼生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