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這個名稱很有趣,這個詞來源于一個錯誤,就是蒙古人對“羅斯”一詞不規(guī)則的發(fā)音,漢語則直接從蒙古人的誤讀中繼承下來,并一直延續(xù)至今。而“羅斯”本身,也并不是一個斯拉夫式的名稱,它其實是早期芬蘭人對居住在斯堪迪納維亞半島上的維金人的稱呼。芬蘭語Ruotsi,愛沙尼亞語中寫為Rootsi,俄語為Русь,英語為Rus。而東斯拉夫人對這些來自于北歐的維金人有另一個古老的稱呼,瓦良格(Варяги),英語寫為Varangians,也叫瓦蘭吉人,其實這個詞,就是維金(Vikings)在斯拉夫語中的發(fā)音,兩者指的完全就是同一種人。這里需要指出的另一件有趣的事情是,現(xiàn)在正停在大連造船廠的那條引起廣大軍事愛好者強烈關注的原俄羅斯“瓦良格”號航母,其名稱正是來源于此! 前面我們講到,當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已經(jīng)大量進入中歐和南歐并接受了古羅馬和基督教文明的時候,東斯拉夫人依然以部族的形式廣泛分布在遙遠的東方。這時候,北歐的維金人開始突然強大起來,他們從自己的老家,斯堪迪納維亞半島,開始不斷向東,向西,向南入侵,開辟商道,征服當?shù)夭柯洌⒆约旱恼?。向西和向南的那些維金人,在歐洲歷史上以維金海盜著稱,他們沿大西洋南下,征服了英國,法國沿海的很多地區(qū),甚至進入地中海,到達意大利和北非。更有一支一路向西,率先到達了格陵蘭島(格陵蘭一詞就來自于維金人對它的稱呼,意為綠色的土地)和北美大陸。而向東的那些維金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瓦良格人,他們沿著第聶伯河和伏爾加河南下,到達黑海和里海,尤其是沿著第聶伯河南下的這些瓦良格人,直接開通了從北歐通往拜占庭帝國的商道。這一點很有意思,維金人不僅僅是我們印象中野蠻的戰(zhàn)士,他們同樣也是十分出色的商人,尤其是東方的那些瓦良格人。而沿著伏爾加河南下的維金人,甚至建立了與當時同樣正處于鼎盛時期的阿拉伯帝國的商貿聯(lián)系(前幾年有部美國電影,由安東尼奧.班德拉斯主演的,叫《十三勇士》,正是描述了一個阿拉伯王子在瓦良格人中的經(jīng)歷)。 圖,8至11世紀維金人(瓦良格人)的擴張 圖,維金人(瓦良格人)所建立的商道,紫色部分就是著名的瓦希(瓦良格-希臘)商道,紅色部分為通往阿拉伯帝國的商道。
圖,19世紀末俄羅斯的油畫,表現(xiàn)了瓦良格人的形象。 公元879年,留里克去世,其親屬奧列格即位。諾夫哥羅德的羅斯王國在他的統(tǒng)治下迅速擴張。奧列格很快征服了斯摩棱斯克和柳比奇(在烏克蘭北部)一帶的東斯拉夫人和周邊的芬蘭-烏戈爾人部落。并繼續(xù)南下,并在882年占領第聶伯河中游的基輔城 ,殺死了本地原來的瓦良格人統(tǒng)治者。他把羅斯國的首都遷到基輔,正式建立了基輔羅斯國家,后來又被稱為基輔羅斯公國(Grand Duchy of Kiev),不過這個大公的頭銜似乎是自封的,并沒有詳細的史料記載有人冊封過其統(tǒng)治者為公爵。 奧列格及其后代統(tǒng)治時期的基輔羅斯一度十分強大。公元907年,奧列格帶領8萬名士兵,乘坐2000艘戰(zhàn)船(應該就是那種典型的細長的維金戰(zhàn)船),從基輔出發(fā),攻擊了君士坦丁堡。他不僅成功的獲得了大量的戰(zhàn)利品,更逼迫拜占庭簽訂了簽訂了商業(yè)性條約,保障了羅斯人在拜占庭的商業(yè)特權,而其繼任者伊戈爾(912~945)、奧爾加(945~969)和斯維雅托斯拉夫一世(969~972 )三人在位期間,又分別在911、944和972重復了同樣的行為。 圖,斯維雅托斯拉夫統(tǒng)治時期的基輔羅斯疆域。 斯維雅托斯拉夫死后,其幼子弗拉基米爾一世即位統(tǒng)治(980~1015),基輔羅斯國達到鼎盛,成為東歐強國。但是,在當時的羅斯國內,矛盾依然復雜,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是來自于北方的瓦良格人,他們是大領主,大商人和武士,部分人在和拜占庭人的接觸過程中,已經(jīng)接受了基督教信仰(希臘正教),而農民和下層百姓則大都是猶太人,穆斯林,以及占人口比例最大的,大部分依然信仰原始宗教的東斯拉夫人。為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弗拉基米爾一世做了一件影響以后東歐歷史進程的事情,那就是娶拜占庭皇帝巴希爾二世的女兒安娜公主為妻,并于988~989年宣布基督教(希臘正教)為國教,強令全體居民接受希臘正教神甫的洗禮,正式確立了希臘正教的國教地位。這一行為不僅是原來信仰復雜的東斯拉夫人徹底成為了虔誠的基督教徒,同時,也大大擴展了希臘正教的影響,并使其成為了能與天主教以及后來各信教教派分庭抗禮的最重要的基督教派系之一。我們將看到,羅斯人以及后來的俄羅斯人,將一直以斯拉夫文化和東正教信仰的正統(tǒng)自居,并以此為借口發(fā)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戰(zhàn)爭。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原來本是拜占庭帝國象征的雙頭鷹徽記,也被帶到了羅斯,成為以后俄羅斯的象征。 另一個在基輔羅斯歷史上影響深遠的王公是雅羅斯拉夫一世(外號“智者雅羅斯拉夫”),他是弗拉基米爾一世的兒子之一,但是否是安娜公主生的已不可考。雅羅斯拉夫的即位并非一帆風順,他是通過一系列兄弟間的爭斗最后才獲得成功的,但他一上臺以后,就顯示了不亞于其父的雄才大略。他熱衷于和歐洲各國搞好關系,他先是娶了瑞典國王的女兒,又先后將自己的一個妹妹和三個女兒嫁給了波蘭,法蘭西,匈牙利和挪威的國王,他的一個孫女,則被嫁給了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亨利三世。更重要的是,雅羅斯拉夫編修《羅斯法典》(又稱《 雅羅斯拉夫法典 》),奠定了今后數(shù)百年里羅斯(俄羅斯)統(tǒng)治的基礎,并在各地興建教堂和學校,促進了羅斯公國內文化的繁榮和發(fā)展。 留里克王朝的羅斯公國,在經(jīng)歷了斯維雅托斯拉夫和雅羅斯拉夫兩人統(tǒng)治以后,已經(jīng)徹底從一個由來自北方的瓦良格人(維金人,羅斯人)的政權,轉化為了一個信仰東正教的斯拉夫人國家。從此以后,斯拉夫民族和東正教信仰將成為徹底貫穿俄羅斯歷史的兩條主線。 不過,在雅羅斯拉夫死后,基輔羅斯帝國就很快陷入內亂,到12世紀時,基輔大公的政權已名存實亡,開始形成許多獨立的公國。最初,這些公國在名義上還承認基輔大公為其宗主,但后來他們完全獲得獨立,基輔國家徹底解體。 直到13世紀,蒙古狂飆席卷了整個基輔羅斯地區(qū),曾經(jīng)興盛一時的基輔羅斯徹底告別了歷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