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解答:艾草葉味苦、辛,性溫。歸肝、脾、腎經。 艾草的功效:本品芳香、苦燥辛散,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止 冷痛,為婦科要藥。用治脘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等證,如艾 ...
一、 艾蒿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解答:
艾草葉味苦、辛,性溫。歸肝、脾、腎經。
艾草的功效:
本品芳香、苦燥辛散,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止 冷痛,為婦科要藥。用治脘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等證,如艾附暖宮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虛寒性月經過多,崩漏帶下,妊娠胎漏,如膠艾湯。本品搗絨,制 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煎湯外洗可治濕瘡疥癬,祛濕止癢。
《名醫(yī)別錄》:味苦,微溫,無毒。主炙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瘡,婦人 漏血,利陰氣,生肌肉,辟風寒,使人有子。又,艾,生寒熟熱。主下血,衄血、膿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藥性論》:使。能止崩血, 安胎,止腹痛,醋煎作煎,治癬,止赤白痢,及五藏痔瀉血。煎葉,主吐血。炒艾作餛飩,吞三、五枚。以飯壓之良。長服止冷痢,又心腹惡氣。取葉搗汁飲,又搗 末和干姜末為丸,一服三十丸,飯壓,日再服,治一切冷氣,鬼邪毒氣,最去惡氣。
《本草綱目》:艾葉生則微苦太辛,熟則微辛太苦,生 溫熟熱,純陽也。可以取太陽真火,可以回垂絕元陽。服之則走三陰,而逐一切寒濕,轉肅殺之氣為融和。炙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疴之人為康泰,其功 亦大矣。老人丹田氣弱,臍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臍腹,妙不可言。寒濕腳氣人亦宜以此夾入襪內。
二、艾蒿的功效與作用藥用價值
醫(yī)用草艾蒿
健胃,止瀉,降血壓.緩解神經痛、腰痛和肩膀酸痛,治療刀傷
◇最佳食用季節(jié):6-8月
◇挑選要點:葉子背面的絨毛多而密
◇食用方法:煎、榨汁、晾干
◇保存:冷凍
現在很少能見到艾蒿了。不過,只要留心,還是能找到??吹降臅r候,就多拔一些放在家里備用。
艾蒿的葉子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揮發(fā)性芳香物質(植物精油)等成分。據說艾蒿中的揮發(fā)性芳香物質能治療痔瘡和子宮出血,還有健胃、止瀉、降血壓等功效,能有效緩解神經痛、腰痛、肩膀酸痛。遺憾的是,我們至今也沒有把艾蒿中揮發(fā)性芳香物質的具體成分搞清楚。艾蒿除了食用,還有極高的藥用價值。一般來說,長成的艾蒿要比嫩艾蒿的藥效更好。把艾蒿放在陽光下晾曬,然后放在冰箱的冷凍室里就可以長期保存。
喝煎艾蒿汁健胃
煎艾蒿汁能有效提高胃動力,有很好的健胃效果。不要選用春天剛長出來的艾蒿,而要用6-7月采到的較成熟的艾蒿。
煎艾蒿汁的做法:將5-10克艾蒿放入100~150毫升的水中,煎至水量的一半。1天分3次飲用,連續(xù)喝幾天,健胃效果非常明顯。
喝加人生姜的煎艾蒿汁止瀉
煎艾蒿汁有止瀉作用。如果在煎艾蒿汁中加入生姜,止瀉效果更好。將2克冷凍的艾蒿和4-5克生姜放入100-150毫升水中煎制,1天分3次飲用即可。
喝榨艾蒿汁治療高血壓
新鮮的艾蒿有很好的藥效,將剛拔下來的艾蒿搗爛,用濾紙包好,擠出汁液??崭箷r飲用1酒盅艾蒿汁,能有效降血壓。艾蒿汁還有止血作用,可
以在紙巾上灑一些艾蒿汁敷在出血處,用這個方法可以治療痔瘡出血和鼻出血。
艾蒿浴能緩解腰痛、神經痛
艾蒿浴能有效緩解腰痛、神經痛和風濕痛,這也許是因為艾蒿含有具有止痛作用的植物精油。
把冷凍的艾蒿或鮮艾蒿葉裝入紗布做的袋子里,放入熱洗澡水中。如果用冷凍的艾蒿,需要準備300克;如果是鮮艾蒿,則需要準備1千克左右。泡澡的時候,最好用裝艾蒿的袋子按摩身體,以疼痛部位為中心,逐步向外按摩。泡艾蒿浴的暖身效果顯著,治療疼痛的效果也很明顯。
將揉爛的艾蒿葉貼在傷口上
要促進傷口愈合,最好使用春天的艾蒿葉。如果身上有傷口,可摘下艾蒿的新芽,揉爛后直接貼在傷口上。這種方法不僅簡單,而且治療輕傷的效果很好。
艾草泡腳的好處可治手腳怕冷
[收藏]
2010-03-21 13:56
標簽:
艾草泡腳的好處
方法及療效:
睡前泡腳(飯后一小時)以溫水40-50℃,涼了不斷加溫,時間以20-30分鐘
(全身溫熱發(fā)汗為度)有溫經活血化瘀的作用.
① 艾草加姜可治風寒感冒、關節(jié)病、類風濕、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
② 艾草加紅花可改善靜脈屈張,末梢神經炎,血液循環(huán)不好,手腳麻或瘀血。
③ 艾草加鹽適用上焦有火,經常眼紅、牙痛、咽喉痛、氣躁心煩、上火下寒、腳腿腫脹。
④艾草加花椒20粒,適用腳汗、腳臭、腳氣、溫疹。
泡腳后按摩腳底5分鐘再磕腳10分鐘(磕腳方法:趴在床上小腿翹起,雙腳互相磕打)
※禁忌:
發(fā)燒、高血壓150/90以上,糖尿病、急性傳染病應避免筋骨酸痛
車禍或意外受傷之疼痛:艾草全株30g、老公鬚30g、蔥根60g、煎湯20分鐘后 薰洗或浸泡。
皮膚騷癢:艾葉30g、花椒30g、地膚子、白鮮皮各15g,水煎薰
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從養(yǎng)生理論看,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而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都致血液循環(huán)不好,醫(yī)學典籍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尤其是對我這個經常感覺手腳冰涼的人,泡腳是一個極好的方法。
朋友一起選購了泡腳的木桶,是總統(tǒng)牌的泰國橡木木桶。我們幾個合伙到田野采集艾蒿,洗凈、晾干,依照中醫(yī)介紹的泡腳方法開始嘗試泡腳。
一段時間泡下來,感覺的確不錯,身體許多方面的不適有明顯的改善,例如:睡眠、腿浮腫、腿沉等等。有時感冒了,就泡一腳,效果還真明顯。詢問大夫說,效果遠不止這些,關鍵是通過泡腳活血化瘀,疏通經絡,可預防改善許多疾病呢。
泡腳的過程中,了解了一些常識,集攥了一些方法呢。
一、泡腳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20~30分鐘為宜,后心潮濕、額頭出汗珠即可。若泡腳時不出汗,也不可時間長,多泡幾次就會有改善的。
第二,最好睡前泡腳,但要飯后一小時。
第三,以溫水40-50℃最合適,用浴巾覆蓋木桶,不僅能達到保持水溫的目的,又能使膝關節(jié)置于桶內,提升膝關節(jié)溫度。
第四,浸泡前后喝1杯水,以利新陳代謝及體液的補充。
二、艾蒿泡腳的方法:
取干艾蒿50—100克(根據水的多少定,沒有嚴格標準),先用水煮開后加涼水或待降低溫度后泡腳,若嫌麻煩就先用部分熱水浸泡艾蒿20分鐘后再加水泡腳也可。
三、艾蒿泡腳的幾個小驗方:
① 艾草加姜可治風寒感冒、關節(jié)病、類風濕、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
② 艾草加紅花可改善靜脈屈張,末梢神經炎,血液循環(huán)不好,手腳麻或瘀血。
③ 艾草加鹽適用上焦有火,經常眼紅、牙痛、咽喉痛、氣躁心煩、上火下寒、腳腿腫脹。
④艾草加花椒20粒,適用腳汗、腳臭、腳氣、溫疹。
四、其他事項:
1.泡腳后按摩腳底5分鐘再磕腳10分鐘(磕腳方法:趴在床上小腿翹起,雙腳互相磕打)
2.禁忌:發(fā)燒、高血壓150/90以上,糖尿病、急性傳染病應避免筋骨酸痛。
3.用艾蒿每周2--3次就好,次數多了會傷底氣。
泡腳的方法有很多,泡腳的好處也有很多,我們的受益更多。相信我們會長期堅持,一泡到底。
附:中醫(yī)推薦幾種比較常用的泡腳方法:
一、用醋水泡腳:(米醋或老陳醋100-150克)
1.可解決腳臭問題,用醋泡腳可以殺滅細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療腳氣;
2.可以緩解疲勞;
3.可以滋潤皮膚,軟化角質,增加皮膚彈性;
4.能祛除風濕,改善畏寒怕冷的癥狀;
5.治療睡眠障礙;
6.醋能夠滲透足部表層皮膚,增強血液循環(huán),清除人體血液垃圾和病變沉渣,治愈許多慢性病癥。
二、用鹽水泡腳:
1.能防腳氣;
2.使雙腳光滑整潔;
3.在泡的時候一邊按摩足心的涌泉穴,還可以助眠抗衰;
4.能預防感冒。
注意:有傷口的時候不能用這個配方哦!我上星期就犯了一個小失誤:腳跟被新鞋磨破了,晚上用鹽水泡腳的時候,傷口處痛痛的。哎,總算領教了“往傷口處撒鹽”的后果,呵呵~~
三、用姜泡腳:
1.防治下肢靜脈屈張;
2.姜+醋一起泡可以治失眠;
3.生姜100g+陳皮20g+薄荷30g,可以暖脾胃、去濕、解困。
四、加酒:
1.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
2.酒+茶葉/葛根可以除腳臭;
3.泡15分鐘后,取少許紅花油搓揉腳背腳心至發(fā)熱,可以緩解疲勞。
五、加檸檬:
1.預防感冒、順氣提神;
2.軟化角質層;
3.消腫(可以用檸檬草或檸檬精油代替),喜歡壓馬路的MM尤其要留意這個功效哦~~
六、用中藥:
配方一:當歸20克、桃仁20克、紅花15克、冬瓜仁15克 【極力推薦】
1.將所有材料用紗布袋包好并捆緊;
2.加足夠泡腳的水先浸泡約20分鐘后再加熱;
3.倒入盆中加冷水調和,就可以泡腳了。
功效:潤膚、保濕,泡幾次后能讓雙腳皮膚變得柔軟有彈性。
配方二:苦參15克、白礬5克、蒼術15克、大黃10克、蛇床子15克
功效:止癢、軟化角質,也能改善因為天氣濕熱引起的腳部濕疹。
端午的岱岳,艾香滿山。
進入五月,泰山上突然多了一道風景。無論是晨練的老人,還是進山的農婦,下山的時候手里很隨意地多了一把艾蒿。街上早市也出現了很多特殊賣買人,他們有的騎著三輪,有的推著小車,有的就干脆用肩扛來,到處擺滿了用紅繩系起來的一把一把的艾蒿,間或夾雜著些許桃枝。不用吆喝,大家心知肚明,留下一塊錢就可以挑兩把拿回家去。僅從這一把把的艾蒿中,你就知道端午節(jié)就要到了。
在泰山的角落,艾蒿從春天的小苗,在和風細雨中慢慢地長大,逐漸散發(fā)出濃郁的芳香。艾蒿生長周期與麥子相似,等到夏至過后,就漸漸枯死了。艾蒿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端午。在還是嫩芽的時候,人們可以掐來食用,有一種特殊的自然香味。長的大一點,可以把它的葉摘下來,曬干,冬天用來泡腳,可治百病。干枯后可以打成草繩,或作成香燭,夏天晚上點燃可以驅除蚊蠅。
在我們老家,嫁閨女的家庭,會提前準備一點艾蒿,等到了出嫁的那一天,將2棵艾蒿用紅繩綁好,借艾蒿的諧音,取相親相愛之意。老家沒有山,艾蒿很少,只有在墳地才能找到一點。
我并不在意端午節(jié)在門口放艾蒿,因為它干了后掛在門口不衛(wèi)生,還容易藏蚊子。大多都是鄰居買來幫我們掛上,倒也顯出一份鄰里的親情。作為回報,有時我們也會特意地去山里拔一些來,送給鄰里。
在這五月的泰山,艾蒿成為了真正的主角。它象劃破夜空的流星,一晃而過,但它的芳香以及體現的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