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蓄 中藥功用: (1)清熱通淋:用于膀胱濕熱引起的小便澀痛,常配瞿麥、木通、滑石。(2)清熱化濕:用于黃疸及皮膚濕瘡。 中藥劑量: 9~30克。 車前子 中藥功用: (1)利水通淋止瀉:用于水瀉、水腫、小便不利。水腫、腹瀉常配白術(shù)、茯苓、豬苓、澤瀉。車前子單用即可止水瀉。治尿道澀痛、小便不利,常配木通。(2)止咳化痰:用于咳嗽痰多。 中藥劑量: 3~9。包煎。 赤小豆 中藥功用: 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用于水腫、小便不利,瘡癰。 中藥劑量: 9~30克。 大腹皮 中藥功用: 消脹利水:用于腹脹或水腫、腹水。治水腫常配桑白皮、陳皮、生姜皮、茯苓皮名五皮飲。 中藥劑量: 3~10克。 燈心草 中藥功用: 甘、淡,微寒。歸心、肺、小腸經(jīng)。功效:利水通淋,清心除煩。 用于:1、熱證小便水利、淋漓澀痛。2、心熱煩躁、小兒夜啼、驚癇。此外本田外用吹喉,可治喉痹。 中藥劑量: 1.5-2.5g。或入丸散。治心煩驚癇,朱砂拌用,處方寫朱燈心。外用煅存性研末。 茯苓 中藥功用: (1)滲濕利尿:用于水濕停滯之水腫尿少,常配豬苓、澤瀉。(2)健脾安神:用于脾虛濕困引起的食少脘悶、腹瀉及心悸、失眠。治食少脘悶常配白術(shù)、陳皮。治腹瀉常配白術(shù)、薏苡仁、蓮肉。治失眠常配遠志、炒棗仁。 中藥劑量: 9~15克。 防己 中藥功用: (1)利水消腫:用于水腫。治急性腎炎水腫,配黃芪、白術(shù)。(2)祛風(fēng)濕止痛:用于風(fēng)濕熱邪阻于經(jīng)絡(luò)所致的急性風(fēng)濕熱痛,常配連翹、桑枝。 中藥劑量: 3~9克。 冬葵子 中藥功用: (1)利水通淋:用于水腫,小便不利,妊娠水腫及淋證。單用或配用茯苓。(2)下乳潤腸:用于乳腺炎、乳法不下及大便不通。治乳汁不通可配花粉、王不留行。 中藥劑量: 3~9克。 冬瓜皮 中藥功用: 清熱利水:治水腫尿少,常配茯苓皮、大腹皮。 中藥劑量: 15~30克。 地膚子 中藥功用: 清濕熱,利小便:用于皮膚濕熱之瘙癢及膀胱濕熱之小便不利。配生地、黃柏治小便熱痛。配蛇床子、白砜外用治濕瘡瘙癢。 中藥劑量: 5~15克。 海金沙 中藥功用: 清熱利濕排石:用于泌尿系感染及結(jié)石,尤為治療尿熱、尿痛之要藥。配生甘草梢治急性泌尿系感染;配金錢草治尿道結(jié)石。 中藥劑量: 9~15克。包煎 葫蘆、抽葫蘆 中藥功用: 利水消腫:用于重癥水腫及腹水。 中藥劑量: 15~30克。 滑石 中藥功用: (1)清暑利尿:用于中暑之煩渴、尿少及水瀉下痢。治中暑煩渴尿少,常配生甘草(六一散)。(2)收斂祛濕:粉劑外敷用于痱子、濕疹、濕瘡等皮膚病。(3)滑石六錢配甘草一錢,名六一散,能清熱利尿;再加朱砂名益元散,兼能安神;六一散加青黛名碧玉散,能清肝熱。 中藥劑量: 9~15克。包煎。 金錢草 中藥功用: 清熱通淋,利水排石:用于肝膽結(jié)石,腎或膀胱結(jié)石及黃疸型傳染性肝炎。 中藥劑量: 15~30克 瞿麥 中藥功用: 清濕熱、利小便:本品為治療淋證(如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性前列腺炎等)的常用藥,多用于小便不利、尿痛、尿血。治血尿常配梔子、白茅根。 中藥劑量: 9~15克。 薏苡仁、苡仁米 中藥功用: (1)健脾利濕:用于脾虛濕盛之泄瀉、水腫,常配茯苓、車前子。(2)清熱排膿:用于肺癰胸痛。治肺膿腫常配葦莖;治腸癰、急性闌尾炎,常配敗醬草、紅藤。 通草 中藥功用: 清熱利尿,通氣下乳:用于濕熱淋證之小便不利,配車前子;用于尿血,配白茅根;用于乳汁不通,配穿山甲。 中藥劑量: 3~6克。 石葦 中藥功用: 清熱利濕通淋:用于熱淋、血淋或石淋。治熱淋,如急性泌尿系感染等,常配滑石、車前草;治血淋配蒲黃;治石淋,如尿道結(jié)石配金錢草。 中藥劑量: 3~9克。 木通 中藥功用: (1)降火通淋:用于小便淋瀝刺痛及口瘡,常配生地、竹葉、甘草梢。亦可用于黃疸。(2)通經(jīng)下乳:用于閉經(jīng)、乳少。治經(jīng)閉常配紅花、牛膝;治乳少常與豬蹄煎湯服。 中藥劑量: 3~6克。 路路通 中藥功用: 利水通絡(luò):用于小便不利、水腫、風(fēng)濕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 中藥劑量: 5~10克。 薏苡仁、苡仁米 中藥功用: (1)健脾利濕:用于脾虛濕盛之泄瀉、水腫,常配茯苓、車前子。(2)清熱排膿:用于肺癰胸痛。治肺膿腫常配葦莖;治腸癰、急性闌尾炎,常配敗醬草、紅藤。 茵陳、茵陳蒿 中藥功用: 清濕熱,退黃疸:用于濕熱性黃疸及熱病小便黃少。配梔子、大黃治陽黃;配附子、干姜治陰黃。 中藥劑量: 9~15克。后下。 澤漆 中藥功用: 辛、苦、微寒。有毒。歸大腸、小腸、肺經(jīng)。功效:利水消腫,化痰止咳、散結(jié)。 應(yīng)用:1、大腹水腫、四肢面目浮腫。2、用于肺熱咳嗽及痰飲咳喘。3、用于瘰疬。 中藥劑量: 5-10g。 澤瀉 中藥功用: (1)利水滲濕:用于水濕內(nèi)停之尿少、水腫、瀉痢及濕熱淋濁等證。治胃內(nèi)停水常配白術(shù)。治尿道澀痛、小便不利常配木通、茯苓。(2)清瀉腎火:用于陰虛火旺諸證。 中藥劑量: 3~9克。 豬苓 中藥功用: 利水滲濕:用于水濕內(nèi)停之水腫尿少、水瀉、白帶過多等癥。治水腫常配茯苓、澤瀉、白術(shù)。亦用于陰虛小便不利、水腫等癥。 中藥劑量: 3~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