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每日習字不必多,作百字可耳。讀背誦之書不必多,十頁可耳。看涉獵之書不必多,亦十頁可耳。但一部未完,不可換他部,此萬萬不易之道。阿兄數(shù)千里外教爾,僅此一語耳。
予自立課程甚多,惟記茶余偶談,讀史十頁,寫日記楷本此三事者,誓終身不間斷也。諸弟每日自立課程,必須有日日不斷之功,雖行船走路,須帶在身邊,予除此三事外,他課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將終身行之。 雖極忙,亦須了本日功課,不以昨日耽擱,而今日補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預做。 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間斷看書之事,又勿以考試將近,而間斷看書之課。雖走路之日,到店亦可看,考試之日,出場亦可看也。兄日夜懸望,獨此有恒二字告諸弟,伏愿諸弟刻刻留心。 曾以為學四事勉兒輩:一曰看生書宜求速,不多讀則太陋。一曰溫舊書宜求熟,不背誦則易忘。一曰習字宜有恒,不善寫則如身之無衣,山之無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則如人之啞不能言,馬之肢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蓋閱歷一生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中諸侄力行之. 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凑撸鐮柸ツ昕础妒酚洝?、《漢書》、《韓文》、《近思錄》,今年看《周易折中》之類是也。讀者,如《四書》、《詩》、《書》、《易經》、《左傳》諸經、《昭明文選》、李杜韓蘇之詩、韓歐曾王之文,非高聲朗誦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譬之富家居積,看書則在外貿易,獲利三倍者也;讀書則在家慎守,不輕花費者也;譬之兵家戰(zhàn)爭,看書則攻城略地,開拓土宇者也;讀書則深溝堅壘,得地能守者也??磿缱酉闹?#8220;日知所亡”相近,讀書與“無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廢。 至于寫字,真行篆隸,爾頗好之,切不可間斷一日。既要求好,又要求快。余生平因作字遲鈍,吃虧不少。爾須力求敏捷,每日能作楷書一萬,則幾矣。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今都蹉過,不能轉去做,只據(jù)而今當?shù)仡^立定腳做去,補填前日欠闕,栽種後來合做底。寓作“根株”。如二十歲覺悟,便從二十歲立定腳力做去;三十歲覺悟,便從三十歲立定腳力做去??v待八九十歲覺悟,也當據(jù)見定劄住硬寨做去。” 學者做工夫,莫說道是要待一個頓段大項目工夫後方做得,即今逐些零碎積累將去。才等待大項目後方做,即今便蹉過了!學者只今便要做去,斷以不疑,鬼神避之。“需者,事之賊也!” 若不見得入頭處,緊也不可,慢也不得。若識得些路頭,須是莫斷了。若斷了,便不成。待得再新整頓起來,費多少力!如雞抱卵,看來抱得有甚暖氣,只被他常常恁地抱得成。若把湯去蕩,便死了;若抱才住,便冷了。然而實是見得入頭處,也自不解住了,自要做去,他自得些滋味了。如吃果子相似:未識滋味時,吃也得,不消吃也得;到識滋味了,要住,自住不得。 立志要如饑渴之於飲食。才有悠悠,便是志不立。 為學須是痛切懇惻做工夫,使饑忘食,渴忘飲,始得。 這個物事要得不難。如饑之欲食,渴之欲飲,如救火,如追亡,似此年歲間,看得透,活潑潑地在這里流轉,方是。 學者做工夫,當忘寢食做一上,使得些入處,自後方滋味接續(xù)。浮啊沉沉,半上落下,不濟得事。 今人做工夫,不肯便下手,皆是要等待。如今日早間有事,午間無事,則午間便可下手,午間有事。晚間便可下手,卻須要待明日。今月若尚有數(shù)日,必直待後月,今年尚有數(shù)月,不做工夫,必曰,今年歲月無幾,直須來年。如此,何緣長進!因康叔臨問致知,先生曰:“如此說得,不濟事。” 學者須是奈煩,奈辛苦。 小立課程,大作工夫。 工夫要趲,期限要寬。 嚴立功程,寬著意思,久之,自當有味,不可求欲速之功。 人多言為事所奪,有妨講學,此為“不能使船嫌溪曲”者也。遇富貴,就富貴上做工夫;遇貧賤,就貧賤上做工夫。兵法一言甚佳:“因其勢而利導之”也。人謂齊人弱,田忌乃因其弱以取勝,今日三萬灶,明日二萬灶,後日一萬灶。又如韓信特地送許多人安於死地,乃始得勝。學者若有絲毫氣在,必須進力!除非無了此氣,只口不會說話,方可休也。因舉浮屠語曰:“假使鐵輪頂上旋,定慧圓明終不失!” 圣賢千言萬語,無非只說此事。須是策勵此心,勇猛奮發(fā),拔出心肝與他去做!如兩邊擂起戰(zhàn)鼓,莫問前頭如何,只認卷將去!如此,方做得工夫。若半上落下,半沉半浮,濟得甚事! 宗杲云:“如載一車兵器,逐件取出來弄,弄了一件又弄一件,便不是殺人手段。我只有寸鐵,便可殺人!” 人氣須是剛,方做得事。如天地之氣剛,故不論甚物事皆透過。人氣之剛,其本相亦如此。若只遇著一重薄物事,便退轉去,如何做得事!(方子錄云:“天地之氣,雖至堅如金石,無所不透,故人之氣亦至剛,蓋其本相如此。”) “學者識得個脈路正,便須剛決向前。若半青半黃,非惟無益。”因舉酒云: “未嘗見有衰底圣賢。” 學者不立,則一齊放倒了! 為學之道,圣賢教人,說得甚分曉。大抵學者讀書,務要窮究。“道問學” 是大事。要識得道理去做人。大凡看書,要看了又看,逐段、逐句、逐字理會,仍參諸解、傳,說教通透,使道理與自家心相肯,方得。讀書要自家道理浹洽透徹。杜元凱云:“優(yōu)而柔之,使自求之,厭而飫之,使自趨之。若江海之浸,膏澤之潤,渙然冰釋,怡然理順,然後為得也。” 圣賢之言,須常將來眼頭過,口頭轉,心頭運。 須是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看人文字,要當如此,豈可忽略! 太凡看文字:少看熟讀,一也;不要鉆研立說,但要反覆體驗,二也;埋頭理會,不要求效,三也。三者,學者當守此。 讀書之法:讀一遍了,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讀一遍。讀誦者,所以助其思量,常教此心在上面流轉。若只是口里讀,心里不思量,看如何也記不子細。又云:“今緣文字印本多,人不著心讀。漢時諸儒以經相授者,只是暗誦,所以記得牢,故其所引書句,多有錯字。如孟子所引詩書亦多錯,以其無本,但記得耳。” 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嘗謂余慪氣從不說出,一味忍耐,徐圖自強。因引諺曰:"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此二語,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訣。 諺云吃一暫長一智,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務須明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餒也 習字臨《千字文》亦可,但須有恒。每日臨帖一百字,萬萬無間斷,則數(shù)年必成書家矣。 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不特寫字,凡事都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 勤學如春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得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 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 學習時的痛苦是暫時的,未學到的痛苦是終生的 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你可以說自己是最好的,但不能說自己是全校最好的、全北京最好的、全國最好的、全世界最好的,所以你不必自傲;同樣,你可以說自己是班級最差的,但你能證明自己是全校最差的嗎?能證明自己是全國最差的嗎?所以不必自卑。 人的生活方式有兩種, 莫言儒生終齷齪,萬一雉卵變蛟龍 十年長隱南山霧,今日始為出岫云。事業(yè)真如移馬磨,羽毛何得避雞群。求珠采玉從吾好,秋菊春蘭各自芬。嗟我蹉跎無一用,塵埃車馬日紛紛。 岳麓東環(huán)湘水回,長沙風物信嘉哉!妙高峰上攜誰步?愛晚亭邊醉幾回。夏后功名余片石,漢王鐘鼓撥寒灰。知君此日沉吟地,是我當年眺覽來。 凡遇之豐嗇順舛,有數(shù)存焉,雖圣人不能自為主張。天可使吾今日處豐亨之境,即可使吾明日處楚善、寬五之境。君子之處順境,兢兢焉常覺天之過厚于我,我當以所余補人之不足。君子之住嗇境,亦兢兢焉常覺天之厚于我:非果厚也,以為較之尤嗇者,而我固已厚矣。古人所謂境地須看不如我者,此之謂也。 此時作文,當求議論縱橫,才氣奔放,作為如火如荼之文,將來庶有成就"。又言"以后務求才情橫溢,氣勢充暢,切不可挑剔敷衍,安于庸陋 荊楚楠夾道栽,于人無忤世無猜。豈知斤斧聯(lián)翩至,復道牛羊爛漫來!金碧觚棱依日月,崢嶸大棟逼風雷。回頭卻羨曲轅櫟,歲歲偷閑作棄材。 好栽修竹一千畝,更抵人間萬戶侯 一、主敬:整齊嚴肅,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