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日記 2010-09-12 09:36:35 閱讀1 評論0 字號:大中小 訂閱 ![]() 針灸 應金針渡世君要求,談一下恩師楊維杰先生運用董氏奇穴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經(jīng)驗,僅供參考—— 1、 2、遠端取穴主治,局部少針,引導氣機。 3、動氣針法,形神雙調(diào)。 4、刺絡放血,活血利水消腫。 側(cè)三里、側(cè)下三里 楊老師有時也善用足三里、上巨墟、下巨墟,取雙側(cè),針尖朝上,深針2寸半——3寸,大補陽明氣血。久留針45分鐘。 以上二組穴位可交替使用。 1、患側(cè)迎香、地倉輕淺刺,為牽引針。 2、患側(cè)醫(yī)風深刺不留針,自然針法,引導氣機。 3、伴流淚者,加木穴有佳效。 1、動氣針法:先針主穴,后取牽引穴。主穴行針得氣的同時或留針期間,令患者不斷做鼓腮閉眼動作。 2、刺血針法:主張在周圍性面癱急性期最宜刺血,有利于面神經(jīng)炎癥消退。另外,久治不愈的面癱更宜刺血(久病必瘀、久病入絡)。刺血部位: (1)患側(cè)面頰內(nèi)咬合線處見青黑色瘀絡刺血; (2)耳后完骨穴周圍,找瘀絡刺血,亦可拔罐。每周刺血2次。 臨床應用,當靈活化裁,參用其它方法,絕不可執(zhí)一方而失圓活,此乃臨床大忌。 側(cè)三里:外膝眼下三寸,外開1.5寸,腓骨前緣. 側(cè)下三里:側(cè)三里直下2寸,腓骨前緣. 上二穴皆在膽經(jīng)上. 來源于:針灸中國 北京中醫(yī)醫(yī)院賀普仁教授在50多年的醫(yī)療實踐中,創(chuàng)立了“病多氣滯,法用三通”的中醫(yī)針灸病機學學說和針灸治療體系——“ “微通法”即毫針刺法,其作用在于通經(jīng)絡、調(diào)氣血。廣泛用于臨床,內(nèi)傷外感、虛實寒熱、男女老少皆宜。用于內(nèi)、外、婦、兒、五官、皮膚等科的多種病癥,病種達300多種,其中有確切療效的100多種。 “微通法”不僅適用于多種慢性疾病如麻痹、慢性皮膚病、婦女病等,同時對一些急癥、重癥如暈厥、高血壓、 “溫通法”主要指火針療法,特點是將針體燒紅,然后刺入人體一定的穴位或部位,從而達到祛除疾病的一種針刺方法。賀老對火針療法的研究數(shù)十年,倡導挖掘、應用、發(fā)展了這一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擴大了臨床適應癥,使火針療法的治療病種達30多種,特別是對于一些疑難病癥,取得很好療效。火針療法可以增加人體陽氣、激發(fā)經(jīng)氣,調(diào)節(jié)臟腑機能,使經(jīng)絡通、氣血暢,有祛寒除濕、 “強通法”就是放血療法,即用 “賀氏針灸三通法”理論應用于 一、“微通法”適應證:“微通法”具體應用于 二、“強通法”適應證:主要應用于治療急性期 三、“溫通法”適應證: 一、微通法注意事項及禁忌:饑餓、疲勞、精神高度緊張者,不宜行針刺。體質(zhì)虛弱者,刺激不宜過強。懷孕3個月及月經(jīng)期間,慎用或禁用。小兒囟門未合時,頭頂部腧穴不宜針刺,不宜留針。常有自發(fā)性 ①針刺眼區(qū)腧穴,要掌握一定的角度和深度,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轉(zhuǎn)和長時間留針,以防刺傷眼球和 二、強通法的禁忌證:同微通法禁忌,另外包括陰虛血少、體力過于衰竭的患者,或脈象虛弱的病人都不宜放血(突然昏厥的患者除外); 三、火針的禁忌:同微通法禁忌,另外包括糖尿病患者禁用火針,因為其針孔不易愈合。人體的有些部位,如大血管、內(nèi)臟以及主要的器官處,禁用火針。在火針治療期間應忌房事,忌食生冷食物?;疳樦委熀筮€應禁止當天沐浴,以防針孔感染。 一、器械準備 (1)微通法針具:賀氏三通法之“微通法”臨床應用于 (2)溫通法針具:臨床上根據(jù)不同癥狀、不同穴位,選擇不同粗細的火針。 (3)強通法針具: 二、詳細操作步驟 (一)微通法 (1)持針:拇指在內(nèi),食指、中指在外,固定針體調(diào)神定息。 (2)進針:采用努勁單手進針。方法是用拇指二指捏緊針體,微露針尖2~3分,置于穴位上,以同手中指按壓穴位的旁邊,把曲屈的拇指二指突然堅實而有力地伸直努勁,使針尖迅速透過表皮及真皮。除了一些特殊穴位,大多用這種努勁單手進針法。 (3)候氣:①彈指法:手離針柄,以指彈動針柄,使針體振動。食指向外彈為瀉法,拇指向內(nèi)彈為補法。②刮針法:以食指按壓針柄,拇指指甲緩緩刮滑針柄。實證向上刮,虛證向下刮。③飛針法:以拇食指二指捻轉(zhuǎn)針柄,旋即放手,再捻再放。④搗針法:用右手腕部抖動,使針穴在原部位上下作小幅度頻繁提插。 (4)補瀉法:①補法:針刺形式以輕、柔、徐為主,刺激量以小、漸、久為主,對機體產(chǎn)生作用的性質(zhì)以酸、柔、熱為好,對機體的影響以舒適、輕快、精神振奮為目的。 具體操作法:進針后,采用“探索式”刺入地部,所謂“探索式”,就是徐徐漸進而輕巧地把針尖納入地部,要求得氣過程由小漸大,行氣時如履薄冰,以小角度的捻轉(zhuǎn)法或微弱的雀啄法,要求感傳面慢慢擴大,感傳線細而緩,在這個基礎上,以柔和的單向持續(xù)捻轉(zhuǎn),角度一般180°為宜,同時再送針深入1~2分,然后留針。在留針過程中,針感緩緩增加至起針時仍存在。要求留針過程中,針感繼續(xù)存在,甚至較前略加明顯,然后慢慢減弱消失。一般重補時用此手法。如需要輕補時,操作手法為進針得氣時不再繼續(xù)操作。此時患者穴位處無明顯感覺,但留針過程中患者常感到局部酸麻脹或沿經(jīng)線向某一方向感傳,產(chǎn)生欣快感、舒適感等,而且這種感覺逐漸加大。②瀉法:針刺形式以重、剛、疾為主;針刺質(zhì)量以大、迅、短為主;對機體的影響以明顯的、觸電性的麻酥感為佳,從而達到祛邪的目的。具體操作方法:進針后,迅速將針尖插入地部,要求得氣過程要快、大,行氣時較頻捻針柄或快而大為度的提插針體,要求感傳面大并且迅速,感傳線粗而疾,在這個基礎上,以快速的左右角度相等的捻轉(zhuǎn),同時輔以快的提插動作,使針感顯而著,達到最大的感傳面和最遠的感傳距離。如此反復操作3~5次后,把針提起1~2分,然后留針10分鐘左右。一般重瀉法采用此術(shù)。 (5)留針法:是指針刺施用補瀉法后,將針置于穴位上的停留階段。大多留針20~30分鐘。 (6)出針法:起針必須聚精會神,如思想不集中,就容易丟針,或漫不經(jīng)心一抽而出,引起 有的穴位局部血管多,組織疏松,如頭部的太陽穴、聽宮、睛明、翳風、下關(guān)等穴處,起針時如不馬上揉按,很容易引起血腫,這些穴位應當特別注意。 在運用補瀉手法時,主張補法起針宜緩,不應在出針時再施以刺激,特別在留針短,針下仍有沉、緊的感覺時,應把針體“順”至松動后,再徐徐出針,揉按針孔;瀉法起針宜速,輕輕覆蓋針孔即可,不必揉按。 (二)溫通法 “火針療法”的操作規(guī)程如下。 (1)定穴位:除了直接針刺病灶局部外,不論是選擇經(jīng)穴還是尋找壓痛點,都要在消毒針刺之前,在選定的穴位上加以標記,一般都是用拇指指甲掐個“十”字,以保證針刺的準確性。 (2)消毒:定好穴位以后,先用2.5%碘酒棉球,以穴位為中心向四周畫同心圓消毒,然后用75%的酒精棉球以同樣的方法畫同心圓脫碘,待酒精干后即可施術(shù)。 (3)針體加熱:點燃酒精燈,根據(jù)針刺深度決定針體燒紅長度。燒針一定要以燒紅為度。 (4)進針:將針燒至通紅時,非常迅速地將針準確刺入穴位,并迅捷將針拔出,這一過程大約只需要1/10秒。 (5)留針問題:以快針為主,大部分不留針,部分需要留針,多在1~5分鐘。如取遠端穴位火針治療疼痛性疾病時,需要留針5分鐘。 (6)出針:起針時醫(yī)生要手拿消毒干棉球,以備 (7)出針后處理:火針后一般不需要特殊的處理,只需要用干棉球按壓針孔即可。一則可以減輕疼痛,二則可以保護針孔。 溫通法的刺法根據(jù)適應證分類:可分為經(jīng)穴刺法、痛點刺法、密刺法、圍刺法、散刺法。 (1)經(jīng)穴刺法: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辨證辨經(jīng),在經(jīng)穴上施以火針,以溫通經(jīng)絡,行氣活血,扶正祛邪,調(diào)整臟腑功能,主要適于內(nèi)科疾病,針具以細火針、中粗火針為主。進針的深淺較毫針要相對淺一些。 (2)痛點刺法:在病灶部位尋找最明顯的壓痛點,在壓痛點上施以火針的刺法,使局部經(jīng)脈通暢,氣血運行,適于肌肉、關(guān)節(jié)、各種神經(jīng)痛,針具以中粗火針為主,進針可適當深一些。 (3)密刺法:使用中粗火針密集地刺激病灶局部的火針方法,密集程度取決于病變的輕重,病情重趨于密,以每針相隔1 厘米。以足夠的熱力改變局部氣血運行,促進病損組織新陳代謝,此法主要適用于增生、角化性皮膚,如神經(jīng)性皮炎。一般選用中粗火針,針刺深淺要掌握適度,一般火針針尖透過皮膚病變組織,而又剛接觸到正常組織的深度為宜,太淺或過深都不相宜。 (4)圍刺法:用火針圍繞病灶周圍行針刺的一種火針刺法。進針點多落在病灶與正常組織交界之處。圍刺法主要適用于皮科、外科疾患,以中粗火針為宜,進針的間隔距離1~1.5 厘米刺1針為宜。針刺的深淺應視病灶深淺而定,病灶深則針刺亦深,病灶淺則針刺亦淺。有時可直接刺絡脈 (5)散刺法:是以火針疏散地刺在病灶部位上的一種火針刺法。具有治麻、止癢、定痙、解痛的功效。多用于治療麻木、瘙癢、拘攣和痛證。一般每隔1.5 厘米刺1針。針具最好選用細火針,刺激以較淺為度。 溫通法根據(jù)進針快慢分類:可分為快針法和慢針法。 (1)快針法:是進針后迅速出針的一種最常用的火針針刺法。“火針療法”以快針法為主。一般都是進針后一刻不停以敏捷迅速出針,整個過程只需要1/10秒的時間。借助燒紅的針體帶來的熱力,激發(fā)經(jīng)氣,推動氣血,溫通經(jīng)絡。 “火針療法”以快針法為主??斐隹烊胧腔疳樀膬?yōu)勢,它治療疾病具有省時,痛苦短暫的優(yōu)點。 (2)慢針法:火針刺入穴位或部位后,停留一段較短的時間,然后再出針。留針時間多在1~5分鐘。在留針期間可行各種補瀉手法。慢針法具有祛腐排膿、化瘀散結(jié)之功。主要適用于淋巴結(jié)核、腫 (三)強通法:“放血療法”應根據(jù)不同的癥狀,施術(shù)部位的不同,分別采用以下5種刺法。 (1)緩刺法:適用于淺表靜脈放血,如尺澤、委中、肘窩、胭窩等部位放血最宜此法。操作時用橡皮止血帶系在所刺部位的上端或下端,施術(shù)者右手拇食中三指持三棱針,對準穴位或靜脈努起處,徐徐刺入0.5~1分深,然后將針緩緩退出,血即隨針流出,停止放血時,將橡皮止血帶解開,用消毒于棉球揉按針孔,血即可自止。 (2)速刺法:這種刺法,施術(shù)時先用左手拇食中三指捏著應刺的穴位,右手持三棱針或毫針可速刺入0.5~1分深,立即敏捷地將針退出,然后用手擠壓局部使血液盡快流出來。如咽喉痛刺少商穴,中暑刺十宣穴, (3)挑刺法:這種刺法適用于胸部、腹部、背部、頭面部穴位及肌肉淺薄的部位,刺針時看準胸背部的痣點,左手將紅痣點的皮肉捏起,右手持“三棱針”橫挑之。 (4)圍刺法:這種刺法,施術(shù)時對于紅腫患處周圍用“三棱針”點刺數(shù)針或幾十針,然后用兩手指輕輕擠壓局部,或用拔火罐吸拔,使惡血盡出,以消腫痛,此法適用于癰腫、痹證及大頭瘟、丹毒等癥。 (5)密刺法:此法適用于皮膚病,如頑 放血量的掌握:放血后如發(fā)現(xiàn)血色暗紅,不予特殊壓迫止血,令其瘀血流盡血色逐漸轉(zhuǎn)為鮮紅時 三、治療時間及療程 強通法: 溫通法:主要治療 微通法:是一切針法的基礎之法,可單獨使用或與強通法、溫通法結(jié)合使用。適用于自 四、關(guān)鍵技術(shù)環(huán)節(jié) 賀氏三通法治療 (1)主穴 強通法用穴:百會、四神聰、曲澤、委中 微通法、溫通法用穴:雙側(cè)曲池、天樞、合谷、豐隆、太沖以及四神聰、中脘。 (2)配穴 失語:通里、照海、啞門。 頭面五官:① 肢體:①上肢不遂:條口;②下肢不遂:環(huán)跳;③足內(nèi)收:絕骨、丘墟;④強痙:火針局部取穴;⑤抖顫難自止:少海、條口、合谷、太沖;⑥麻木:十二井放血(可用于恢復期及后遺癥期)。 二便:①大 針刺手法:急性期百會、四神聰、金津、玉液、十二井放血均采用三棱針速刺法,曲澤、委中采用三棱針緩刺法;余穴用毫針刺,平補平瀉,留針30分鐘。 恢復期諸穴以火針點刺,再行毫針留針治療?;疳槸煼ㄖT穴用細火針,快針施用經(jīng)穴刺法。再行毫針刺,平補平瀉,留針30分鐘。 強通法關(guān)鍵技術(shù)環(huán)節(jié):①百會、四神聰、十二井放血法:針具為三棱針,速刺法,即點刺法。先在針刺部位揉捏推按,使局部充血,左手拇食指將針刺部位的皮膚捏起,右手持針,從捏起的上端刺入,點刺即可,迅速刺入皮下0.5~1分,立即出針,擠壓針孔周圍,使血液流出數(shù)滴即可,最后以消毒干棉球按壓針孔。此法用于井穴、十宣穴及耳尖等末梢部位,面部穴位放血也多用速刺法。②曲澤、委中三棱針放血法:針具為三棱針,緩刺法。用橡皮止血帶系在所刺部位的上端或下端,施術(shù)者右手拇食中三指持三棱針,對準穴位或靜脈努起處,徐徐刺入0.5~1分深,然后將針緩緩退出,血即隨針流出,停止放血時,將橡皮止血帶解開,用消毒干棉球揉按針孔,血即可自止。適用于淺表靜脈放血,如肘窩、腘窩等部位放血最宜此法。③金津、玉液放血法:針具為三棱針。令患者舌上翻,暴露舌系帶兩側(cè)靜脈,多數(shù)情況患者舌體僵硬不能配合,施術(shù)者左手用消毒紗布將舌尖捏住,盡量提拉上翻,暴露舌系帶兩側(cè)靜脈,右手拇食中三指持三棱針,對準穴靜脈努起處,刺入0.5~1分深,血即隨針退而流出,冷水漱口。 溫通法關(guān)鍵技術(shù)環(huán)節(jié):火針針具的選擇。 施術(shù)前:施術(shù)前要向病人耐心解釋火針不痛的道理和治療效果,消除顧慮,以解除病人懷疑和怕痛心理,使病人有信心接受治療。對于精神過于緊張、饑餓、勞累的患者不宜火針。施術(shù)前還應指導患者采取適當體位,使針刺局部充分暴露,便于術(shù)者操作,如體位不當則會產(chǎn)生疼痛,影響治療。故選擇體位以耐久舒服,不易疲勞為宜。一般有5種:①仰臥位:適用于頭面、胸腹及四肢前面的施術(shù)部位;②俯臥位:適用于項背腰及四肢后面的施術(shù)部位;③側(cè)臥位:適用于偏頭、側(cè)胸及人體側(cè)面的施術(shù)部位;④仰靠坐位:適用于頭面五官部位;⑤俯臥坐位:適用于項肩及腰以上的施術(shù)部位等等。 施術(shù)中:火針療法在操作時應注意3個要點,即“紅”、“準”、“快”,這是療效好的關(guān)鍵,掌握這3點,也就掌握了火針療法的技巧。所謂“紅”是指趁針體燒至通紅時,迅速刺入穴位或部位。這樣可使火針具有穿透力強,阻力小的特點,并能縮短進針時間,減少病人痛苦。另一方面針體通紅時施術(shù),刺激最強,療效最好。所謂“準”指進針要準,因火針進針后不能再變動,如針刺不準確也不能再調(diào)整,因此要取得好的效果,進針時必須準確,一般在針刺前可在要針刺的部位做個“十”字標志,這樣有助于準確進針。“快”指進針要快,動作快可使患者不受痛苦或少受痛苦,而要做到這點,平時必須練好基本功,主要是指力和腕力,如再加上全身的氣力和氣功,將這些力氣共同運用于針端,則可做到進針準確,快速敏捷,而不會拖泥帶水。另外,還應注意燒針時火源應靠近施術(shù)部位。做到以上三點就可以保證治療順利完成。 施術(shù)后:針刺后對病人做好醫(yī)囑,如針后針孔出現(xiàn)紅點并瘙癢,為針后的正常現(xiàn)象,不能搔抓,癥狀數(shù)天后可緩解,不需處理。在火針療法當天還要囑病人最好不要洗澡,保護針孔,以防感染。在行針后,術(shù)者還應注意用消毒干棉球揉按針孔,這樣一方面可減輕病人的疼痛感,另一方面又起到保護針孔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