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以“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課程課堂應該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是師生舒展靈性的空間,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探索世界的窗口,是向每一顆心靈敞開溫情雙手的懷抱,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課堂是學生愉悅成長的地方,是充滿陽光的地方,這是一個社會的雛形,學生在這里應該學會堂堂正正地做人,教師應把社會責任、公民素質、教育目標轉化為和風細雨滋潤學生成長,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自由、開放的教學氛圍。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如火如荼地展開,如何建構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如何在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成為學生喜愛的教師,是我們每位教師所面臨的亟待解決的難題。 做學生喜歡的老師,我時刻在內心銘記,也時刻為之努力。 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只有學生喜歡教師了,才更加喜歡你所教的那門課程,這樣學習才會更加有效??梢姡鲆幻钍軐W生喜愛的教師對提高課堂效率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學生喜愛的教師呢? 一、盡展愛心,創(chuàng)造奇跡 關于“愛”的教育的重要性,國內外教育家有過許多論述。托爾斯泰曾說過:“一個教師如果只愛事業(yè)他是一個好老師;一個教師如果只像父母那樣愛孩子,他是一個比那種雖讀過萬卷書但既不愛事業(yè)也不愛孩子的教師更好一些的教師;而如果教師把對事業(yè)和對學生的愛兼?zhèn)溆谝簧恚褪且粋€完美的教師了。”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愛更是一種能夠觸及學生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 我曾經(jīng)歷過這樣一件事情:有一位學生張某,單親,在剛升入高一時在我所任教的一個班級,該生比較聰明,成績一直不錯,但后來家里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變故,先是父親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之后一直跟奶奶生活,后來到了高二分科分班,聽說她的奶奶也去世了。陡然間,他變成了“孤兒”,他原本覺得這個詞離他好遠,可突然間如此不幸的命運就降臨在一個高中生的身上,一時間他不知所措。好長時間沒有他的消息,到高三的時候,偶然一次在辦公室里聽到一位班主任提到張某找他要調班,他以為該生恃才自傲,很不耐煩地說:“趕緊走,愛去哪班去哪班,明天之前就離開。”我深切地感受到他內心的痛苦無助,也深深地明白:他其實哪里是仗著自己學習還不錯而“挑三揀四”,根本就是剛入高三又分班,他覺得無從適應罷了,他只不過想借助外表的冷漠和故作的高傲來掩藏那失去了父母疼愛的孤苦無依彷徨凄楚。我想此時此刻他的內心必是傷心到了極點,沮喪到了極點。 我一定要盡全力去幫助他。我相信——唯愛無敵;我也深知——解鈴還須系鈴人。學生走后,我與他的班主任進行了一次長談。那位班主任說不清楚個中緣由,才誤會其自以為是,早知道這樣,無論如何也不說出那樣的話了。長談過后,我們一起又找到張某,做了思想工作,并且在以后的時間對他的生活也盡可能地加以照顧。愛心所至,冷漠盡釋。從此,該生經(jīng)常到辦公室?guī)屠蠋熓瞻l(fā)練習,而且變得更加自信陽光。我想這是因為他感受到了來自教師的深摯的“愛”,而這種愛使這失去父母愛的孩子感受到了無盡的溫暖和幸福,幫他走出自閉的陰影。 由此看出,“愛”是神奇的,“愛”的力量更是無窮的,愛確是一種能夠觸及學生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 二、充分了解,激趣挖潛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教學本來就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在新課程有效教學中,“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是我們的基本理念,我們要對“完整的人”施以“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全”的原則是指全面發(fā)展,“全體學生”的原則。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真實狀態(tài)是決定有效課堂教學一切活動的出發(fā)點。每一個學生都是完整的、鮮活的個體,有其特殊的年齡特征和復雜的心理需要。教師只有全面了解全體學生,掌握和分析學生的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只有充分了解學生,才能作出適合學生發(fā)展的課堂教學設計。 教師要做到尊重學生,承認差異,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jù)不同情況,有的放矢地備課;要利用多種反饋渠道,積極創(chuàng)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流的條件和情境,盡可能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如數(shù)學課上,稍微困難一點的題目,可讓優(yōu)秀學生主動來講臺展示自己的思路,而稍微基礎的題目,可點名讓一些學困生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時間長了,每位同學都會認真完成課前該做的練習,課上便會爭先恐后地來表現(xiàn)自己。我堅持了一個多學期這種做法,學生的成績還真是提高了不少,而且經(jīng)常會有學生提出一題多解,有時學生的方法比我的做法還好,這樣的效果還真不錯。其實,無論是優(yōu)秀生還是學困生,他們都各有長短,只要激發(fā)其興趣,就能發(fā)揮其潛能。 三、創(chuàng)設情境,因材施教 即使是高中的學生,有時他們的自制力還是很欠缺的。“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伊始能否抓住學生也顯得尤為重要。教學是一種特定的群體活動,師生情緒的高漲與低落直接影響其效果。在情緒低落時則思維阻塞,操作遲緩,學習效率低。在新課程有效教學中,教師應建立平等、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教師營造的教學情境中愉快地學習、成長。 教師要設計好問題情境,需要做到“量體裁衣”和“因需而設”,選擇與教學內容、學習主題有關的問題,增強情境的針對性,同時提高其有效性。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 當然,想要真正做到讓學生喜歡,教師還必須不斷地充電,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能力,讓學生更佩服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關于教育有這樣一句世界性名言:告訴我,我會忘記;分析給我聽,我可能記住;如果讓我參與,我會真正理解。在平時教學中注意落實五個原則:因材施教原則(針對不同的學校、班級,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從不同的廣度、深度、綜合訓練);針對性原則(即分層教學,不同的學生備不一樣的課,如可以進行提高題訓練、選做題訓練);計劃性原則(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有統(tǒng)籌安排,教學更不例外);有效性原則(教師選題要注重有效及功能,課堂有效:加強課堂容量,不是題目多少,而是思維容量要夠);思想性原則(如數(shù)學教學中要抓住基礎多滲透數(shù)學思想,如函數(shù)與方程、數(shù)形結合、化歸與整合等)。 教育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在教育天地中做一名學生喜愛的老師之路亦是漫長,但我將矢志不渝,永不言棄地求索,創(chuàng)新,成為學生心目中永遠的教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