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每個(gè)人,每個(gè)國家的發(fā)展都要遵守人類共同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 【原文】狄人伐,桓公告諸侯曰:“請救伐。諸侯許諾,大侯車二百乘,卒二千人;小侯車百乘,卒千人。”諸侯皆許諾。齊車千乘,卒先致緣陵,戰(zhàn)于后1。故敗狄。其車甲與貨,小侯受之,大侯近者,以其縣分之,不踐其國。北州侯莫來,桓公遇南州侯于召陵,曰:“狄為無道,犯天子令以伐小國,以天子之故,敬天之命,令以救伐。北州侯莫至,上不聽天子令,下無禮諸侯,寡人請誅于北州之侯。”諸侯許諾。桓公乃北伐令支,下鳧之山,斬孤竹,遏山戎,顧問管仲曰:“將何行?”管仲對曰:“君教諸侯為民聚食,諸侯之兵不足者,君助之發(fā)。如此則始可以加政矣。”桓公乃告諸侯,必足三年之食,安以其余修兵革。兵革不足,以引其事告齊,齊助之發(fā)。既行之。公又問管仲曰:“何行?”管仲對曰:“君會2其君臣父子,則可以加政矣。”公曰:“會之道奈何?”曰:“諸侯無專立妾以為妻,毋專殺大臣,無國勞毋專予祿,士庶人毋專棄妻,毋曲堤,毋貯粟,毋禁材。行此卒歲,則始可以罰矣。”君乃布之于諸侯,諸侯許諾,受而行之。卒歲,吳人伐穀3,桓公告諸侯未遍,諸侯之師竭至,以待桓公?;腹攒嚽С藭T侯于境,都師未至,吳人逃。諸侯皆罷。桓公歸,問管仲曰:“將何行?”管仲曰:“可以加政矣。”曰:“從令以往二年,適子不聞孝,不聞愛其弟,不聞敬老國良,三者無一焉,可誅也,諸侯之臣及國事,三年不聞善,可罰也。君有過,大夫不諫,士庶人有善,而大夫不進(jìn),可罰也。士庶人聞之吏,賢孝悌可賞也。”桓公受而行之,近侯莫不請事,兵車之會六,乘車之會三,饗4國四十有二年。 【譯文】狄人攻伐杞國,齊桓公通告各 【說明】管仲希望別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得到發(fā)展,能使人民安居樂業(yè)。但各自的發(fā)展要有前提,也就是說,每個(gè)人,每個(gè)國家的發(fā)展都要遵守人類共同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這些約定俗成的,人們共同認(rèn)可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只有人們共同維護(hù),才會有一定的軟約束力。管仲、齊桓公正是利用了這些人類共有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才做到了號令天下。 —————————————————— 【注釋】1.后:(hòu厚)《書·大禹謨》:后克艱厥后,臣克艱厥臣。”《詩·小雅·楚茨》:“樂具入奏,以綏后祿。”《詩·周頌·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詩·周頌·時(shí)邁》:“允王維后。”《左傳·文公二年》:“皇皇后帝。”《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國語·周語》:“昔我先世后稷。”《禮記·內(nèi)則》:“后王命冢宰。”《說文》:“后,繼君體也。”這里用為君王之意。 2.會:(kuài快)《周禮·小宰》:“聽出入以要會。”《周禮·天官》:“歲終,則會,唯王及后之服不會。”《韓非子·解老》:“其智深,則其會遠(yuǎn)。”《韓非子·難一》:“執(zhí)會而朝名曰‘臣’”?!墩f文》:“會,合也。”《玉篇》:“會,歲計(jì)也。”這里用為計(jì)算、算賬之意。 3.穀:地名。屬齊國。后齊桓公以此地分封給管仲。 4.饗:(xiang響)通“享”。《詩·小雅·彤弓》:“鐘鼓既沒,一朝饗之。”《詩·周頌·我將》:“既右饗之,我其夙夜。”《詩·魯頌·閟宮》:“享以骍犧,是饗是宜。”《左傳·哀公十五年》:“子,周公之孫也,多饗大利,猶思不義。”《左傳·僖公二十五年》:“王饗禮,命之宥。”《管子·形勢》:“犧牷圭璧,不足以饗鬼神。”《國語·周語上》:“神饗而民聽。”《孟子·滕文公上》:“賢者與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荀子·王制》:“宰爵知賓客祭祀饗食犧牲牢之?dāng)?shù)。”《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今日饗國而殺賢者,何也?”清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饗,受食亦曰饗。”這里用為享受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