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帝死,太子劉驁即位,這就是漢成帝。母以子貴,皇帝的親媽,自然成為皇太后。王政君有兄弟八人;鳳、曼、譚、崇、商、立、根、逢時。成帝時先任命舅父王鳳為司馬大將軍領(lǐng)尚書事,加封五千戶。王氏從王鳳開始,吉星高照,官運亨通。又封太后同母帝王崇為安成侯,食邑萬戶。后來,又封舅父王譚為平阿侯,王商成都侯,王立紅陽侯,王根曲陽侯,王逢時高平侯。兄弟五人同日受封,故世人謂之“五侯”。 兄弟八人,七人封侯,只有太后一奶同胞的王曼老哥一個,天不假年,先此而亡,沒趕上這趟班車。王莽的哥兄弟一色是將軍王侯的公子少爺,他們及時行樂,以狗馬聲色、淫逸游玩拍夸耀,只有王莽這一支遜色,孤零零地守貧受窮。王莽很知趣,屈身下人,節(jié)儉度日。他拜沛郡陳參老先生為師,跟他學(xué)習(xí)經(jīng)書《周禮》,刻苦自勵,博聞強(qiáng)記,穿戴象個窮書生似的,毫不起眼。王莽侍奉寡母、寡嫂很孝順,還要養(yǎng)活哥哥扔下的孩子,行為謹(jǐn)慎小心,生怕做錯了事。對外廣泛結(jié)交英雄豪杰,對內(nèi)盡心盡力地服事各位叔叔大爺,低三下四,委曲求全。
陽朔年間,伯父王鳳得了一場大病,王莽主動上門,侍候在病榻前,每次吃藥,他先嘗嘗涼熱,看有沒有毒。頭不梳臉不洗,咽極了就合衣迷一會兒,連著轱轆幾個月,小臉灰戧戧的,造的沒個孩子樣兒。 王莽的苦心孤詣,感動了上蒼。王鳳以為孺子可教,將撒手人世時,把王莽托付給太后和皇帝,這兩人都是天下最硬的主兒,哪有辦不成的事?于是拜王莽為黃門郎,不久又升任射聲校尉。 過了好久,叔父成都侯工商上書皇帝,情愿將自己的封邑分出一部份戶數(shù)封給王莽。還有長樂少府戴崇、侍中金涉、胡騎校尉箕閎、上谷都尉楊并、中郎陳湯,都是當(dāng)世響當(dāng)?shù)拿浚继嫱趺дf好話。架不住有人吹風(fēng),皇帝也從此看好王莽。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王莽為新都侯,封國在南陽新野的都鄉(xiāng),食邑一千五百戶。提升為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宿衛(wèi)兢兢業(yè)業(yè),認(rèn)真負(fù)責(zé),爵位越尊,待人處事越是謙恭有禮。他分散自己的車馬衣裘,救濟(jì)手下的親信賓客,家里所剩無幾,沒有什么值錢的玩藝兒。他還特別注意聯(lián)系人,招攬?zhí)煜滤姆矫?,廣泛結(jié)交將相卿大夫,朋友如云。所以王莽的人緣特好,在位的當(dāng)權(quán)派都爭搶著推薦他,專門有伙人到處游說造輿論,為他吹喇叭抬轎子。如此一來,真?zhèn)€是窗口吹喇叭——名聲在外了。他的美名幾乎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知名度已經(jīng)蓋過各位叔叔們了。王莽處事雷厲風(fēng)行,敢做敢當(dāng);就是錯了,也處之泰然,臉不紅心不跳。
王莽的哥哥王永死的早,扔下個孤兒叫王光,王莽送到五經(jīng)博士門下就學(xué)。他深知尊師重教,每當(dāng)公事之余,梳洗沐浴,穿戴整齊,發(fā)動車馬,帶上好羊美酒,親自趕赴學(xué)堂,慰勞王永的先生,甚至連王永的同窗都不拉過,也都跟著借光。儒生們看傻眼了,上了歲數(shù)的不住地感嘆:世界上竟然有這么好的人,王莽此舉,贏得了一片嘖嘖的贊揚聲。 王莽想的非常周到,不僅供侄兒念書,還考慮到他的終身大事。論年齡,王光比王莽的兒子小,可王莽放在同一天,使哥倆娶媳婦完婚,不偏不向,如同己出。接親的那一天,遠(yuǎn)近的人慕名而來,賓客滿堂,好不熱鬧?;檠鐒傞_始,有家人來報告說太夫人的身上有地方疼痛,要吃菜種藥,王莽便離席伏侍母親吃藥。整個宴會間,他起身數(shù)次,不厭其煩,給大家的印象是:王莽既是慈父,又是大孝子。在講究倫理綱常的封建社會,這是一個高大完美的形象。男子漢大丈夫,要先修身齊家,然后方能談得上治國平天下嘛。
西漢時期存在著大批的官私奴購,是官僚地主、富商大賈活的財富,已成為嚴(yán)重的社會問題之一。王莽篡漢后所進(jìn)行的政治改革中,就有禁止買賣奴婢的法令。據(jù)史書記載,王莽在韜晦之時,出于階級本性,也曾私自買過侍婢,這事很快被他的堂兄弟們聞著了風(fēng)。王莽怕張揚出去,有損自己的光輝形象,便玩了一個小伎倆,見人就說:“后將軍朱子元(博)沒有兒子接續(xù)香火,我聽說這個婢子能為男人生大胖小子。我就給他買下了。”事不宜遲,當(dāng)天就把買來的婢子拱手送給朱子元。不但把自己的丑事輕巧遮過,還留下一個處處為別人著想的好印象。由此可以看出,王莽矯情虛飾,沽名釣譽的手段,多么地油!此類的事他不能少干了,可惜史書沒有留下更多的記載。
當(dāng)時,太后的外甥淳于長因才能卓越而成為九卿,名譽地位都在王莽之上。王莽氣不憤,暗中搜集淳于長的罪過,通過叔父大司馬王根告到上邊,淳于長被殺死,王莽因此而獲忠實正直之名。王根年老,請求退休回鄉(xiāng),薦舉王莽做接班人,皇上首肯,便提拔王莽做大司馬。這一年,是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莽三十八歲,名副其實的年輕干部。 王莽超過同僚之后,繼四位叔父輔佐朝政,并沒有萬事大吉,產(chǎn)生松勁情緒,他還想在名聲上蓋過前輩,便竭力克制自己的欲望,毫不松懈。他招聘賢良方正做下屬,皇上賞賜的邑錢全拿來犒勞士人,出手很大。
而自己卻一分錢掰成兩瓣花,崇尚節(jié)儉。母親病了,公卿列侯打發(fā)夫人來問候,王莽的妻子出面迎接,衣不拖地,布僅蔽膝。見著的人以為是王家的下人丫環(huán),經(jīng)問,方知是王莽的夫人,都大吃一驚。 王莽輔政一年多,成帝死,哀帝即位,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其祖母傅氏和母親了氏,兩家外戚開始得勢,與王氏展開了激烈的爭權(quán)奪位的較量。王莽與丁、傅兩家的關(guān)系并不好,有過磕碰,見形勢不利,便來個大丈夫能伸能屈,主動遞上辭職報告。哀帝好言安撫了一番,準(zhǔn)許其請求。 王莽回到封邑,修身養(yǎng)性,大門不出,二門不入,但仍然不忘撈取政治資本。他的二兒子王獲殺了一個奴婢,王莽先是痛責(zé)一頓,然后迫他自殺抵命。王莽在封國的三年期間,有不少官吏上書皇帝,為王莽喊冤叫屈,要求平反。元壽元年(公元2年),發(fā)生日食,賢良周護(hù)、來崇等人在殿上對策,深情歌頌王莽的種種功德,皇上迫于輿論,只好下令征召王莽回京。 王莽剛回到封國時,南陽太守因王莽身份高貴,挑選門下掾宛縣孔休為新都相??仔莅菀娡趺?,王莽禮賢下士,孔休也久聞王莽大名,兩人一見如故,很能談得來。王莽便想拉攏他做自己的心腹。
有一次,王莽病倒了,孔休侍候湯藥,王莽心生感激,把自己的玉器、寶劍送給孔休,愿意交個朋友。誰知孔休執(zhí)意不肯接受,王莽給自己打圓場說:“我看見您臉上有刀疤,美玉可以去掉刀疤,我把這雕有花紋的玉器獻(xiàn)給您治病。”說著,解下所佩玉器送上,孔休說啥也不要。王莽說;“你嫌這東西價值連城怎么地?” 不容分說,拿過錘子把玉器砸個稀碎,然后親手把碎片包裹起來送給孔休,孔休不便再推辭,只好接受下來。到王莽被召返京,臨行前想見見孔休,孔休卻稱病不見,買賣沒有做成。讀至此,讀者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即是本文開篇所記王莽與叔父故事的翻版??磥?,這是王莽的拿手好戲。 王莽還京師一年多,哀帝駕崩,無子,傅太皇太后、丁太后皆先此故去,太皇太后王政君當(dāng)天駕往未央宮,收取皇帝的玉璽,派使者飛速傳召王莽,并下詔尚書省,諸發(fā)兵符節(jié),百官奏事,中黃門、期門兵皆為王莽掌握。王莽得令,頭一件事即收拾深得成帝寵幸、執(zhí)掌朝政的宦者董賢,說他年紀(jì)輕輕,不合眾人的心意,收他的印綬。董賢當(dāng)天畏罪自殺。太后令公卿推舉大司馬的人選,大司徒孔光、大司徒彭宣一致推舉王莽。太后拜王莽為大司馬,與他商議立嗣的問題。迎立元帝之孫、中山王劉紆為帝,是為平帝。平帝當(dāng)時只有九歲,只知撒尿和泥玩,自然由太后臨朝稱制,太后一婦道人家,獨立難支,一切皆委政于王莽。王莽大權(quán)在握,指斥趙氏加害皇子,傅氏驕侈僭越,于是廢掉趙、傅二皇后,逼她們自殺,以清君側(cè)。 王莽再次出任大司馬后,施用鐵的手腕,扶植親信,排除異己,換上自己的四梁八柱。大司徒孔光歷仕三朝,是個不倒翁。此人唯唯諾諾,毫無個性。王莽高看他一眼,樹為樣板,并提拔他女婿霍邯為侍中奉車都尉。通過翁婿二人,打擊、陷害反對者和自己討厭的人。在薦舉大司馬的時候,前將軍何武、后將軍公孫祿,你推我,我推你,就是不提王莽。事到如今,王莽豈能饒了他們,烏紗帽不翼而飛。
丁、傅兩家及董賢的親屬也都免去官爵,流放蠻荒之地。 紅陽侯王立是太皇太后的弟弟,雖已離位,因是自己的親叔叔,王莽仍然照他打怵,怕他在太后面前進(jìn)言,害自己的事,又是通過孔光上奏太后。太后也沒招兒,胳膊扭不過大腿,把王立攆到封國去了。 于是,朝廷中彌漫著“順我者昌,送我者亡”的恐怖氣氛,有哭有笑。王莽在排除異己的同時,安插了一大批親信,如以王舜、王邑為腹心,甄豐、鄄邯主擊斷,平晏掌機(jī)要,劉歆管文獻(xiàn),孫建為爪牙。甄豐子甄尋、劉欲子劉棻、涿郡崔發(fā)、南陽陳崇,皆因有才干受到王莽的寵幸。王莽表面上裝出非常原則,一副正人君子的面孔,暗地里他想干什么,只要稍露口風(fēng),他的黨羽便秉承旨意上奏朝廷,準(zhǔn)奏后,王莽又磕頭作揖,鼻涕一把淚一把地一再推辭,用欺上瞞下的手段,迷惑太后,騙取民眾的信任。
王莽善以小恩小惠收買人心。如增加官僚俸祿,優(yōu)待元老故臣,照顧宗室貴戚。擴(kuò)充太學(xué),招攬?zhí)煜峦ń?jīng)之士??転?zāi),獻(xiàn)田出錢,救濟(jì)災(zāi)民,自己則節(jié)衣縮食,不動葷腥.減輕刑罰,保護(hù)婦女。這些措施,都收到了預(yù)期的效果。天下的各色人等,一哄聲地說王莽好,為他歌功頌德,上書朝廷,要求給他加官晉爵。 外圍既已掃清,便向最后的目標(biāo)——皇帝的寶座發(fā)起總攻。先是把女兒引進(jìn)宮,立為皇后,直接控制住平帝。平帝漸長,已懂人事,對王莽專權(quán)多有不滿。王莽見平帝不好擺弄,便在酒中下毒,毒死平帝。立兩歲的子嬰為帝,王莽說啥是啥,不再掣肘。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fēng)。在封建社會,王權(quán)神授的觀念深入人心,改朝換代必須有天命為依據(jù)。王莽便耍弄鬼花招,制造“天命”,以掩天下人耳目。
這一年的十二月,朝官謝囂報告說武功(今陜西扶風(fēng)南)縣長孟通挖井挖出白石一塊,其形狀上圓下方,有舟書刻在石上,文字是“安漢公養(yǎng)為皇帝。”王莽讓群公報告太后,太后不信,說:“這是欺騙天下,不可施行!”太保王舜勸太后說:“事已如此,毫無辦法,擋也擋不住。再說王莽也沒有別的意思,只是想稱攝(代行皇帝事)來強(qiáng)化自己的權(quán)力,鎮(zhèn)服天下罷了。”太后不同意也得同意。第二年改元日居攝。 居攝三年(公元8年)九月,梓潼(今四川梓潼)人哀章在長安求學(xué),一向品行不端,好說大話。見王莽居攝,就做了一個銅匣,內(nèi)分兩格,一格寫上“天地行璽金匱圖”,一格寫上“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某”,是漢高祖劉邦的名字。書中說王莽是真龍?zhí)熳樱侍髴?yīng)按天命行事。圖和書都寫有王莽八大臣的名字,又編造了王興、王盛兩個吉利的名,哀章把自己的姓名也摻乎進(jìn)去,一共湊了十一人,都署明官爵,這些人就是王莽當(dāng)皇帝的輔佐。當(dāng)日黃昏,哀章身穿黃衣,手持金匱到高祖廟,交給守廟的仆射。仆射不敢耽擱,趕緊報告朝廷。王莽親至高祖廟,拜受金匱,表示接受神明的禪位。而后戴上王冠,謁見太后,還坐未央宮前殿,正式登上皇帝的寶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