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典】
殘忍無道為帝位
胡亥是秦始皇十八兒子中最小的一個,皇位本不該由他繼承,可是他利用隨侍秦始皇之機,勾結(jié)趙高、李斯毀掉秦始皇臨終前留給長子扶蘇的遺詔,改稱“扶蘇為子不孝,特賜劍以令自裁”云云,從而逼死了親兄,篡奪了皇位。
關(guān)于秦始皇之死,歷史上有種種傳說,有病死與被害兩種說法,但持被害一說較為普遍。較為可靠的說法是,秦始皇是在病中被他的親生兒子胡亥與太監(jiān)趙高合謀暗殺。
在秦始皇臨死之前,趙高曾對胡亥講過:“臣聞湯武殺其主,天下稱義焉,不為不忠。衛(wèi)君殺其父,而衛(wèi)國載其往,孔子著之,不為不孝?!边@一段話為胡亥找到了殺父奪位的理論依據(jù)。
公元前210年的冬天,秦始皇不甘寂寞,再次巡行天下。左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隨從,兒子胡亥也隨行。
當浩浩蕩蕩的大隊人馬行進到平原(今山東平原縣西南)的渡口時,秦始皇突然發(fā)病。秦始皇的病日甚一日,約覺著自己不行了,便讓趙高代為起草璽書(皇帝遺囑)給公子扶蘇(當時扶蘇與大將蒙恬一起率兵在塞北防御匈奴),意思是叫他到咸陽(秦的都城所在地,在今陜西省咸陽市東北20里)主持參與父皇的葬禮。璽書已寫好加封,暫放在趙高掌管的行符璽事所,尚未交給使者傳送。
很快,一代梟雄秦始皇便不明不白地死了。據(jù)郭沫若先生考證,在他死后,人們發(fā)現(xiàn)他后腦有一顆三寸長的鐵釘,顯然是被人害死的。
誰能對秦始皇下毒手呢?這是個千古懸案;但是最大的嫌疑對象只有胡亥與趙高兩人,因為基本上只有他們倆才可以直接接觸皇帝本人,另從后來發(fā)生的事實來看,也只有他倆才有弒君動機。
趙高是個私生子。他父親曾因罪被處以宮刑,割掉了生殖器。母親被沒為官奴,與人私通生下趙高,即所謂的奴產(chǎn)子,照例也要接受宮刑,永世不得生育。秦始皇聽說趙高長得膀大腰圓,臂力過人,又熟知法律,就任命他為中書令,并讓他教胡亥學習律令,二人非常要好。趙高曾經(jīng)觸犯刑律,秦始皇責成蒙毅(蒙恬的弟弟)處理。按照法律應(yīng)處以極刑,但秦始皇舍不得,破例赦免了他,又官復原職。因此,趙高對蒙氏兄弟恨之入骨,伺機挾嫌報復。
丞相李斯以為皇上死在外邊,怕諸公子鬧事,天下陡生變亂,便嚴密封鎖消息,秘不發(fā)喪。他叫人把秦始皇的棺木載在韞涼車(帝王或權(quán)臣的臥車,有窗戶,關(guān)上則溫,打開則涼),由秦始皇生前得幸的宦者陪乘,其他人一律不許靠前,像平時一樣給秦始皇送吃送喝。百官奏事如故,宦者從韞涼車中準其奏事。因此,眾多人中只有胡亥、趙高及受寵的宦者五六個人知道皇上已不在人世了。
秦始皇一死,胡亥便與趙高一起密謀,準備假借始皇的命令,殺掉扶蘇,立胡亥為太子。之后,趙高又去找李斯,對李斯說:“皇上賜給長子扶蘇的書信和符璽,現(xiàn)都攥在胡亥手里,皇上已死,無法活轉(zhuǎn)過來,要定誰是太子,就憑你我兩人的嘴往哪邊歪歪了。你看這事怎么辦好?”但李斯并不買賬,說:“你怎么說出亡國喪家的話呢!這不是為人臣的所能說三道四的!”
趙高見李斯一本正經(jīng),便給他擺出利害說:“我看你哪方面都不能和蒙恬比。你自己琢磨,扶蘇是信任你,還是信任蒙恬呢?”李斯也認了,說:“我比不了蒙恬?!壁w高又進一步引李斯上道,說:“扶蘇登上皇帝寶座后,我敢肯定,必用蒙恬為丞相,你最終不過懷揣徒有虛名的通侯之印榮歸故里罷了。胡亥為人仁慈寬厚,輕財重士,嘴上不會說,但心里有數(shù),我看秦的諸子沒有能比得上他的,做皇帝的接班人毫無問題。你好好考慮考慮,把這件大事早點定奪下來?!?nbsp;
李斯終于被趙高說活了。于是,二人合謀偽造秦始皇給丞相的遺詔,立少子胡亥為太子。并篡改始皇給長子扶蘇的信,斥責扶蘇不能為國家建功立業(yè),屢次上書誹謗皇上,蒙恬失職,不能及時規(guī)勸扶蘇改邪歸正,二人一并賜死。
扶蘇接讀詔書,內(nèi)心十分悲痛,泣不成聲,欲自殺以了事。蒙恬頭腦比較清醒,覺得事有蹊蹺,勸止扶蘇說:“陛下在外巡行,未聞立過太子,派臣蒙恬率30萬人守衛(wèi)邊防;公子您為監(jiān)軍,這是天下的重任。如今,只來了一位使者,您就想自殺,怎么能夠知道其中沒有詐偽?請讓我們再次向皇上請示,如果是真的,再死也不晚。”這時,使者等得不耐煩了,一個勁兒催按圣旨說的辦。扶蘇為人老實厚道,不愿多想,因而對蒙恬說:“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還請示什么呢!”說完,便毫不猶豫地拔劍自刎了。蒙恬卻不肯做冤死鬼,趙高便把他囚禁在陽周的監(jiān)獄里。
通過這場宮廷政變,胡亥獲得了最高權(quán)力,趙高也由管理宮中車馬的中車府令升為郎中令,全權(quán)掌管宮中警衛(wèi),成為最高決策者的一員。丞相李斯則白忙一場,啥也沒撈著,僅保住了他的丞相職位。
趙高與胡亥二人奪取權(quán)力后,胡亥因自己是少子,懼怕諸公子爭奪自己的帝位;趙高因自己出身卑賤,擔心那些累世功勛重臣不服自己擅權(quán)專政。為了保住各自的權(quán)位,為了卑劣的私利,他們二人又一次勾結(jié)在一起,在宮闈中又一次刮起腥風血雨。趙高建議秦二世把從中央朝廷到地方郡縣官吏中的有罪者,統(tǒng)統(tǒng)殺掉。他認為這樣干有兩個好處:一是在上面,可以使皇帝的威嚴震懾全天下,二是從下面說,可以除掉皇上一向所不滿意的人。
趙高對秦二世說:“眼下不能師法文治而應(yīng)取決于武力,希望陛下能順應(yīng)這種形勢,千萬不可以猶豫,那樣群臣就來不及謀劃了。”趙高不但讓秦二世誅殺異己,而且主張要嚴刑峻法,株連親族。他說:“嚴法而刻刑,把犯罪者及有牽連的人統(tǒng)統(tǒng)殺死,直至滅族。誅滅大臣,疏遠您的骨肉兄弟,讓貧者富之,賤者貴之。把先帝留下的舊臣全部鏟除,重新任命您所信任的人,讓他們守護在您身邊。這樣他們會從心底對您感恩戴德,除去了禍害,斷絕了奸謀,君臣感受恩澤,均承厚德,陛下就可以高枕無憂,縱情享受了。我看沒有比這更好的計策了。”
殺宗室,誅大臣,盡除股肱手足。趙高的話純屬滅國之計,亂天下之策。但胡亥是惟趙高之言是聽的,對于趙高這套充滿了殺氣的狠毒計策,他認為非常對,并立即開始實行。
首先,二世下令立即更定律條,并讓趙高直接參與其中。按照新更定的律條衡量,群臣與諸公子正好觸犯律令,于是諸大臣與諸公子接踵被捕入獄,他們被交付給趙高,二世讓趙高對這些人審訊、法辦。當然,這并不費什么事,因為這些人的“罪行”不查已清,對他們的判決不審已定。
于是,開始了一場血腥的大殺戮,共有12個公子被誅殺于咸陽,并于街市斬首示眾。有6個公子被殺于杜,胡亥和趙高對于公主們也絲毫不放過,共有10個公主在杜被桀死。桀是當時一種酷刑,即分裂肢體。這些公子、公主的財物被全部沒收,統(tǒng)統(tǒng)歸了二世皇帝所有。因與公子、公主們有牽連而被治罪者比比皆是。
公子將閭兄弟三人,一向恪守封建的禮儀道德,此時被囚禁在內(nèi)宮之中,正在被單獨審定罪行。二世派使者向?qū)㈤傂值苋藗鬟_詔命說:“你們?nèi)瞬槐M為臣之道,理當判處死罪,官吏依法前去行刑?!?
公子將閭滿腹冤屈,自我辯護說:“就宮廷的禮節(jié)而言,我從來不敢不聽從司儀官的賓贊;就朝廷的位次而言,我從未敢疏忽有失;就奉命對答而言,我從未說錯過話。怎么說我不盡為臣之道呢!希望能知道罪名再死?!睆墓訉㈤偱R死前的這些言行,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忠厚耿直之人,而且過于認真,同使者辯白這些事情,其實像他這樣一個生活于宮廷之中的公子,應(yīng)了解不少宮廷內(nèi)部斗爭的陰狠殘酷,應(yīng)懂得“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道理。
使者果然沒有理睬他的申辯,只是說:“我沒有參加這件事,只是奉命辦事。”
公子將閭仰天大叫,一遍又一遍反復呼喊道:“天啊,我沒有罪!”“天啊,我沒有罪啊!”使者不再說什么話,只是等待。結(jié)果,公子將閭和他的兩個同胞弟弟流著淚,滿腹冤屈又無可奈何地拔劍自殺了。
一個又一個公子、公主被戮、被桀,使得整個皇族為之震驚惶恐。此時,公子高尚未被殺、被抓,但他知道自己最終也難逃一死。他曾經(jīng)想到要逃走,但仔細一想又覺得不妥,那樣必然會牽連家里的親人,會遭到滿門抄斬,還不如走一條以自己一人之死而保全家人性命的道路。于是他給秦二世寫了一封上書,書中說:“先帝在世之時,臣深受恩澤。入宮則受賜食,出宮則賜乘輿。皇帝御府中的衣服,先帝賜與我,宮廄中之寶馬,先帝也賜與我。我受如此皇恩,本當與先帝同死,但當時卻未能,這是我做人子的不孝,做人臣的不忠,而不忠不孝之人是無法立身于世的。請陛下允許我為先帝殉葬,希望能把我埋在驪山腳下。求陛下哀憐我,答應(yīng)我的請求?!?
公子高的這一行動,使秦二世大吃一驚,看了這封自己主動請求殉葬的上書,他又是驚喜,又是疑惑,立即派人把趙高找來,把公子高的上書拿給他看,并擔憂地說:“這是不是窘迫無奈,狗急跳墻?。俊壁w高邊搖頭邊狡詐地笑道:“現(xiàn)在大臣們整天擔心自己的死亡都來不及,怎么會圖謀造反呢!”
事無大小巨細,二世全無主意,均要依靠趙高的謀劃。此時聽趙高如此說,也就打消了疑慮,詔令準許公子高的請求,并且賜給他金錢10萬,作為死后的安葬費。
【點評】
有了最高權(quán)力就意味著有了一切,失去了最高權(quán)力也就意味著失去了一切。在中國封建帝王的眼中,最高權(quán)力主要的并不是管理國家、發(fā)展經(jīng)濟、造福人民的工具,而是獲得天下臣服,可以為所欲為。因此,最高權(quán)力不過是最高欲望的滿足,獲得權(quán)力不過是為了滿足欲望的奮斗。正是在這種貪婪的欲望指使下,在中國歷史上許多皇帝為了追求最高權(quán)力,可以不顧父子之情,母子之恩,兄弟之義,人倫之德而大開殺戒。弒父、弒兄已成為他們打敗敵手,爬上皇帝寶座,獲取最高權(quán)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像秦二世這樣,一氣將自己的兄弟姐妹共計33人誅殺或逼迫自殺,在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這充分反映出宮廷斗爭的殘酷無情,而秦二世要獲得最高權(quán)力也不得不如此。
【權(quán)道秘笈】
把嫉妒轉(zhuǎn)化為動力
很多人之所以生活不快樂,總是感到不滿足,并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好,而是在把自己與別人相比后產(chǎn)生了深深的嫉妒情緒,心理上常常無法保持平衡。
心理學家認為,嫉妒是一種不道德的心理現(xiàn)象,而且是一種危害人們心理健康的疾病。據(jù)醫(yī)學專家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嫉妒心強的人容易患心臟病、高血壓、頭痛、神經(jīng)衰弱等病癥,還容易產(chǎn)生胃痛、背痛、情緒低落、心理失控等身體疾病。
嫉妒是一種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不良心理,所以必須設(shè)法克服,否則將貽害無窮。克服嫉妒心理的有效方法,首先是做到心胸開闊,正確對待那些比自己能干的人;其次要充分認識嫉妒所導致的害人害己的惡果。此外,最好要喚醒自己的“積極嫉妒心理”,以自愛、自強的態(tài)度和行為勇敢地挑戰(zhàn)對手,展開競爭。
長時間地停留在嫉妒之火的煎熬中,并不能使自己改變面貌。最好的方法是升華這股嫉妒之情,建立強大的自我意識,增加自己的競爭心。
當你發(fā)現(xiàn)自己正在嫉妒一個人的時候,不妨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為什么要嫉妒他?嫉妒的結(jié)果對自己有什么好處?能不能反過來讓他嫉妒你?……
在反問幾個為什么之后,你就能夠化嫉妒為競爭的動力,爭取事業(yè)上的成功。即使你發(fā)現(xiàn)在一些方面自己確實比不上對方,也不要嫉妒,你不妨找出自己獨有的優(yōu)勢,將其充分發(fā)揮出來。這樣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得到心理的平衡,獲得生活的樂趣。
嫉妒之心,可謂人皆有之。若要一個人完全沒有一點嫉妒心,那是很難的。但是,聰明者都懂得把嫉妒限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nèi),形成一種積蓄力量、智慧去戰(zhàn)勝對方的積極心理,既不甘于落后,又對自己充滿了必勝的信心。這才是強者的風度。
如果一個人的嫉妒心過重,像中邪似的被嫉妒之火所控制,那么就會把主要精力和全部智能用在攻擊別人上來。結(jié)果不僅于事無補,而且會妨礙自己的進步,產(chǎn)生種種苦惱、不安和憤怒。嫉妒之火燃燒得過旺時,就會毀滅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