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口語交際教學實踐性原則
古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說明了實踐的重要性。無論是知識的積累,經(jīng)驗的獲得,還是能力的形成,都離不開實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學習需要通過語言實踐來獲得知識與技能,開展學習的過程,獲得學習的方法,形成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作為語文教學領域的一部分,口語交際教學同樣需要遵循實踐性原則,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活動中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一、從口語交際的基本特征看,需要遵循實踐性原則
口語交際與聽說訓練最大的區(qū)別是前者具有“交際性”,而后者只是單向的言語輸入和輸出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交際性”是口語交際最基本的特征。無論是口語交際還是聽說訓練,都具有實踐性,但后者是一種單純的言語實踐,而口語交際是一種在具體情境中與人交往的實踐。無論在社會、家庭還是學校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存在著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交往,這種交往本身就是一種實踐,以此達到溝通情感、協(xié)調關系、彼此交流、相互理解的目的。因此,實踐反映了口語交際“交際性”這一基本特征,也是口語交際教學時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
二、從口語交際的交際方式看,需要遵循具有實踐性原則
就像巴金先生說的“只有寫,你才會寫” 一樣,只有在交際中才能學會交際。運用口語進行“交際”,是口語交際最基本的方式。這種交際方式本身就具有實踐性。試想,一個人待在屋子里自言自語,這或許能鍛煉表達能力,但是無法產(chǎn)生有意義的口語交際活動;兩個人之間各說各的,互不相干,也無法形成交際;只有交際的雙方都參與到話題中來,展開你來我往的交際實踐,才能夠形成真正的口語交際。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應當拓寬交際渠道,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提供多種口語交際實踐的機會。語文課程標準在口語交際總目標中提出,應當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形成基本的交際能力。“各種交際活動”指的就是學習和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口語交際實踐應當落實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通循序漸進的學習,積累口語交際經(jīng)驗,提高交際能力;同時要加強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將口語交際教學融入各學科教學之中;還應當十分重視在日常生活中的實踐,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增加口語交際的機會,從而學會傾聽、表達、交流,學會與人合作、溝通,逐步形成“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口語交際教學應當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能單純地傳授過多的口語交際知識,這些建議充分肯定了口語交際的實踐意義。課程標準口語交際第一學段目標“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第三學段目標“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第四學段目標“課堂內外討論問題,能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等都從不同程度提出了口語交際實踐和參與的要求。
三、從口語交際的技能形成看,需要遵循實踐性原則
實踐是能力形成的基礎,如果不和別人進行口語交際實踐,講再多的口語交際知識,買再多的口才實用手冊看都無濟于事。從心理學方面看,最基本的言語能力是語感,即對言語的直覺感知能力。語感在言語活動中表現(xiàn)為一種自動化的活動方式,而這種自動化就需要通過具體的言語操作實踐。教師在課堂中所傳授的口語交際知識,只有經(jīng)過學生的實踐后才能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因此,除了在課堂中為學生提供接近真實的交際情境之外,教師還應當清醒地意識到,課堂中的模擬情境始終無法代替現(xiàn)實生活里的口語交際??谡Z交際教學的實踐性原則要求教師充分利用課內外資源,雙線訓練,立足課堂,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情景,體驗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的口語交際實踐活動。
四、堅持實踐性原則應當注意的問題
首先,口語交際的主體是學生。無論是在校內還是校外,始終應當讓學生成為口語交際實踐的主人。在口語交際中,難免會出現(xiàn)交際困難、交際中斷、甚至交際失誤等現(xiàn)象,這和游泳可能會嗆水一樣,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難以避免的問題。此時,教師不能急于求成,而應當耐心地呵護學生的積極性,熱情地鼓勵他們克服困難,給予適當?shù)奶崾荆瑤椭麄兌蛇^交際難關。只有始終將學生看作口語交際的主體,才能夠真正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
其次,口語交際的形式、方法應當豐富多樣。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投入到口語交際中,就應當選擇豐富的形式,靈活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參與交際實踐的積極性。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為學生設計符合他們年齡特點的、貼近他們生活話題,創(chuàng)設他們感興趣的情境,組織他們喜聞樂見的活動。盡量避免深澀難懂的話題,機械單一的形式,枯燥重復的方法。只有讓學生產(chǎn)生口語交際實踐的興趣,才能提高他們參與口語交際的積極性。
第三,口語交際應當面向全體學生。口語交際不能由教師越俎代庖,也不能成為優(yōu)秀學生“獨領風騷”“獨占鰲頭”的個人表演舞臺。在交際過程中,必定有一部分學生“伶牙俐齒”“能言善道”,這些孩子為老師所賞識,為同學所羨慕,無疑會獲得比一般孩子多的實踐機會。教師不能因此“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為了追求課堂的熱鬧和轟動效應,只展示優(yōu)秀學生的表演,而忽視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發(fā)展。只有讓全體學生都主動、積極地參與,才能提高口語交際實踐的有效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