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董建華經(jīng)驗方

 昵稱3229476 2011-01-15

生于1918年,上海青浦人。現(xiàn)為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教授、中華全國中醫(yī)內(nèi)科學(xué)會名譽主任委員、衛(wèi)生部學(xué)術(shù)委員和科委委員,并任人大常務(wù)會科教文衛(wèi)委員、全 國人大常委等職。董氏早年拜上海中醫(yī)嚴二陵先生為師,得其真?zhèn)鳎瑥尼t(yī)50余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善治內(nèi)、婦雜病,尤精于外感熱病和脾胃病的辨證論 治,創(chuàng)通降學(xué)說。

1. 加味香蘇飲

[組成]  蘇梗6克,香附10克,陳皮6克,畢澄茄6克,枳殼10克,大腹皮10克,香櫞皮10克,佛手6克。

[功能]  理氣和胃通降

[主治]  胃脹、胃痛

[用法]  日一劑,水煎服

[方 解]  胃病為古今臨床之常見病、多發(fā)病。其中尤以氣滯者為多,表現(xiàn)以胃脘作脹為主,治當理氣和胃通降。本方以蘇梗、香附、陳皮為主藥,蘇梗入胃,順氣開 郁和胃;香附入肝,解郁理氣止痛;陳皮行氣、和胃、化濕,為脾胃宣通疏利要藥,具有能散、能燥、能瀉、能補、能和之功,它與蘇梗、香附為伍,既能和胃理 氣,又可舒肝止痛。方中畢澄茄味辛性微溫,具有溫中散寒、理氣通降作用,專治胃脘脹痛,兼以降逆而止噯氣,配枳殼可消脹除滿,佐腹皮下氣行水,調(diào)和脾胃; 香櫞皮、佛手二藥具有寬胸、除脹、止痛之功。諸藥合用,共奏理氣、和胃通降之功。

[加減]  肝郁脅脹加柴胡、青皮、郁金;食滯加雞內(nèi)金、焦三仙;兼痛甚者加金鈴子、元胡;吞酸者加左金丸、烏賊骨、瓦楞子。

[按語]  中醫(yī)泰斗董建華氏,善治胃病,善用通降,降效卓著。胃氣以降為順,胃氣不降則清氣不升濁陰不降,壅遏中焦,乃發(fā)育胃病。所以治療胃病除辨證論治外,通降之法不可忽視。

2.肝胃百合湯

[組成]  柴胡10克,黃芩10克,百合15克,丹參15克,烏藥10克,川楝10克,郁金10克

[功能]  疏肝理氣,清胃活血

[主治]  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十二指腸球炎及胃神經(jīng)官能癥等屬肝胃不和、肝郁氣滯血瘀、肝胃郁熱者。

[用法]  日一劑,水煎服,分早晚兩次服。

[方 解]  胃主受納,腐熟水谷,喜潤惡燥。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與水濕,喜燥惡濕。胃氣主降,水谷得以下行;脾氣主升,水谷精微才能輸布全身。而脾胃要完成其正 常功能,又離不開肝的疏泄作用,脾胃得肝之疏泄,其升降才能正常,功能方可健旺,肝還能為脾散精,疏泄膽汁助消化,條達情志以舒暢氣機等。脾、胃、肝在生 理上密切相關(guān),一旦發(fā)病,又無不相互影響。肝失疏泄,則橫逆犯胃克脾,致脾胃受損,運化失司,肝失滋養(yǎng)則疏泄失常,肝亦病。

  胃脘痛的 表現(xiàn)雖主要在胃,但無論在臨床驗證上,還是在病理方面,又無不與肝脾密切相連。本病病因大體可歸納為精神因素和進食因素兩個方面。精神因素如憂思惱怒,久 郁不解,傷及于肝,肝氣不舒,橫逆犯胃,胃氣失其和降,以致胃脘脹痛。若遷延不愈,可出現(xiàn)肝郁化火犯胃,耗傷胃陰而口干苦,饑而不欲食;灼傷胃絡(luò)而嘔血, 黑便;久痛傷及脈絡(luò),氣滯瘀結(jié),故痛有定處而拒按,甚則脈絡(luò)破傷而出血;以上均涉及到肝,同時涉及到脾。

  從上分析,本病主要由肝、脾、胃此病及彼,相互影響,使三者功能失常所致。治療胃脘痛,若只治脾胃而不治肝的方法顯然欠于周全。故近代醫(yī)家夏應(yīng)堂氏指出:“至于胃脘痛大都不離乎肝,故胃病治肝,本是成法”。

余既往治療胃脘痛時,曾用“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湯”等方,也注重了治肝,而療效卻不明顯。經(jīng)臨床反復(fù)揣摩體驗“用藥須避剛燥”乃第二心得。前賢夏應(yīng) 堂氏云:“胃病治肝,本是成法……但治肝應(yīng)知肝為剛臟,內(nèi)寄風(fēng)火,若一味剛燥理氣,則肝木愈橫,胃更受傷矣。”清代醫(yī)家陳修園在變治胃脘痛方“百合湯”時 指出:“久病原來郁氣凝,若投辛熱痛頻增”余擬“肝胃百合湯”乃是取“百合湯”、“丹參飲”、“小柴胡湯”、“金鈴子散”、“顛倒木金散”方意,篩選化裁 而成。方取丹參飲而不用檀香、砂仁;選“小柴胡湯”而去法夏;取“顛倒木金散”而不用木香,蓋檀香、砂仁、法夏、木香均屬辛溫香燥之品,雖能收到暫時止痛 之效,但久用則癥狀反而加重,對治療本病是不利的。

  本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氣滯為其重要的病機之一,故取性平之柴胡,微涼之郁金,性寒之川楝,微溫之烏藥以疏肝解郁,理氣和胃。烏藥雖溫,但不剛不燥,能順氣降逆,疏暢胸膈之逆氣,與苦寒性降之川楝為伍,相互抑其弊而揚其長,于氣陰無損也。

  久病入絡(luò),氣滯血瘀,絡(luò)損血傷,故用丹參、郁金以活血通絡(luò),祛瘀生新。氣郁久之化火,血瘀久之生熱,本方又取黃芩以清解肝胃之熱。久病致虛,當以補之。但溫補則滯胃,滋膩之藥又礙脾,故重用百合、丹參清輕平補之品,以益氣調(diào)中,生血,養(yǎng)胃陰。

  本方在歸經(jīng)上,或入脾胃,或走肝經(jīng)。合而為這,不燥不膩,能取得多方協(xié)調(diào),標本兼顧,疏理調(diào)補,相配得當?shù)淖饔?。不僅緩解病情較快,而且宜于久服,從而達到根治的目的。

[加 減]  上腹痛有定處而拒按,舌質(zhì)滯暗或見瘀斑者加桃仁10克;腹痛而見黑便者加生蒲黃10-15克;便秘者加火麻仁或瓜蔞仁15-20克;口燥咽干,大 便干結(jié),舌紅少津,脈弦數(shù)者加沙參、麥冬各15克,或加生地12克,瓜蔞15克;神疲氣短者加太子參15克,白術(shù)12克。

[按語]  本方藥簡量輕,集寒熱補瀉氣血于一爐,肝胃同治,療效頗著,是不可多得的一首良方。這種組方配伍方法也值得學(xué)習(xí)師法。

3.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

加味麥味地黃湯

[組成]  麥冬10克,五味子10克,山萸肉10克,紫石英15克(先煎),熟地10克,山藥1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澤瀉10克,肉桂3-6克

[功能]  補腎納氣平喘

[主治]  老年性喘咳

[用法]  日一劑,文火久煎,分溫兩服

[方 解]  喘咳為臨床常見病,而老年性肺腎兩虛的喘咳多難速效。肺主肅降司呼吸,腎主封藏而納氣,有升有降,則病無所生。年高之人,陰陽并衰,咳喘并衰,咳 喘病久,肺腎兩虛。故本方藥用麥冬滋陰潤肺,清熱止咳;五味子補腎固精,收斂肺氣;紫石英溫補腎陽;肉桂引火歸元,納氣歸腎,與六味地黃丸相配,既能收斂 肺氣,又能雙補腎之陰陽。以此納氣平喘之法,每獲良效。

  余在臨床,治療多例老年喘咳患者,病史多在二三十年之上,用清肺化痰、平喘止咳之常法屢不見效者,以本方從肺腎入手,納氣平喘,療效甚佳。

[按語]  腎主納氣,故久病喘咳,根源在于腎虛。本方以麥味地黃湯補腎陰;以肉桂微微生火,冀水中求火;紫石英納氣定喘。補而不膩,溫而不燥,故于腎氣虧虛之喘咳有良效。

4.高血壓病

黃精四草湯

[組成]  黃精20克,夏枯草15克,益母草15克,車前草15克,(豕希)薟15克

[功能]  平肝補脾,通絡(luò)降壓

[主治]  眩暈,手麻,腫脹兼有高血壓者

[用法]  日一劑,水煎服

[方解]  高血壓屬中醫(yī)眩暈病證,多由脾腎不足,肝陽偏亢所致,為虛實挾雜之證。本方以黃精益脾腎,潤心肺;夏枯草清肝炎、平肝陽;益母草活血、車前草利水,(豕希)薟草通絡(luò)。諸藥相配,能補脾,平肝,通絡(luò)以降血壓,宜于腦血管硬化、腎病水腫兼有高血壓者。

[按語]  本方藥少功著,驗之臨床多獲良效?,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方中黃精、夏枯草、益母草均有良好的降壓作用;益母草、車前草又有良好的利尿作用,故又可通過利尿而降壓。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