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jīng)》第十三章解讀 [原文]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上、辱為下,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 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span lang=EN-US> [解讀] 你得失名利的心太重了,所以,受到寵愛和受到侮辱都好驚恐害怕。為什么得寵和受辱都感到驚慌失措呢?因為在常人的心目中,榮譽(yù)是高尚的,得到榮寵就覺得高興,因而,怕失去榮寵;你覺得屈辱是低下的,受到屈辱就覺得丟人,所以害怕受到屈辱。有大的禍害那是我們沒有忘記自己,如果忘記了自己,那還有什么禍患呢?所以,一個人愿意犧牲自己為天下人服務(wù),就可以把天下就可以托付給他,他愛惜自己的身體是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心靈藥方] 如果一個人能達(dá)到忘我的境地,把生死都置之度外,那么,一切寵辱、禍患都不足以動搖其心志。 管它是寵是辱,依然故我,只是個平常心,便是了! 你最大的禍患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天地就變得小了,你的心胸也就變得十分狹窄! 無我才是真我,無我才得自在,「自在」是克服一切「他在」的良方。 忘掉自己的利害,忘掉自己的面子,忘掉己的身段,才能找回真正的自我。 |
|
來自: chfy > 《道德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