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的本意就是心靈的某種依靠,就是在你郁悶、傷心、迷茫的時候需要安慰,卻找不到身邊真實的依靠時,你心中那不切實際的,幻想的依靠。寄托是一種源自于精神層面本能的需求,是將負面情緒疏導至被寄托處,以緩解內心感到的不安??梢哉f這是一種給精神的藥劑。相對而言,有精神寄托的人更少會對生存狀態(tài)感到迷茫,心底更踏實,因而更有利于人們獲得相對高效率高品質的生活。故而,人類有必要為自己的心靈找到寄托。尤其是更容易迷茫的當代人?!?span lang=EN-US> 這是百度百科里對寄托一詞所下的定義和解釋。 俗話說:“人活個心情”。是說心里的感受,是人生存的重要甚至是決定性的支撐點。 欲望是動物的本能,人從一降生就和欲望糾纏在一起。不斷地實現欲望,不停地產生新欲望,再盡力實現···周而復始,構成整個人生。 欲望的同義詞是目標、理想,這種表述相對文雅些。比如我們制定的未來XX年發(fā)展目標,說成發(fā)展欲望就不好聽了;再比如常說的人生追求的理想,就不能說是追求的欲望。但實質內涵是一樣的。 欲望也是人生存的動力,每個人都有其本能的追求,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環(huán)境不同內容不同。沒有這些欲望,人的生存幾乎沒有意義。這就是常說的目標、方向、理想,這也就是人們生存過程中心里的附著點,或者說是支撐點。倘若按文頭所說的“寄托的本意就是心靈的某種依靠”,上述的這些就可歸于寄托的范疇了,所以也可以這樣說:人就是活個寄托。 努力從身體上、外形上、知識涵養(yǎng)上、職業(yè)上、物質上等等盡可能地完善自己,能得到社會的認同,重要的是能得到異性的贊美和喜歡,尋求到如意的伴侶。這應該是大多數年青人的寄托。這時的寄托點多,內容也豐富。因而干勁沖天,不知疲倦。因為這是為人生未來做基礎。 “曾經年少愛追夢,一心只想往前飛”、“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像朵永遠不凋零的花”都是對此年齡段的形像表述。 有了伴侶建立了家庭誕生了寶寶,期盼孩子健康、富足、接受良好的教育,在事業(yè)上發(fā)展進步,使家庭生活的寬余、無憂,在社會上受人尊敬,退休的父母平安快樂,是又一個年齡段人的寄托所在。 還有,退休后雖然人生滄桑閱盡,自身也年老體衰,但望孫兒、享天倫,??到。瑯窡o憂也不失為寄托。 人若沒有了寄托,無異于行尸走肉,心里沒了附著點,無論做什么事都失掉了目標。許多自絕生命之人與心靈失去了寄托有很大的關系。是否這些人所有的欲望都實現方沒了目標呢?也不盡然。這樣的人往往欲望更多,更豐富,只是無力實現,重要的是無信心去實現。還有就是他們的寄托點往往與自己的能力和環(huán)境脫節(jié)。 寄托是一種追求,因而也是人思想行為的動力。所以把寄托放在怎樣的附著點上,就直接影響著人的生命軌跡。有些寄托于更多的財富、有些寄托于更大的官職權力、有些寄托于美色、有些寄托于學問、有些寄托單一、有些寄托多樣,諸此等等。這林林總總,因人而異的思維意識構成社會人生的百態(tài)。但就個體的人來說,有怎樣的寄托就有怎樣的人生。寄托又是隨著時間和環(huán)境的推移和改變總是在變化著的。 人應該把寄托放在何方?這不可能有定論。但有一點應是被大多數人認同和接受的,那就是應以不傷害他人和不損害社會的共同利益為出發(fā)點。否則,你的追求就會出現偏差。 只有滿足了他人的利益,自己的利益才會相對長久的得到。以能夠盡心盡力為周圍或眾多人奉獻,通過自身的辛勤使他人快樂,也是一種人的寄托,這樣的人會受人尊重的。否則,既使實現了寄托的目標,卻成了孤家寡人,或過街老鼠,或階下囚。這樣的寄托肯定是錯了。當然這里說的是正常的社會人文環(huán)境下,像類似曼德拉那樣的經歷,屬于另外一個范疇的。 有寄托的人心里踏實,活著有勁頭,但應盡量使自己的寄托放在適合自己環(huán)境條件的基礎上,更別因實現不了而懊喪,過程也很值得追求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