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楚生對金文中圖形的借鑒及處理手法 ■葉青峰
一位成功的書畫家,必然會是對傳統(tǒng)文化有深厚的積淀,才能融會貫通,逐漸創(chuàng)造出自己獨特的面貌。來楚生的篆刻正是虔誠地不斷向傳統(tǒng)精華學習,在其作品中不露痕跡地表現(xiàn),到耳順之年藝術才進入突飛猛進、日新月異的階段,古稀前后把篆刻藝術提高到一個爐火純青、臻于完善的境界。 來氏曾說過:“我的肖形印與別人的是有些不同,要說經(jīng)驗,我只有兩條,一曰向漢磚學習,二曰概括。”可見漢畫磚石古拙質(zhì)樸的韻味直接影響到他的作品風格的形成,這也是我們對來楚生肖形印創(chuàng)作源泉的認識。但筆者認為解放前他對殷商金文中帶有強烈的象形性質(zhì)、近于圖案字形的巧妙借鑒,對其后期作品簡練概括、氣韻高古起到不容忽視和至關重要的作用。 具有古樸漢味富于夸張的“天牛”(圖1),實脫胎于商周的《亞■舟爵》(圖2)。“天牛”一印首先進行變陰為陽的漢畫磚石處理,同時加長了觸角的動態(tài)線,深色背部提神蒼勁的沖刀痕和異常粗壯的足部,較之原拓更顯古拙生動,活靈活現(xiàn)躍然紙上。 變形奇特嘴闊而細足的“虎”(圖3),則取法于《柜父乙壺》(圖4),觀“虎”印,處理后的利爪和銳眼顯得格外兇悍,使人望而生畏。 造型特別的“辛丑牛”?。▓D5),在其邊款上就可知是摹臨《瞿祖丁鹵》(圖6)上的象形文字。(《來楚生篆刻藝術》書中誤把牛印歸為鼠印。) 各具異態(tài)、形象生動的“雞”,或呈直立狀似欲飛躍、或昂首漫步、或簡潔明了(圖7、圖8、圖9),曾分別參照《子■盉》、《鳥彝》、《離父丁彝》(圖10、圖11、圖12)。那昂首漫步的“雞”,豐富其足部動態(tài),更夸大其眼睛面積,使其神態(tài)精神倍增,這也為他晚年肖形印中眼部大塊殘破找到了雛形。 在《尗爵》(圖13)中,則找得到曲“蛇”和靈“龜”的原型(圖14、圖15)。 來楚生1949年的《肖形印存》中的兩方“豬”?。▓D16、圖17),在《家戈爵》和《奒父丁鼎》(圖18、圖19)中也能找到根據(jù)。讓你不得不佩服他的認真,就連藏在字中的圖案也能被挖掘出來。 神采具佳的“普賢坐騎”(圖20)印,筆者思考了很長時間,后來拷貝描摹《象且辛鼎》(圖21)的吉金象形時,覺得很眼熟。于是用剪刀從頭部剪開,再調(diào)整角度粘貼對比后,發(fā)現(xiàn)跟普賢的坐騎之形連同大小都基本一致(對圖19也有所借鑒)。印章的邊欄也是巧妙借用吉金文中的“亞”字之形,這種形式在古印中未曾出現(xiàn)過。通過分析此印可了解到來楚生的借鑒方法,他不僅善用古?。ɑ驁D形)之所長,而且善用其短,即使一方劣印(或圖形),只要有一點可取之處,他也會吸收過來,鬼斧神工地改造一番,融到自己的作品之中,讓人拍案叫絕、嘆為觀止。 根據(jù)杜甫詩意“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創(chuàng)作的“射馬”?。▓D22),實則借用《射牲父丁爵》(圖23)中之形。此印形似集聯(lián)句和猜燈謎,耐人尋味。 “蛙”?。▓D24),在《貝佳父乙爵》(圖25)中也找得到其影子。 上述諸印是來楚生早期扎扎實實地向傳統(tǒng)學習的有力證明,但他不是簡單地模擬仿刻,而是在把握其內(nèi)在精神實質(zhì)的基礎上,以自己的審美理念進行再創(chuàng)造,這正是他成功的秘訣和重要的法寶。 通過賞析來楚生印作,感到他對璽印和吉金文情有獨鐘,更難能可貴之處就是他在沉醉于金文的同時,還對其間的象形文字亦倍珍惜,充分體現(xiàn)了來楚生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和聰慧之處。筆者深信來氏對具有幾千年歷史的金文中象形文字的借鑒,為其后期印作呈現(xiàn)大刀闊斧、古拙蒼茫、深奧抽象的藝術意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