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喝下午茶喝出諾貝爾獎”得來的啟示
山東平邑興蒙學校 蔣壽軍(此文章發(fā)表于廣東教育社主辦的《師道》) 英國人的驕傲是他們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創(chuàng)立于1209年的劍橋大學。在這個學校,有個不成文的制度和呼聲:“來吧,來喝下午茶,不付費?!边@個神來的創(chuàng)意到今天為止已喝出了六十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70年代末的一個秋日的下午,坐在劍橋校園那紅褐色磚樓里悠然地品著下午茶的F.桑格教授一邊聽著同行和其他系的教授的高談闊論,一邊注視著窗外一棟建筑上快要落葉凋零的爬山虎。雖然爬山虎凋零了,明年春天它還會發(fā)芽的,可是核酸的結(jié)構(gòu)會是什么樣子的的呢?該不會像爬山虎那樣沿著一個方向向前延伸吧?桑格想著他的研究,并向一起喝茶的教授們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物理系一位教授向他建議,“何不用物理的方法來測核酸結(jié)構(gòu)”。 這時化學系的教授也插了嘴“化學的普通方法也可以用,比如熒光染色”。生物系的一位白胡子教授聽到了感興趣的話題湊了過來?!笆前?,革蘭氏染色就很有效果。” 下午茶喝光,籠罩在桑格研究思路上面的霧靄漸漸淡化,想法越來越清楚,試驗設(shè)計也出來了。就這樣,經(jīng)過一年多的努力,桑格第二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榮譽是桑格的,也是大家的,也是劍橋的。榮譽的獲得來自劍橋的自由、寬松的研究環(huán)境。 亞里斯多德講過“閑暇出智慧”,有閑暇才有屬于自己的自由時空:獨立地思考,自主地發(fā)展,自信而能動地揮灑才智,才能心理坦然,心情輕松,觀古今,攬四海,聯(lián)想、懷疑、批判、求異、發(fā)散、組合、歸納、演繹,馳騁想象,生發(fā)靈感...........閑云悠悠,閑情悠悠,恰是知識的搖籃,智慧的溫床。 牛頓看蘋果落地生發(fā)萬有引力的構(gòu)想,魏格納發(fā)現(xiàn)大陸漂移學說是躺在病房里的床上,英國劍橋大學喝下午茶喝出了六十多位諾貝爾獎獲的者。 目前,閑暇、自由似乎還不屬于我們的學生,他們?nèi)?、五更起,頭懸梁、、錐刺骨,語文老師出去,數(shù)學老師進來。課上失去了人權(quán),課下失去了自由。沒有時間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讀讀自己喜愛的書,做做自己喜愛的事,沒有屬于自己思考的時空。 要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看來靠訓練有素的課堂,靠那有板有眼的一問一答,靠書山題海是不夠了,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更新觀念。雖然我們沒有劍橋大學那有滋有味的下午茶,但是我們可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砸掉高高在上的講臺,到學生中去。還時間于學生,還自由于學生,還靈性于學生,還個性于學生。 把活動課還給學生吧,讓他們在閑情暇致中自由地去交談,敢說想說的話,敢做想做的事,想讀愛讀的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