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臺新詠 卷十 南朝陳代 徐陵 ○古絕句四首 藁砧今何在?山上復(fù)有山。 何當(dāng)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日暮秋云陰,江水清且深。 何用通音信?蓮花玳瑁簪 菟絲從長風(fēng),根莖無斷絕。 無情尚不離,有情安可別。¤ 南山一樹桂,上有雙鴛鴦。 千年長交頸,歡愛不相忘。 ○賈充與妻 室中是阿誰?嘆息聲正悲。(賈公) 嘆息亦何為?但恐大義虧。(夫人)¤ 大義同膠漆,匪石心不移。(賈公) 人誰不慮終?日月有合離。(夫人)¤ 我心子所達,子心我亦知。(賈公) 若能不食言,與君同所宜。(夫人) ○孫綽情人碧玉歌二首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 感郎千金意,慚無傾城色。¤ 碧玉破瓜時,相為情顛倒。 感郎不羞難,回身就郎抱。 ○王獻之情人桃葉歌二首 桃葉復(fù)桃葉,渡江不用楫。 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葉復(fù)桃葉,桃葉連桃根。 相憐兩樂事,獨使我殷勤。 ○桃葉答王團扇歌三首 七寶畫團扇,粲爛明月光。 與郎卻暄暑,相憶莫相忘。¤ 青青林中竹,可作白團扇。 動搖郎玉手,因風(fēng)托方便。¤ 團扇復(fù)團扇,持許自障面。 憔悴無復(fù)理,羞與郎相見。 ○謝靈運東陽谿中贈答二首 可憐誰家婦,緣流灑素足。 明月在云間,迢迢不可得。¤ 可憐誰家郎,緣流乘素舸。 但問情若為,月就云中墮。 ○宋孝武詩三首 △丁督護歌二首 督護上征去,儂亦思聞許。 愿作石尤風(fēng),四面斷行旅。¤ 黃河流無極,洛陽數(shù)千里。 坎軻我途間,何由見歡子。 △擬徐幹詩一首 自君之出矣,金翠暗無精。 思君如日月,回還晝夜生。 ○許瑤詩二首 △詠楠榴枕 端木生河側(cè),因病遂成妍。 朝將云髻別,夜與蛾眉連。 △閨婦答鄰 昔如影與形,今如胡與越。 不知行遠近,忘去離年月。 ○鮑令暉寄行人一首 桂吐兩三枝,蘭開四五葉。 是 ○近代西曲歌五首 △石城樂 生長石城下,開門對城樓。 城中美少年,出入見依投。 △估客樂 有客數(shù)寄書,無信心相憶。 莫作瓶落井,一去無消息。 △烏夜啼 歌舞諸年少,娉婷無種跡。 菖蒲花可憐,聞名不曾識。 △襄陽樂 朝發(fā)襄陽城,暮至大堤宿。 大堤諸女兒,花艷驚郎目。 △楊叛兒 暫出白門前,楊柳可藏烏。 郎作沉水香,儂作博山爐。 ○近代吳歌九首 △春歌 朝日照北林,初花錦繡色。 誰能春不思,獨在機中織。 △夏歌 郁蒸仲暑月,長嘯北湖邊。 芙蓉如結(jié)葉,拋艷未成蓮。 △秋歌 秋風(fēng)入窗里,羅帳起飄揚。 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冬歌 淵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心復(fù)何似。 △前谿 黃蔦結(jié)蒙籠,生在洛溪邊。 花落逐流去,何見逐流還。 △上聲 留衫繡兩襠,迮置羅裳里。 微步動輕塵,羅衣隨風(fēng)起。 △歡聞 遙遙天無柱,流漂萍無根。 單身如螢火,持底報郎恩。 △長樂佳 紅羅復(fù)斗帳,四角垂朱珰。 玉枕龍須席,郎眠何處床。 △獨曲 柳樹得春風(fēng),一低復(fù)一昂。 誰能空相憶,獨眠度三陽。 ○近代雜歌三首 △尋陽樂 稽亭故人去,九里新人還。 送一便迎兩,無有暫時閑。 △青陽歌曲 青荷蓋綠水,芙蓉發(fā)紅鮮。 下有并根藕,上生同心蓮。 △蠶絲歌 春蠶不應(yīng)老,晝夜常懷思。 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 ○近代雜詩一首 玉釧色未分,衫輕似露腕。 舉袖欲障羞,回持理發(fā)亂。 ○丹陽孟珠歌一首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道逢游冶郎,恨不早相識。 ○錢唐蘇小歌一首 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 何處結(jié)同心,西陵松柏下。 ○王元長詩四首 △擬古 花蒂今何在?示是林下生。 何當(dāng)垂兩髻?團扇云間明。 △代徐幹 自君之出矣,金爐香不燃。 思君如明燭,中宵空自煎。 △秋夜 秋夜長復(fù)長,夜長樂未央。 舞袖拂明燭,歌聲繞鳳梁。 △詠火(離合賦物為詠) 冰容慚遠鑒,水質(zhì)謝明輝。 是照相思夕,早望行人歸。 ○謝朓詩四首 △玉階怨 夕殿下珠簾,流螢飛復(fù)息。 長夜縫羅衣,思君何此極。 △金谷聚 渠碗送佳人,玉杯要上客。 車馬一東西,別后思今夕。 △王孫游 綠草蔓如絲,雜樹紅英發(fā)。 無論君不歸,君歸芳已歇。 △同王主簿有所思 佳期期未歸,望望下鳴機。 徘徊東陌上,月出行人稀。 ○虞炎有所思一首 紫藤拂花樹,黃鳥間青枝。 思君一嘆息,苦淚應(yīng)言垂。 ○沈約詩三首 △襄陽白銅鞮 分首桃林岸,送別峴山頭。 若欲寄音息,漢水向東流。 △早行逢故人車中為贈 殘朱猶曖曖,馀粉上霏霏。 昨宵何處宿,今晨拂露歸。 △為鄰人有懷不至 影逐斜月來,香隨遠風(fēng)入。 言是定知非,欲笑翻成泣。 ○施榮泰詠 垂羅下椒閣,舉袖拂胡塵。 唧唧撫心嘆,蛾眉誤殺人。 ○高爽詠酌酒人一首 長筵廣未同,上客嬌難逼。 還杯了不顧,回身正顏色。 ○吳興妖神贈 玉釵空中墮,金鈿色行歇。 獨泣謝春風(fēng),孤夜傷明月。 ○江洪詩七首 △采菱二首 風(fēng)生綠葉聚,波動紫莖開。 含花復(fù)含實,正待佳人來。¤ 白日和清風(fēng),輕云雜高樹。 忽然當(dāng)此時,采菱復(fù)相遇。 △淥水曲二首 潺湲復(fù)皎潔,輕鮮自可悅。 橫使有情禽,照影遂孤絕 塵容不忍飭,臨池思客歸。 誰能取綠水,無趣浣羅衣。 △秋風(fēng)二首 孀居憎四時,況在秋閨內(nèi)。 凄葉流晚暉,虛庭吐寒菜。¤ 北牖風(fēng)催樹,南籬寒蛩吟。 庭中無限月,思婦夜鳴砧。(已上六首和巴陵王四詠) △詠美人治妝 上車畏不妍,顧眄更斜轉(zhuǎn)。 太恨畫眉長,猶言顏色淺。 ○范靜婦詩三首 △ 早信丹青巧,重貨洛陽師。 千金買蟬鬢,百萬寫蛾眉。¤ 今朝猶漢地,明旦入胡關(guān)。 高堂歌吹遠,游子夢中還。(一本云:“情寄南云反,思逐北風(fēng)還。”) △映水曲 輕鬢學(xué)浮云,雙蛾擬初月。 水澄正落釵,萍開理垂發(fā)。 ○何遜詩五首 △南苑 苑門辟千扇,苑戶開萬扉。 樓殿聞珠履,竹樹隔羅衣。 △閨怨 閨閣行人斷,房櫳月影斜。 誰能北窗下,獨對后園花。 △為人妾思 燕子戲還檐,花飛落枕前。 寸心君不見,拭淚坐調(diào)弦。 △詠春風(fēng) 可聞不可見,能重復(fù)能輕。 鏡前飄落粉,琴上響馀聲。 △秋閨怨 竹葉響南窗,月光照東壁。 誰知夜獨覺,枕前雙淚滴。 ○吳均雜絕句四首 晝蟬已傷念,夜露復(fù)沾衣。 昔別昔何道,今夕螢火飛。¤ 錦腰連枝滴,繡領(lǐng)合歡斜。 夢中難言見,終成亂眼花。¤ 蜘蛛檐下掛,絡(luò)緯井邊啼。 何當(dāng)?shù)靡娮樱甄R窗東西。¤ 泣聽離夕歌,悲銜別時酒。 自從今日去,當(dāng)復(fù)相思否。 ○王僧孺詩二首 △春思 雪罷枝即青,冰開水便綠。 復(fù)聞黃鳥聲,全作相思曲。 △為徐仆射妓作 日晚應(yīng)歸去,上客強盤桓。 稍知玉釵重,漸覺羅襦寒。 ○徐悱婦詩三首 △光宅寺 長廊欣目送,廣殿悅逢迎。 何當(dāng)曲房里,幽隱無人聲。 △題甘蕉葉示人 夕泣以非疏,夢啼真太數(shù)。 惟當(dāng)夜枕知,過此無人覺。 △摘同心梔子贈謝娘因附此詩 兩葉雖為贈,交情永未因。 同心處何限,梔子最關(guān)人。 ○姚翻詩三首 △代陳慶之美人為詠 臨妝欲含涕,羞畏家人知。 還持粉中絮,擁淚不聽垂。 △夢見故人 覺罷方知恨,人心定不同。 誰能對角枕,長夜一邊空。 △有期不至 黃昏信使斷,銜怨心凄凄。 回?zé)粝蛳麻?,轉(zhuǎn)面暗中啼。 ○王環(huán)代西豐侯美人一首 于今辭宴語,方念泣離違。 無因從朔雁,一向黃河飛。 ○梁武帝詩廿七首 △邊戎詩 秋月出中天,遠近無偏異。 共照一光輝,各懷離別思。 △詠燭 堂中綺羅人,席上歌舞兒。 待我光泛滟,為君照參差。 △詠筆 昔聞蘭蕙月,獨是桃李年。 春心儻未寫,為君照情筵。 △詠笛 柯亭有奇竹,含情復(fù)抑揚。 妙聲發(fā)玉指,龍音響鳳皇。 △詠舞 腕弱復(fù)低舉,身輕由回縱。 可謂寫自歡,方與心期共。 △連句詩 傾城非人美,千載難重逢。 雖懷軒中意,愧無鬢發(fā)容。 △春歌三首 階上歌入懷,庭中花照眼。 春心一如此,情來不可限。¤ 蘭葉始滿地,梅花已落枝。 持此可憐意,摘以寄心知。¤ 朱日光素冰,黃花映白雪。 折梅待佳人,共道陽春月。 △夏歌四首 江南蓮花開,紅光覆碧水。 色同心復(fù)同,藕異心無異。¤ 閨中花如繡,簾上露如珠。 欲知有所思,??棌?fù)踟躕。¤ 玉盤著朱李,金杯盛白酒。 雖欲持自新,復(fù)恐不甘口。¤ 含桃落花日,黃鳥營飛時。 君住馬已疲,妾去蠶欲饑。 △秋歌四首 繡帶合歡結(jié),錦衣連理文。 情懷入夜月,含笑出朝云。¤ 七彩紫金柱,九華白玉梁。 但歌云不去,含吐有馀香。¤ 吹蒲未可停,弦斷當(dāng)更續(xù)。 俱作雙絲引,共奏同心曲。¤ 當(dāng)信抱梁期,莫聽回風(fēng)音。 鏡上兩入髻,分明無兩心。 △子夜歌二首 恃愛如欲進,含羞未肯前。 朱口發(fā)艷歌,玉指弄嬌弦。¤ 朝日照綺錢,光風(fēng)動紈羅。 巧笑蒨兩犀,美目揚雙蛾。 △上聲歌一首 花色過桃杏,名稱重金瓊。 名歌非下里,含笑作上聲。 △歡聞歌二首 艷艷金樓女,心如玉池蓮。 持底報郎恩,俱期游梵天。¤ 南有相思木,含情復(fù)同心。 游女不可求,誰能息空陰。 △團扇歌一首 手中白團扇,凈如秋團月。 清風(fēng)任動生,嬌香承意發(fā)。 △碧玉歌一首 杏梁日始照,蕙席歡未極。 碧玉奉金杯,綠酒助花色。 △襄陽白銅鞮歌三首 陌頭征人去,閨中女下機。 含情不能言,送別沾羅衣。¤ 草樹非一香,花葉百種色。 寄語故情人,知我心相憶。¤ 龍馬紫金鞍,翠眊白玉羈。 照耀雙闕下,知是襄陽兒。 ○皇太子雜題二十一首(簡文) △寒閨 被空眠數(shù)覺,寒重夜風(fēng)吹。 羅幃非海水,那得度前知。 △行雨 本自巫山來,無人睹容色。 惟有楚王臣,曾言夢相識。 △梁塵 依帷蒙重翠,帶日聚輕紅。 定為歌聲起,非關(guān)團扇風(fēng)。 △華月(已上雜詠四首) 兔絲生云夜,蛾形出漢時。 欲傳千里意,不照十年悲。 △夜夜曲 北斗闌干去,夜夜心獨傷。 月煇橫射枕,燈光半隱床。 △從頓還城南 暫別兩成疑,開簾生舊憶。 都如未有情,更似新相識。 △春江曲 客行秪念路,相將度江口。 誰知堤上人,拭淚空搖手。 △新燕 新禽應(yīng)節(jié)歸,俱向吹樓飛。 入簾驚釧響,來窗礙舞衣。 △彈箏 彈箏北窗下,夜響清音愁。 張高弦易斷,心傷曲不遒。 △夜遣內(nèi)人還后舟 錦幔扶船烈,蘭橈拂浪浮。 去燭猶文水,馀香尚滿舟。 △詠武陵王左右伍暠傳杯 頂分如兩髻,簪長驗上頭。 捉杯如欲轉(zhuǎn),疑殘已復(fù)留。 △有所傷三首 可嘆不可思,可思不可見。 馀弦斷瑟柱,殘朱染歌扇。¤ 寂寂暮檐響,黯黯垂簾色。 惟有瓴<商瓦>苔,如見蜘蛛織。¤ 入林看蓓蕾,春至定無賒。 何時一可見,更得似梅花。 △游人 游戲長楊苑,攜手云臺間。 歡樂未窮已,白日下西山。 △絕句賜麗人 腰肢本獨絕,眉眼特驚人。 判自無相比,還來有洛神。 △遙望 散誕垂紅帔,斜柯插玉簪。 可憐無有比,恐許直千金。 △愁閨照鏡 別來憔悴久,他人怪容色。 只有匣中鏡,還持自相識。 △浮云 可憐片云生,暫重復(fù)還輕。 欲使荊王夢,應(yīng)過白帝城。 △寒閨 綠葉朝朝黃,紅顏日日異。 譬喻持相比,那堪不愁思。 △和人渡水 婉娩新上頭,湔裙出樂游。 帶前結(jié)香草,鬟邊插石榴。 ○蕭子顯二首 △春閨思 金羈游俠子,綺機離思妾。 春度人不歸,望花盡成葉。 △詠苑中游人 二月春心動,游望桃花初。 回身隱日扇,卻步斂風(fēng)裾。 ○劉孝綽詩二首 △遙見美人采荷 菱莖時繞釧,棹水或沾妝。 不辭紅袖濕,惟憐綠葉香。 △詠小兒采菱 采菱非采菉,日暮且盈舠。 踟躕未敢進,畏欲比殘?zhí)摇?span lang=EN-US> ○庾肩吾詩四首 △詠舞曲應(yīng)令 歌聲臨畫閣,舞袖出芳林。 石城定若遠,前谿應(yīng)幾深。 △詠主人少姬應(yīng)教 故年齊總角,今春半上頭。 那知夫婿好, △詠長信宮中草 委翠似知節(jié),含芳如有情。 全由履跡少,并欲上階生。 △石崇金谷妓 蘭堂上客至,綺席清弦撫。 自作 ○王臺卿同蕭治中十詠二首 △蕩婦高樓月 空度高樓月,非復(fù)五三年。 何須照床里,終是一人眠。 △南浦別佳人 斂 只應(yīng)待相見,還將笑解眉。 ○劉孝儀詩二首 △詠織女 金鈿已照曜,白日未蹉跎。 欲待黃昏后,含嬌度淺河。 △詠石蓮 蓮名堪百萬,石姓重千金。 不解無情物,那得似人心。 ○劉孝威和定襄侯八絕初笄一首 合鬟仍昔發(fā),略鬢即前絲。 從今一梳罷,無復(fù)更縈時。 ○江伯搖和定襄侯八絕楚越衫一首 裁縫在篋笥,薰鬢帶馀香。 開看不忍著,一見落千行。 ○劉泓詠繁華一首 可憐宜出眾,的的最分明。 秀媚開雙眼,風(fēng)流著語聲。 ○何曼才為徐陵傷妾詩一首 遲遲衫掩淚,憫憫恨縈胸。 無復(fù)專房日,猶望下山逢。 ○蕭驎詠衵復(fù)一首 的的金弦凈,離離寶襊分。 纖腰非學(xué)楚,寬帶為思君。 ○紀少瑜詠殘燈一首 殘燈猶未滅,將盡更揚輝。 惟馀一兩焰,才得解羅衣。 ○王叔英婦暮寒一首 梅花自爛發(fā),百舌早迎春。 逾寒衣逾薄,未肯懷腰身。 ○戴暠詠欲眠詩一首 拂枕熏紅帊,回?zé)魪?fù)解衣。 傍邊知夜久,不喚定應(yīng)歸。 ○劉孝威二首 △古體雜意 朝日大風(fēng)霜,寄事是交傷。 葉落枝柯凈,常自起棋張。 △詠佳麗 可憐將可念,可念直千金。 惟言有一恨,恨不遂人心。 后敘 徐陵 右《玉臺新詠集》十卷,幼時至外家李氏,于廢書中得之,舊京本也。宋失一葉,間復(fù)多錯謬,版亦時有刓者。欲求他本是正,多不獲。嘉定乙亥在會稽,始從人借得豫章刻本,財五卷。蓋至刻者中徙,故弗畢也。又聞有得石氏所藏錄本者,復(fù)求觀之,以補亡校脫。于是其書復(fù)全,可繕寫。 夫詩者,情之發(fā)也。征戍之勞苦、室家之怨思,動于中而形于言,先王不能禁也。豈惟不能禁,且逆探其情而著之,《東山》《杕杜》之詩是矣。若其他變風(fēng)化雅,謂“豈無膏沐,誰適為容”、“終朝采綠,不盈一掬”之類,以此集揆之,語意未大異也。顧其發(fā)乎情則同,而止乎禮義者蓋以矣。然其間僅合者亦一二焉。其措詞托興高古,要非后世樂府所能及。自唐《花間集》已不足道,而況近代挾邪之說,號為以筆墨動淫者乎。又自漢魏以來作者皆在焉,多蕭統(tǒng)《文選》所不載,覽者可以睹歷世文章盛衰之變云。是歲十月旦日書其后。永嘉陳玉父。 昔昭明之撰《文選》,其所具錄采文而間一緣情。孝穆之撰《玉臺》,其所應(yīng)令詠新而專精取麗,舍此而求先乎此者,惟尼父之刪述耳,將安取宗焉?今案劉肅《大唐新語》云:“梁簡文為太子時,好作艷詩,境內(nèi)化之,浸以成俗,晚欲改作,追之不及,乃令徐陵撰《玉臺新詠》以大其體。”凡為十卷,得詩七百六十九篇,世所通行,妄增又幾二百。惟庾子山《七夕》一詩,本集俱闕,獨存此宋刻耳。虞山馮已蒼未見舊本時,常病此書原始梁朝,何緣子山廁入北之詩,孝穆濫擘箋之詠?此本則簡文尚稱皇太子,元帝亦稱湘東王,可以明證。惟武帝之署梁朝,孝穆之列陳銜,并獨不稱名,此一經(jīng)其子姓,書一為后人更定,無疑也。得此始盡釋群疑耳。 至若徐幹《室思》一首,分六章,今誤作《雜詩》五首,以末章為《室思》一首之類,顏延之《秋胡詩》一首作九首,亦沿其誤。魏文帝甄皇后樂府《塘上行》,今作武帝已誤,直作甄后,大謬。傅玄《和班氏詩》誤《秋胡詩》。沈約《八詠》,舊本二首在八卷中,其六首附于卷末。自是孝穆收錄,其合作者止此。 故《望秋月》《臨春風(fēng)》刪去“登臺”、“會圃”四字,昔之分刻尚存史闕文遺意;今合刻,遂全失撰者初心。此皆顯失,敢不詳言。至于字句小異,茲固未可悉呈矣。茍不精考,雷同相從,轉(zhuǎn)展傅會,與昔人本旨何與?故今又合同志中詳加對證,雖隨珠多類,虹玉仍瑕,然東宮之令旨還傳,學(xué)士之崇尊斯在。竊恐宋人好偽,葉公懼真,敢協(xié)同人,傳諸解士,矯釋莫資,逸駕終馳焉耳。崇禎六年歲次癸酉四月既望吳郡寒山趙均書于小宛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