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語篇教學
關鍵詞:語篇教學 情境 關鍵詞 情感滲透 什么是語篇教學?是不是只有長的文章才是語篇?語篇教學應該怎么樣進行?是不是我們的教學一定是把語篇教學作為第一課時?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在小學語篇教學中都是在很長時間中爭論的熱點。 語篇是小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和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好材料,是學生獲取語言信息和運用語言的重要途徑。步入高年級,《牛津小學英語》課本的A部分語篇就變得較長,容量較大,語篇中涉及一定量的生詞、句型以及文化背景知識,許多教師覺得語篇教學難以把握,或者根本無從下手。難教、怕教已成為教師們的共識。受應試功利的影響,很多教師只是停留在單詞和句型教學,影響了語篇教學的實效。因此,如何有效地開展語篇教學成為高年級教師共同關注的話題。傳統(tǒng)的語篇教學一般采用的是先教學B,C部分,先讓學生掌握本單元中的重點單詞及句型,然后再來進行A部分的課文教學。用這樣的方法來教學的話,我們或許認為學生對單詞、句型的掌握比較到位,對語法的掌握也比較扎實。然而我們是否考慮到這樣教學卻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抹殺了學生們對于知識探索的激情,忽略了語言存在的環(huán)境,同時也違背了編者們的編寫意圖。因此要針對實際情況來實施語篇教學。 不錯,語篇教學固然有一定的難度,但是語篇教學對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讓學生在比較真是的語言情境中學習,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動力,使他們更加主動地學習。那么我們?nèi)绾蝸磉M行嘗試語篇教學呢?下面筆者通過舉例和引用來闡述一下自己的幾個觀點,如有不當請批評指正。 一、語篇教學要靈活、機動的展開 一個好的語篇教學必然包括開篇——中篇——結(jié)尾篇。而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必須經(jīng)過精心的設計如:開篇中對于文中問題、單詞的預設,文中情境的預設等;中篇里對于文章解釋的游刃有余、任務型教學;尾篇中對于文章的鞏固如:summary、情感教學等。這些都是教者該靈活使用的。語篇教學并不是一塵不變。我們應該要注重文章的整體性,注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但有些時候如B、C部分和A部分聯(lián)系并不十分緊密時,我們完全可以先上B、C;甚至可以先上E、F、G、H部分。教學是靈活的,教師也要靈活的設計自己的教學??! 二、 在鮮活真實的語境中進行語篇教學; 筆者認為,不論是短的對話還是長的文章只要它有語境,有上下文聯(lián)系都可以叫做語篇。語言和語境是相互關聯(lián)的有機整體,Hymes認為:“理解語境中的語言并不是從語言本身出發(fā),而是從語境入手。”語境是語言交際的基礎,語言的使用依賴于語境,語言形式與語境知識的有機結(jié)合是語言正確流利使用的前提。而語篇教學更是離不開語境,我們只有依托語境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離開語境孤立的從一詞、一句和語法知識來理解一篇文章,那是違背語言教學原則的。因此,抓住語境關鍵,開展英語語境實踐教學也許是英語語篇教學的突破口,也許這樣才能根本轉(zhuǎn)變傳統(tǒng)英語教學“費時較多,收效較低”的被動局面啊。 事實上《牛津小學英語》每單元都設計了一個或幾個情境。而這些情境都是貼近學生生活的。在這樣的情境中進行再加上老師的巧妙設計學生們一定會感興趣的。例如:《牛津小學英語》 三、 關鍵詞在語篇教學中的巧妙運用 中高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一定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了。我們的語篇教學一定要在情境的支撐下,結(jié)合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來理解。學生通過聽文章內(nèi)容,閱讀文章,回答老師預設的問題,從而我們可以提煉出文章中的關鍵詞。進而鼓勵學生用簡單的summary來概括文章內(nèi)容。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聽讀和理解能力,同時更加強了學生的思維、語言組織和口頭表達能了。我認為這是課文背誦模式的一種新突破。每篇文章都是有情境的一個整體,我們盡量要避免將它肢解開。 筆者在日常教學中,一直在嘗試著用關鍵詞和summary來進行語篇教學。例如《牛津小學英語》6B Unit 5 The seasons 語篇,我通過設計的一系列問題:Where is Su yang’s father going? When is he going there? How long is he going to work there? What is Su Yang asking Ben? 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summer\autumn\winter? ...學生們通過聽力和閱讀一起給出了如下關鍵詞:New York,next week, for one year, the weather in New York,
看著這么多關鍵詞,結(jié)合所給出的問題,學生們很簡單就可以自己通過組合語句,把這個語篇的summary給表達出來。學生們的summary大體是這樣的:Su yang’s dad is going to 關鍵詞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外,還可以在日常的聽力中運用。這還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哦。 四、結(jié)合文章情境,設計好良好的主題,促進學生情感發(fā)展 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過程。包括兩個最基本的方面,一方面是感覺——思維——知識智慧的發(fā)展過程,即認知過程。另一方面是情感——情緒——意志性格的發(fā)展過程,即情感過程。在教學中僅僅強調(diào)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還達不到全面提高素質(zhì)的目的,因此必須把情感過程和認知過程統(tǒng)一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把兩者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 有研究表明:“小學階段正是情感型學習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的激發(fā)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樹立自信心,鍛煉客服困難,認識自己學習的優(yōu)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yǎng)成和諧健康向上的品質(zhì)。其實在平時課堂教學中,我們無形中一直在進行著簡單的情感教育。例如我們平時一直用:Great\Excellent\Good\You are clever…等鼓勵性的話來激勵學生或讓學生間進行同桌合作交流。但我們發(fā)現(xiàn)這還遠遠不夠,甚至學生都不以為然了。因此,筆者認為我們的情感教育應該抓住課堂上的每一個契機,讓情感教學在語篇教學中更亮麗。比如:在開展任務教學中的合作精神;巧設障礙讓學生解決問題;老師適時的表揚批評學生;當然還有每堂課中,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引出的主題教育。例如: 《牛津小學英語》 語篇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頭戲之一,它是學生聽說讀寫及思維能力生成的互動。好的語篇教學則要通過我們每個教師的巧妙設計。就讓我們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的研究和探索,使我們的語篇教學更完整、更豐富、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吧! 參考文獻 1、 Kramsch,C 1993。Context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7,《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3、 張正東 1999 《外語教學技巧新論》北京出版社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