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方
【方劑組成】桂枝 生姜 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 甘草二兩 皂莢(去皮子,炙焦)一枚 【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主治】肺癰,吐涎沫,初起有表邪者。 【歌訣】 桂枝去芍加皂莢 咳吐涎沫用溫法 辛溫解表兼排痰 治療肺痿肺冷家 【仲景原書條文】 《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附方(四):《千金》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治肺痿,吐涎沫。 【按】皂莢辛溫,有溫化寒飲、排痰排膿功能,加于桂枝去芍藥湯中,則有解表化痰作用,適用于痰涎壅盛的咳喘、肺痿等證。慢性氣管炎、支氣管擴(kuò)張、慢性鼻炎等出現(xiàn)表虛而咳吐延沫多時可適證用本方。若虛熱的肺結(jié)核病,皂莢辛燥不可輕試。 《千金方衍義》:桂枝湯和營衛(wèi)藥,《千金》去芍藥之酸收;參入皂莢1味,即《金匱》皂莢丸,不用蜜丸,而入湯液,然不若用湯送丸,不使皂莢之味棘喉,尤為得宜。此唯肥盛多濕濁垢支塞肺胃者,方為合劑;若瘦人津液素槁,雖有痰血,亦難勝皂莢之蕩滌也。 【皂莢】(子、刺亦入藥) 性味歸經(jīng):?。 16、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shù)湯方 【方劑組成】芍藥三兩 甘草(炙)二兩 生姜(切) 茯苓 白術(shù) 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 【用法】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小便利愈。本云桂枝湯,今去桂枝,加茯苓、白術(shù) 【歌訣】 桂枝去桂加苓術(shù) 太陽不解變證出 外邪不解里停飲 解表利水要同伍 【仲景原書條文】 《傷寒論》第28條: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xiàng)強(qiáng)痛、翕翕發(fā)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shù)湯主之。 【按】表?xiàng)l注家歷來爭議較多?!”痉奖孀C要點(diǎn):頭痛、身熱、小便不利者。本方證可見于種急性、慢性病,外有表證不解,內(nèi)有水飲、濕痰停滯,簡稱外邪內(nèi)飲,其治療原則是解表的同時利水。 【茯苓】 性味歸經(jīng):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jīng)。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化痰,寧心安神。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白術(shù)】 性味歸經(jīng):苦、甘,溫。歸脾、胃經(jīng)。。 功效: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