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有別乎?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有別乎?
子游:言偃字子游,孔子晚年弟子。
是謂能養(yǎng):孔子謂世俗皆以能養(yǎng)為孝。 犬馬皆能有養(yǎng):此句有兩解:犬守御,馬代勞,亦能侍奉人,是犬馬亦能養(yǎng)人。另一說,孟子曰:“食 而不愛,豕交之也,愛而不敬,獸畜之也。”是犬馬亦得人之養(yǎng),可見徒養(yǎng)口體不足為孝。前解以養(yǎng)字兼指飲 食服侍兩義,己嫌曲解。且犬馬由人役使,非自能服侍人。果謂犬馬亦能養(yǎng)人,則徑曰犬馬皆能養(yǎng)可矣,何又 添出一有字。皆能有養(yǎng),正謂皆能得人養(yǎng)?;蛞刹划斠杂H與犬馬相比,然此正深見其不得為孝。孟子固已明言 豕畜獸畜矣,以孟子解《論語》,直捷可信。今從后解。 不敬何以別乎:若徒知養(yǎng)而不敬,則無以別于養(yǎng)犬馬。何孝之可言? 白話試譯 子游問:“怎樣是孝道?”先生說:“現(xiàn)在人只把能養(yǎng)父母便算孝了。就是犬馬,一樣能有人養(yǎng)著。沒有對父母一片敬心,又在何處作分別呀?” 老字下面是個刀,換成子就是孝。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 在網(wǎng)上看到一個視頻,其中有一封信,是一位老人寫的。如下: “ 我們都老了,不再是原來的我們。請你們做兒女的理解我們,對我們要有一點耐心,不要嫌我們終日嘮嘮叨叨,前言不搭后語,其實還不都是為你們好。常言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當我們吃飯漏嘴的時候,把飯菜留在衣服上時,千萬不要責怪我們。請你們想一想,當初我們是如何把著手給你們喂飯的,當我們大小便失禁的時候,弄臟了衣服不要埋怨我們遲鈍。請你們想一想,你們小的時候我們是如何為你們搽屎搽尿的,當我們說話忘了主題,請給我們一點回想的時間,讓我們想一想再說。其實談什么并不重要,只要有你們再旁邊聽我們說下去,我們就心滿意足了!孝敬并不一定是物質(zhì)和金錢不可,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時常牽掛著我們就行了。飯后給我們老兩口端杯熱茶,陽光燦爛的日子陪我們出去散散心和鄰居聊聊天,等你們結(jié)了婚,生了孩子,帶回家常讓我們看看就開心,當看著我們漸漸變老,直到彎腰駝背,老眼昏花的時候,不要悲傷,這是自然規(guī)律使然,要理解我們、支持我們,當初我們引領(lǐng)你們走上了人生之路,如今,也請你們陪伴我們走完最后的路,多給我們一點愛心吧!我們會感激,回饋你感激的微笑。這微笑中凝聚著我們對你無限的愛。” 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國。 不要以為扔兩個錢,就叫孝順。 做個孝順的孩子吧! 希望天下的兒女們都能了解父母的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