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在上海的私家花園——丁香花園
1864年太平軍一路揮師包圍上海,李鴻章奉命組建淮軍以解上海之圍。當他登陸上海的時候,眼前的一幕絕對令他神往遐思。外灘,洋艦上那些洋槍、洋炮等軍事裝備如此威風,那洋樓、洋車、洋燈、洋火、洋煙、洋酒等種種洋玩意兒,大上海燈紅酒綠的十里洋場,簡直令這個從京師來的李鴻章看得是天花亂墜。于是聰明的李鴻章便決定,以后他要在上海好好做點事。之后有人說,上海使李鴻章發(fā)跡,而李鴻章使上海更加西化。真是這樣嗎?
主持人:其實在鴉片戰(zhàn)爭中,簽署《南京條約》之后要開放五個通商口岸,上海是這五個口岸當中最不起眼的一個地方,可沒想到后來發(fā)展得這么好。
嘉賓:這個跟英國駐上海的第一任總領事巴富爾有著最直接的關系。當時巴富爾來到上海之后,他執(zhí)意要住進上海的老城廂,可是上海的老城廂一共方圓才兩平方公里,里面竟然住著二十萬人,所以上海道臺宮慕久就是不讓他住,巴富爾他們上街去吆喝,看誰租給我房子。當時就有一個由廣東來到上海的商人應下這件事情了。英國人肯出錢啊,他給的價高啊,自然這廣東人就把房子租給他們了,他就在那兒建立了英國駐上海的領事館。
可是英國人在上海住下來后,和上海的許多當地人經常發(fā)生矛盾。這里有生活習慣的,有風俗的,有不同文化上的區(qū)別,所以常常沖突不斷,其中發(fā)生了一件在當時影響很大的事情。有一個溫州人在上海城里開了一個瓷器店,有一天兩個英國人進到瓷器店里選了一對陶瓶,有一尺半高,當時花的是三十六兩銀子。他們買走陶瓶之后,商店的主人還非常高興??墒菦]想到,轉臉這兩個洋人又回來了,他們說,一只陶瓶的底下有一道裂紋,你這瓶子是殘的,我不要了。
這瓶子賣出去了,底下又出現了一道裂紋,當然賣主也不干啊,兩個英國人跟這個店家就爭執(zhí)起來了??墒?,鬧了半天,中國人爭不過英國人,也打不過英國人,最后沒轍,把這瓶子又收回來了,退還了人家三十六兩銀子。
當時店主生氣啊,把他洋車上的洋燈給砸了,這回更麻煩了,洋人更不干了,最后爭執(zhí)半天,又賠了人家二十兩銀子的燈錢。
主持人:這怎么一出現爭執(zhí)就是中國人吃虧???
嘉賓:洋人他還有槍呢,中國老百姓當時沒槍,所以洋人他厲害,他橫,那也沒有辦法啊,官家也惹不起英國人啊,所以民怨又起,底下紛紛傳說,上??h丞收了英國人的賄賂,所以才把英國人給判贏了。
主持人:老這樣的話,那么就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中英居民之間的關系會越來越惡化。
嘉賓:是。其實就在這個過程當中,巴富爾他一直在琢磨,因為華洋不斷地有矛盾。后來他看中了上海城外的一塊灘涂,這就是最早的上海灘。因為外灘緊挨著黃浦江,他想英國的軍艦開到黃埔江邊上,我的領事館要建在灘頭,那完全在英國軍艦的保護之下,那英國人要多安全有多安全。
主持人:巴富爾一開始就提出對這塊地要實行永久買斷,買斷土地所有權。
嘉賓:宮慕久不賣,他說,外灘這塊地方,只能租不能賣。這巴富爾一聽,成,你要租,我就永租。那就是說我要永遠地世世代代地租下去。最終英國人占領了外灘,租下了外灘。大上海就是從當初的外灘發(fā)展起來的。
主持人:李鴻章到了上海,實際上上海的景象當時已經是比較繁華了,在李鴻章的眼中,那撲面而來的是眾多的洋玩意兒。
嘉賓:對。李鴻章見到的是洋樓、洋房、洋煙、洋酒、洋車、洋火,充斥在他面前的就是一個字,洋。
主持人:包括穿著,什么洋裝、洋傘、洋襪,還坐什么洋車等等,看得李鴻章是目不暇接,那種西化力量的強大,令他非常震撼。為什么西方洋人所帶來的這些東西,能夠產生這么巨大的能量,能夠為舊時那樣一片灘涂帶來如此的繁榮?
嘉賓:這個西化力量對李鴻章的影響特別大。因為他見到的是西化的力量和中華文明的博弈。尤其在上海,在外灘,表現得最為突出,最為明顯。比如中國過去只有街、巷、道、路,可是到了外灘,到了上海就全變了,人家叫馬路。
主持人:因為上海開埠的時候,洋人就在南京路附近修建了一個跑馬場。但是那個跑馬場太小了,洋人為了能夠讓自己的馬跑得更加盡興一點,然后拉出了一條碎石鋪的路,這條路上面,洋人有時是跑馬,有的時候兼作遛馬也賽馬。所以后來呢,就把這條路叫成了馬路。
馬路的由來還有另外一種說法,當年英國有一個叫馬卡丹的人,他修造了一種路,也是用碎石鋪路,平坦開闊,中間高,兩邊低,便于排水。他這種路用起來特別堅固、實用,后來這種修筑方法竟然成了他的專利。英國的城市建設當中普遍采用,以至于推廣到全世界。所以后來傳到咱們中國,就管它叫馬卡丹路。馬卡丹路,最終不就成了馬路了嗎?
說到這馬路街道,其實以前那都是黑燈瞎火,到了晚上就是一片黑暗。后來洋人引進了煤氣燈,還有這個電燈以后,才變得明亮起來。到了李鴻章那個時候,那是不是已經一片燈火了?
嘉賓:還沒有呢。有一天李鴻章和英國醫(yī)生馬格里在一塊兒的時候,他裝了一鍋子煙,然后“嗤”地劃著了一根火柴,他就問這個馬格里,這火柴也是你們英國人發(fā)明的嗎?
馬格里說,這火柴可不是我們英國人發(fā)明的,是法國化學家錢斯爾發(fā)明的。
主持人:那么李鴻章見到馬格里使用火柴對他有什么觸動?
嘉賓:當然有觸動,他想這洋火干嘛非得你們洋人制造啊,我們也制造啊。因為有人告訴他,洋火是一兩銀子買十盒,多值錢啊,所以李鴻章后來在天津就建了一個自來火局。他一開始上馬生產的時候,生產的是圓筒的大頭火柴。但是方向錯了,因為中國人都是富家的公子哥用洋火,普通老百姓哪兒用得起???所以這個火柴只能是皇宮里頭用,最終這天津自來火局也沒辦下去。
主持人:看來這火柴的國產化也不是那么容易。接下來咱們來說說這個夜上海的問題。您說上海剛開埠的時候,路燈引進之前,它應該還是黑乎乎的??墒菫槭裁春髞砭陀辛烁柚兴枋龅娜A燈和這種夜上海的美景?華燈和夜上海的美景是怎么樣和上海灘聯系到一起的?
嘉賓:當時說的華燈,也不是我們現在的電燈,那是煤氣燈。在1865年的11月,上海的第一家煤氣廠誕生了,也就是英國的大英自來火房正式投產供氣。英國人在外灘豎立了好多桿子,那桿子上面頂的好像英國人戴的舊式帽子。傍晚的時候,一下開關,突然燈亮,大放光明。在外灘的上海人又震驚又驚喜,這才是華燈初放呢。中國人哪兒見過這東西???
主持人:所以當時有詩云,“西域移來不夜城,自來火較月光明”,一片盛贊,不過后來這個煤氣燈卻引發(fā)了一場恐慌,原因是有人傳言說那個自來火,你要是光著腳經過它的話,它這個妖火會把人給燒烤而死。
嘉賓:這是愚昧所致。實際上,當時發(fā)生的這個事件是,有一個患有癲癇的病人,是一個挑夫吧,他晚上經過外灘的時候,突然之間癲癇發(fā)作了,一下子倒地而亡??墒沁^路的人一傳十,十傳百,以訛傳訛,說他是讓地火給燒死了。所以一下子讓上海人越傳越怕,說外灘有地火,洋人帶來了地火。發(fā)生了這件事情之后,影響極大,很多人再也不敢到華燈綻放的外灘去了,怕燒死,怕出事兒。最終許多有錢人定制了高底鞋,套在腳上,就是為了不被燙傷,不被燒死。
主持人:那么發(fā)生這件事的時候,李鴻章正好在兩江總督的任上,就在上海,他是怎么處理這事兒的呢?
嘉賓:他立即從廣州招來了專門研究物理和化學的葡萄牙人,問他們地火到底是怎么回事兒?葡萄牙人莫里斯告訴他,地火是煤和磷在高溫下,也就是太陽的直射下,它自燃時,那才是地火。而現在上海灘使華燈綻放的根本不是什么地火,而是煤氣的燈光,這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兒。
主持人:但是怎么樣才能讓那些人相信,這自來火是不會燒死人的呢?
嘉賓:還是作試驗啊,這是李鴻章的絕招。他就把那些做了高底鞋的人,許多都是有錢人啊,都招到他的屬衙之下,讓莫里斯親自跟他們講述地火和煤氣燈光的區(qū)別,跟他們講述那是迷信,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兒,外灘根本沒有地火,給大家解疑釋難。
主持人:所以說,這李鴻章為了破除迷信,安定人心,然后加快市政建設,在這方面所做的工作還是挺有效的。
嘉賓:大家知道,其實真正的電燈是美國的愛迪生發(fā)明的,發(fā)明的時間是1879年,但是,恰恰就在這一年的
主持人:據說當時那電燈亮了之后,有一位老人還拿著煙袋鍋子湊上去點了半天,結果這煙鍋子點不著,被傳為笑談。嘉賓:因為中國人的概念當中,老是說,燈火,燈火,他不明白燈是燈,火是火。但是大多數上海人都感到特別欣慰,喜歡外灘的燈火通明。在《滬上新竹枝詞》當中還有這樣的詩:“勝地無須秉燭行,圓珠替月倍分明。何須浪擲金錢買,海上天開不夜城。”此一“不夜城”卻是電燈使然。
主持人:由此上海就有了不夜城的美稱。李鴻章那陣子在上海真是大開了眼界。不過在上海,李鴻章還有一件值得稱道的功績,至今在北京中華世紀壇的青銅甬道上,還記載著這么一件中國的大事兒,說公元1865年,第一個大型近代企業(yè)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簡稱江南制造局,在上海建立。
嘉賓:因為江南制造局是晚清時期四十多個兵工廠當中最有影響的一個。
主持人:國人都知道,這江南制造局是由李鴻章一手操辦起來的,它開創(chuàng)了中國近代軍事工業(yè)完全用機器進行生產的先河,為中國近代軍事工業(yè)作出了突出的貢獻,被譽為中國第一廠。那么李鴻章當時辦江南制造局的初衷是什么?
嘉賓:在鴉片戰(zhàn)爭的二十五年之后,李鴻章從鐵船利炮當中尋求出路,所以他特別主張要成立江南制造局?,F在在江南造船博物館里還有李鴻章當年寫的奏章,“機器制造一事,為今日御侮之資,自強之本”,這就是李鴻章當年要堅決成立江南制造局的初衷。
主持人:江南制造局為什么在當時就能有那么大的規(guī)模呢?
嘉賓:因為它首先買下了一個美國人的旗記鐵廠,而且又把上海炮局和蘇州的炮局合并在一起,再加上最早走向世界的中國人當中的一個容閎從美國買來很多設備,所以李鴻章堅決成立江南制造局。
主持人:現在李中堂任李廠長了。在這個李廠長的主導之下,江南制造局造出了真正的國產的兵船。據說第一艘兵船造出來了之后,沿著浦江出發(fā),經過英美兩領館的時候,是鳴炮慶賀啊。
嘉賓:當時是1868年,經過了多少年的風風雨雨,一直到解放之后的1953年,我們正式把它改為江南造船廠。
主持人:除了江南制造局之外,咱們都知道,上海是中國非常著名的紡織工業(yè)基地,在這個地方紡織業(yè)非常繁榮。據說這個也跟李鴻章有一定的關系。
嘉賓:因為上海機器織布局就是李鴻章創(chuàng)辦的,可是后來不幸被焚,最終在李鴻章的委派下,由盛宣懷操辦改成了華盛機器紡織總廠。從此中國人就可以穿上由國產工業(yè)織出的布而做成的衣服了。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商人都蜂擁到上海開辦紡織廠,所以上海成為中國紡織的第一大工業(yè)城市。
主持人:所以李鴻章跟上海淵源頗深。不光是在重工業(yè)方面他頗有建樹,同時在輕紡織工業(yè)方面也貢獻很大?,F在上海能夠領先全國的經濟,我看,我們要追根溯源的話,在洋務運動當中,李鴻章具備的先進思想和洋務領袖的身份,使他成為了上海領先中國經濟的因素之一??峙滤麨樯虾5慕裉?,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