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數(shù)九歌 宋代陸泳撰著的《吳下田家志》中就載有《夏九九歌》 無獨有偶,清代杜文瀾撰著的《古謠謗》里也有首《夏九九歌》:“一九至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吃茶如蜜汁;四九三十六,爭向街頭宿;五九四十五,樹頂秋葉舞;六九五十四,乘涼不入寺;七九六十三,夜眠尋被單;八九七十二,被單添夾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音ji,用炭末做的塊狀燃料)。” 一九如九,扇子不離手;二九一十八,壁虱(臭蟲)沿縫爬;三九二十七,飲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滴如出?。晃寰潘氖?,啃秋把瓜哺;六九五十四,乘涼入佛寺;七九六十三,樹下聽鳴蟬;八九七十二,夜眠蓋夾被;九九八十一,桂花滿市集。 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 三九二十七,飲水甜如蜜; 四 九三十六,大汗遍身流; 五九四十五,頭帶草帽走; 六九五十四,乘涼找蔭地; 七九六十三,睡覺蓋被單; 八九七十二,半夜蓋夾被; 九九八十一,修炕莫遲疑。 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四九三十六,渾身汗?jié)裢?;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八九七十二,半夜尋被子;九九八十一,開柜拿棉衣。 北方“一九至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jié)褚路?;五九四十五,樹頭清風舞;六九五十四,乘涼莫太遲;七九六十三,夜眠要蓋單;八九七十二,當心莫受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南方“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雪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出汗如沐浴;五九四十五,頭戴秋葉舞;六九五十四,乘涼不入寺;七九六十三,上床尋被單;八九七十二,思量蓋夾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生動地反映了夏至后氣溫的變化。 在湖北老河口市原禹王廟正廳的榆木大梁上,有一首用松墨草書的“夏至九九歌”,歌的內容是:“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四九三十六,渾身汗?jié)裢?;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八九七十二,半夜尋被子;九九八十一,開柜拿棉衣。” |
|
來自: 胖門神 > 《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