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是一種文化。
儒家就有“君子比德于玉”的說法。 從女媧的“靈瑞之石”開始,玉一直傳成著中華民族的理想人格。作為美石,玉的美不是單純的外在美,而是融合了人類的精神寄托。玉體現(xiàn)了物質(zhì)美和精神美的高度統(tǒng)一。宛如一部部美侖美奐的儒家典籍,玉鐫刻了人類的道德訴求。管子曾這樣看待玉:“夫玉之所貴者,九德出焉:夫玉溫潤以澤,仁也;鄰以理者,知也;堅而不蹙 ,義也;廉而不劌 ,行也;鮮而不垢,潔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適皆見,精也;茂華光澤,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摶徹遠(yuǎn),純而不淆,辭也。九德出焉。”圣人孔子論玉又有一些深進(jìn),說:“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慎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 ,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拙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dá),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dá),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 從管子的九德,到孔子的十一德,儒者賦予了玉堪稱完美的精神實質(zhì)。實際上,儒者借玉喻己,寄托自己的追求,并要求人們都做玉一樣的人,玉,就是君子,是君子仁人的完美化身,是立身社會的標(biāo)準(zhǔn)。這只是我們追求的人之至境而已,倒是反了過來說明了玉石的美以及喜人。 格爾木昆侖玉質(zhì)地細(xì)潤、淡雅清爽、油性好,透明度高,可分白玉、灰玉、青玉、白帶綠、糖包白等等。特別是昆侖玉“白加翠”,是其獨有的一個奇特品種。白中帶有碧綠的玉質(zhì)顏色,紋理細(xì)膩獨特,色澤美麗豐富,讓人覺得神清氣爽,美不勝收。 青海玉產(chǎn)地就在傳說中的西王母瑤池附近。民間傳說昆侖玉還有著避邪、消災(zāi)免禍的超自然力的非凡功效。辟邪的本意是懲罰、避免和驅(qū)除邪惡。由于大自然中許多有害人類的現(xiàn)象難以解釋,同時又面臨人類自相的殘害,由此期望獲得神秘的保佑力量。 具有靈瑞之石、救難之石、幸運之石美譽(yù)的美玉,成了辟邪的重要靈器。是因著玉之堅貞,以玉之溫潤,柔可克鋼的玉的品質(zhì),符合正定勝邪人心向善的理念,而形成的。 雖然這些傳說帶有一定的唯心迷信色彩。但經(jīng)科學(xué)檢測,昆侖玉石中含有硒、鋅、銅、鈷、錳等多種微量元素。長期佩玉,對人的健康十分有益的微量元素逐步被人體吸收,保持體內(nèi)各種元素的平衡,確實能夠起到祛病健身的作用。趙汝珍在《古玉辨》里面有趣的解釋卻是因著其貴重而人小心處事而全了身家生命,到時不只是迷信可以說的明了的:“豈知此乃精神貫注之結(jié)果,并非無理性之言也。蓋古人視玉極重,佩之宛同載祖搬遷。其一舉一動,必特別小心。必視而后動,慮而后行。若是,則必少生是非,少遭意外。即偶遭意外,因心志有可靠之保護(hù),必有意外之幸運。因之遂謂舊玉可以護(hù)身。” 東南大學(xué)生物工程系采用現(xiàn)代技術(shù)研究表明:人體本身會產(chǎn)生溫度場、磁場、電場,從而構(gòu)成一個“生物信息場”。這個“生物信息場”產(chǎn)生的生物波與玉產(chǎn)生一種奇特的光電效應(yīng),這種光電效應(yīng)可以使人“除中熱,解煩懣,潤心肺,助聲喉,滋毛發(fā),養(yǎng)五臟,安魂魄,疏血脈,明耳目”。 格爾木的玉石并非來自傳說中的西王母瑤池附近而是來自野牛溝的一處峰頂,海拔4500多米。野牛溝出產(chǎn)的白玉、清白玉、青玉,質(zhì)地細(xì)潤、品種豐富、塊頭大,屬上等好料,不少還達(dá)到了新疆和田羊脂白玉的標(biāo)準(zhǔn)。特別是其翠綠色、煙灰、灰紫色品種在和田玉中都極為罕見。 傳說昆侖山的神仙們把昆侖玉種在苗圃中,盡心呵護(hù)一千年就能泌出一滴玉膏,然而玉非常難種,常常眼看快成膏時卻忽然毀了,數(shù)百年的心血瞬間化為烏有。 藏玉的行家的“尋玉如下賭,十賭九輸。”《詩經(jīng)小雅》“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都是說明了開采原生玉礦,要冒極大的風(fēng)險這一事實。 石韞玉而山輝。傳說,玉埋于石,難為人識,但那溫潤的玉氣會在溫煦的陽光下升騰在空中。眼前神奇的白色營造著一種美玉生煙、撲朔迷離的錯覺,令人的思緒恍然若失,仿佛自己也已化身其中。行家靠的就是這“石韞玉”而山“輝”來確定玉礦的大致位置的。玉礦不像別的礦石連片,而是斷斷續(xù)續(xù)地藏在石巖芯里,礦脈真的如古詩所云如煙似霧、飄忽不定。偶爾露出的礦脈又被厚厚的巖石層包裹,每取一塊玉必須去掉大量的包在玉外的堅硬巖石。這就決定采玉人不但要付出十分艱辛的勞動,同時,還要有一雙識玉的慧眼,識別玉和石的不同。與玉相連的巖石叫玉石根,看來像玉卻是石,最難區(qū)分。取得不好,玉石俱碎,前功盡棄。自古至今,有無數(shù)人為此傾家蕩產(chǎn),損身殞命也就在所難免了。因為除了人對于玉的忠貞以外還有一夜暴富的誘惑:曾有一位浙江人在此開礦采玉,一夜發(fā)跡而成億萬富翁。誘人的消息飄蕩在高原上空,野牛溝像一個巨大的磁場,吸引著無數(shù)尋夢者的到來。正如書上說的那個賣炭的老者一樣,不管怎么樣,開采的還都是那些“窮已到難再生”的人們在這艱苦的環(huán)境里面勞作著。在昆侖山野牛溝采玉的多是回民,他們來自青海、甘肅、寧夏等地貧窮的鄉(xiāng)村。他們基本上是常年累月在此勞作,難得下山,更不要說回家了。當(dāng)然,也有很多的人就永遠(yuǎn)的留在了這個叫做野牛溝的地方長眠了。 開采出了好的玉石,并不一定就是好的玉器。俗話說,玉不雕磨不成器。小說《穆斯林的葬禮》里面也有為了玉之雕磨而讓主角人物韓子奇人生急劇轉(zhuǎn)折的描述。據(jù)說一塊好的玉件,需要很長時間對著璞玉進(jìn)行觀察和想象,才可以上手。經(jīng)年損月以后,看著“玉人”(雕玉之人為玉人:《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于此,雖萬鎰,必使玉人雕琢之。”)兩眼已經(jīng)充了血絲,雙手已經(jīng)生硬而無了知覺,這是,才會璞玉還作了美玉。 我們現(xiàn)在雕玉多是沿用了宋、明、清雕琢玉的方法和手法的,多以“凸雕法”和“透雕法”,更有“三層透雕法”著稱的鏤雕之法。在表現(xiàn)形式上講究粗細(xì)結(jié)合,基本做到了粗獷的刀法深厚, 頗有古風(fēng),細(xì)致得出奇,如雕刻毛發(fā)就要清晰可辯、栩栩如生;雕刻云紋就要上下翻騰,氣勢磅礴。 格爾木的“玉人”以河南人和揚州人居多,而又以揚州人雕功深厚,刀法精奇著稱。其玉件或生肖逼真,或祝福情深,或避邪面目猙獰,甚是造化了玉石之妙,深得人性,而購賣、收藏,饋贈。 縱觀中國歷史,在石器時代,由于生產(chǎn)力的低下,生活的艱苦和解釋不了的自然現(xiàn)象,先民們把硬度高的石頭用石打石的方法制造工具,后又把色澤艷麗的美石,經(jīng)過打磨穿孔,甚至系上自捻的小繩、套在頸項上以辟鬼魔、護(hù)身求安,這是最為原始的信仰與寄托。
隨著生活資源的豐富,先民們感到美的石頭,不但能護(hù)身辟邪,而且它還是一種美化自己的飾物,這又是最原始的審美意識,一種最早出現(xiàn)的信念和虔誠。從這以后經(jīng)過兒千年,玉不斷的被賦予新的含意,發(fā)生著新的作用,在以后的社會發(fā)展進(jìn)程中,更產(chǎn)生了許多和玉緊密關(guān)聯(lián)的神話與傳說,并終于出現(xiàn)了我國特有的一種玉文化及崇拜。并煉造了許多有關(guān)玉的美妙成語及詞句,現(xiàn)列出最主要的如下: 鑒玉尚質(zhì),執(zhí)玉尚謹(jǐn),用玉尚慎。家家抱荊山之玉,人人握靈蛇之珠。藏玉顯真情,佩玉升情操。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寧可玉碎,不愿瓦全。無陽不看玉,月下美人多。太平盛世玉生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豐年玉、荒年谷,無瑕勝美玉,化干戈為玉吊,萊霞倚玉樹,玉貌花容,玉石俱焚,玉潔冰清,玉波靜海,玉魚之?dāng)?,玉皇大帝,玉姜避難,玉燕投懷,玉扇之報,玉昆金友,玉人吹蕭,玉粒桂薪,玉川之奴,玉潤珠圓,玉馬白駒,玉山自倒,玉馬朝周,玉石難分,玉山將崩,玉田娶婦,玉關(guān)人老,玉后無當(dāng),玉斧修月,玉石之美也,玉不琢不成器,金吊珠玉,金題玉嫂,金玉貨賂,金科玉律,金玉良言,金相玉質(zhì),金玉滿堂,金聲玉振,金校玉葉,金口玉言,金馬玉堂,金漿玉醒,金童玉女,冰壺玉尺,冰肌玉骨,冰清玉潤,君子必佩玉,潔身如玉,亭亭玉立,溫潤如玉,守身如玉,以色辨玉,堆金砌玉,拋磚引玉,渾金瑛玉,瓊漿玉液,東方玉文化,珠玉濺霧,清脆如玉,良金美玉,良玉不豫,白玉為皇,昆山之玉,昆山片玉,白玉樓成,伯雍種玉,出玉生金,大宋玉音,飯玉炊桂,封金刊玉,赴召玉樓,改步改玉,懷珠抱玉,蘭摧玉折,蘭田生玉,佩玉晏鳴,竊玉偷香,求玉索劍,精金良玉,象等玉杯,不吝金玉,蕭史弄玉,以玉抵鵲,切玉斷金,如花似玉,蠅糞點玉,投瓜報玉,候服玉食,葬玉埋香,芝蘭玉樹,鐘山之玉,紫玉成'煙,美如冠玉,炫玉貿(mào)石,珠玉在側(cè),珠磐玉敦,被褐懷玉,夏玉敲金,瓊枝玉葉,瓊樓玉宇,噴金吐玉,憐香惜玉,香消玉碩,飛珠濺玉,玉樹臨風(fēng),美玉如斯等。
玉的成語 典籍
1.八珍玉食 泛指精美的肴饌。 2.冰肌玉骨 冰:晶瑩。肌骨如同冰玉一般。形容女.. 宋·蘇軾《洞仙歌》詞:“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3.冰清玉潔 象冰那樣清澈透明,象玉那樣潔白無瑕.. 漢·司馬遷《與摯伯陵書》:“伏唯伯陵材能絕人,高尚其志,以.. 4.冰清玉潤 象冰一樣晶瑩,如玉一般潤澤。原指晉..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劉孝標(biāo)注引《衛(wèi)玠別傳》:“.. 5.伯玉知非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時衛(wèi)國人;.. 《淮南子·原道訓(xùn)》:“故蘧瑗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6.不吝珠玉 吝:舍不得。不要舍不得好的東西。懇..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九:“恰好聽到樹上黃鶯巧囀,就.. 7.炊金饌玉 炊:澆火做飯;饌:飲食,吃。形容豐.. 唐·駱賓王《帝京篇》:“平臺戚里帶崇墉,炊金饌玉待鳴鐘。” 8.摧蘭折玉 摧:摧殘,毀掉。毀壞蘭花,折斷美玉.. 雕闌玉砌 形容富麗的建筑物。 南唐·李煜《虞美人》詞:9.“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老。” 雕玉雙聯(lián) 雕玉:用玉雕成,形容華美、工巧;雙.. 唐·白居易《江樓夜吟元九律詩成三十韻》詩:“寸截金為句,雙.. 10.鼎鐺玉石 視鼎如鐺,視玉如石。形容生活極端奢.. 唐·杜牧《阿房宮賦》:“鼎鐺玉石,金塊珠礫。” 斷手續(xù)玉 斷:砍下;續(xù):接上??诚率謥碓俳由?. 《韓非子·用人》:“不察私門之內(nèi),輕慮重事,厚德迫禍,是斷.. 11.堆金疊玉 形容財富極多。 唐·韓愈《華山女》詩:“抽釵脫釧解環(huán)佩,堆金疊玉光青熒。” 12.堆金積玉 金玉多得可以堆積起來。形容占有的財.. 唐·李賀《昌谷集·嘲少年》詩:“堆金積玉夸豪毅。” 粉妝玉琢 白粉裝飾的,白玉雕成的。形容女子妝..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士隱見女兒越發(fā)生得粉妝玉琢,.. 13.豐年玉荒年谷 比喻有用的人才。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yù)》:“世稱庾文康為豐年玉,.. 改步改玉 步:古代祭祀時祭者與尸相距的步數(shù),.. 《左傳·定公五年》:“六月,季平子行東野,還,未至;丙申,.. 14.龜玉毀櫝 龜甲和寶玉在匣中被毀壞。比喻輔佐之.. 《論語·季氏》:“虎兒出於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15.侯服玉食 侯服:王侯之服;玉食:珍美食品。穿.. 《漢書·敘傳下》:“侯服王食,敗俗傷化。” 16.化干戈為玉帛 比喻使戰(zhàn)爭轉(zhuǎn)變?yōu)楹推健?《淮南子·原道訓(xùn)》:“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 www.findart.com.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