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盒面(鹵面) 取機(jī)制粗條鮮面,先以沸水煮熟漂水,并炒透加淀粉和佐料制作成的小吃。因分成小碗裝在食盒中沿街叫賣而得名,地道的古田盒面會讓人回味無窮。
古田炒面 取機(jī)制粗條鮮面,先以沸水煮熟漂水涼干,然后倒入猛火燒燙的適量油鼎內(nèi),并拌以肉絲、香菇、大蒜和蟶醬等佐料,即時不斷急炒,使之熟透綿軟而不粘鼎壁,則成香噴可口的面食。食攤餐館隨時供應(yīng),備受游人顧客青睞。 由鮮魚肉與地瓜粉配制,以鮮瘦肉屑作餡,捏成圓形,煮熟即成,色白味鮮。 福州地區(qū)著名的風(fēng)味小吃,古田人也對魚丸情有獨鐘。一般用鰻魚、馬鮫等魚肉搗成泥糊狀,調(diào)拌優(yōu)質(zhì)薯粉為皮,用精肉、蝦仁等作餡,捏成丸子。煮熟后泡以美味高湯,加上蔥花,浮于湯面,稱“七星魚丸”。它具有色澤潔白、質(zhì)有彈性、肉餡香松、口味清爽等特點,素負(fù)盛名。據(jù)說這七星魚丸是海上漁婦所創(chuàng),被一出洋經(jīng)商的商人學(xué)到手,返回福州后如法炮制,開了家“七星小食店”,獨家經(jīng)營“魚丸湯”。后有一位進(jìn)京赴考的舉人進(jìn)店就餐,食魚丸后嘖嘖稱奇,口占一詩曰:“點點星斗布夜空,玉露甘香游客迷;南疆雖有千秋飲,難得七星沁詩脾。”店主將詩裱于店堂上,從此食客盈門,生意日隆。“七星魚丸”因此詩而得名。如今福州街巷到處都有魚丸攤店。郊縣的長樂、福清、古田等地也有食魚丸之俗。
燕丸 取豬腿的瘦肉,用木棒打成肉泥,摻上適量的蕃薯粉,搟成紙片般薄,切成三寸見方的小塊,包上肉餡,做成扁食,煮熟配湯吃。吃在嘴里滑嫩清脆,淳香沁人。
牛肉滑 用牛肉切細(xì)剁泥勾芡,然后用手一小塊一小塊地揪下來扔到牛骨湯里煮熟,連湯裝起一碗,入口滑潤。 鍋邊糊(鼎邊糊)
鍋邊糊(鼎邊糊)是用蜆子汁為湯,在鍋里燒開取其鮮味,再把磨好的米漿沿著鍋邊一圈澆過去,米漿在鍋邊燙成干皮后用鍋鏟刮到湯里,加芹菜、蔥、蝦皮、香菇等作佐料,燒開后起鍋就是一盆滾燙的“鍋邊糊”了。 古田鍋邊糊風(fēng)味獨特,湯汁用胴骨、豬大腸、小腸等熬制而成,食用時可加入豬大腸、小腸,佐以肉包、春卷、油餅等各類小吃,是早餐的極好選擇。
芋蛋面 芋頭包
將蒸熟悉的芋頭與薯粉相混攪成團(tuán),用“蕃薯切”切成圓條狀,放入滾燙的鍋中,邊切邊煮,拌以牡蠣、芹菜等佐料,即成色味狡特的美食——芋蛋面。古田俗稱“喜樂面”。 將蒸熟的芋頭去皮并拍成泥,和以薯粉揉成一團(tuán)作皮,再以鮮肉、蔥花、醬油、鹽、味精等制作成餡,捏成面包型,放蒸籠熟即成芋頭包。蒸熟悉的芋頭包柔嫩有彈性
古田米燒兔(臘兔肉)
古田米燒兔(臘兔肉)是古田民間年節(jié)時特制的佳肴??腿说焦盘?,必定會嘗到米燒兔。它色味俱佳,油亮的兔皮呈米黃色,兔肉溢出陣陣米香,讓你未食先流涎水。米燒兔制作工藝獨特,先在鐵鍋里放入大米,再用竹架托住宰殺的兔子,燒起微火讓鍋溫慢慢烘干兔肉大部分水份,同時讓米香逐漸滲入肉中??局瞥傻拿谉蒙珴珊旨t油亮,肉質(zhì)干結(jié)細(xì)嫩,其味香甜濃郁。用餐時,將米燒兔切成細(xì)塊,拌以生姜曲醋蒸煮,酸辣香甜,為下酒名菜。
肉丸子
用地瓜粉揉芋泥作外殼,以鮮肉、豆腐干、蔥花、醬油、味精作成餡,煎熟即成,醇香可口。 將牛肉剁成肉漿,按1:3的比例與甘薯淀粉混合,加入少量的精鹽和切碎的姜泥以及醬油、椒粉、醋、酒等佐料,搓揉至有很強(qiáng)的粘性后,揉成一粒粒直徑2厘米大的小丸,即是牛肉丸,然后放入蒸籠內(nèi)蒸熟即成。
麥芽糖
古田麥芽糖以杉洋為最,特點是透明、有韌性,輕輕一咬后會留下清晰的牙痕。它對治療胃功能衰弱與腸滯留等疾病均有療效。 古田火麒麟
古田火麒麟,是酒席上的甜食,取名頗奇異,吃法也很新穎,可謂閩東一絕。其制作方法是將檳榔芋去皮,煮熟,碾成芋泥。然后加入豬油、白糖和炒過的黑芝麻,把芋泥盛到圓盤里,將它堆得高高的,象一座小山丘。最后,把用開水浸泡的紅棗,去核,棗肉向下,棗皮朝上,有規(guī)則地散貼在芋泥上。 特產(chǎn)當(dāng)這盤甜食端到酒席上時,如一座銀灰色的小山丘上杜鵑花盛開,熱氣騰騰的散發(fā)出撲鼻的芝麻香味。主人舉一小杯燒酒,在“山腰”以下部位徐徐澆上一圈,上菜者擦一根火柴把燒酒占燃。頓時,盤上燒成一座火焰山。賓客們舉起筷子,就著燒酒點燃的火光,從“山頂”上吃起。 特產(chǎn)吃過“火麒麟”的人都說,這盤點心味道很美,而且口味前后不同,越吃越香。開頭的幾口吃起來甜絲絲、香噴噴的,柔軟而不膩。吃到盤底部時,經(jīng)燒酒烤過的芋泥,則酥脆可口。
龍鳳羹
龍鳳羹是古田縣城鄉(xiāng)隆重、豐盛的酒宴上常見的一道名菜。 特產(chǎn)傳說從前古田有個員外六十大壽時,長女備了“熊掌席”,次女備了“燕窩席”,唯有三姑娘家窮,為辦不起酒席發(fā)愁。一日,她丈夫在撈魚蝦時,捉到了一條足有二斤重的蛇。三姑娘看了看籠里養(yǎng)的雞,高興地對丈夫說:“有了,我們備“龍鳳席”去祝壽”。祝壽的這一天,她向來賓報菜名說:“小女無能,只備“龍鳳吉祥”一盆,以表孝心。”說罷,掀起盆蓋,只見盆中鳳凰昂首而立,滿盆香味撲鼻的湯水內(nèi),有條伸著四爪的蟠龍。賓客們齊聲喝采“龍鳳羹,果然美妙!”從此,龍鳳羹就成為古田城鄉(xiāng)的名菜,其制作方法是:宰一只公雞,去毛和內(nèi)臟,切下雞爪,用篾簽插入雞頸和雞身,使雞頭昂起。再剝一條蛇,去皮,除內(nèi)臟蜷蟠起來,用大盆將蛇置于盆底,首尾部位塞個雞爪,再將整只雞置于盆中,放在蒸籠上用猛火燉熟。取出后,加上少許精鹽、味精、黃酒,即可上席。 特產(chǎn)“龍鳳羹”不僅名字高貴,食用時也別有風(fēng)味,雞肉細(xì)嫩,蛇肉鮮美,兩者合在一起清燉,只加鹽少許,無酸、辣、甜的刺激,真正能品嘗到雞肉和蛇肉鮮美的原味
平湖豆腐羹 豆腐羹是古田平湖人用以款待親朋、摯友酒席上的第一盆菜。其烹調(diào)特點是:力求清爽,只用水浸香菇作配料,以蝦油、味精作佐料,少放油,上席時,在碗面撒上蔥花,吃起來,令人感到清爽適口。閩東人不僅喜愛豆腐,而且在出遠(yuǎn)門作客或遷新居吃第一餐飯時,一定要吃一碗當(dāng)?shù)氐亩垢瘻?,才能服水土。古田縣平湖鄉(xiāng)一帶民間有一個慣例,凡宴請遠(yuǎn)道而來的賓客、內(nèi)親,宴席上出的第一道菜,必須是豆腐羹。以表示祝愿賓客早服水土,健康愉快。 推薦理由:豆腐,是市民熟悉和喜愛的一道食品,而且還有這樣的傳說,在出遠(yuǎn)門做客或喬遷新居吃第一餐飯時,一定要吃一碗當(dāng)?shù)氐亩垢瘻挪粫敛环?。在古田縣平湖鄉(xiāng)一帶,民間就有一個慣例,凡宴請遠(yuǎn)道而來的親朋、摯友,宴席上出的第一道菜,必須是豆腐羹,以表示祝愿賓客早服水土,健康愉快。 推薦指數(shù):★★★★★ 制作方法:豆腐羹的制作講究清爽可口,所以配料不多。除了主料豆腐,一般來說,只會以一兩朵用水浸泡過的香菇切碎作配料,煮的時候可加些地瓜粉,增加湯的粘稠度,再放入芹菜、肉末、蝦油、味精等佐料調(diào)味,少放油,上席時,在湯面撒上蔥花,聞起來清香撲鼻,吃起來溜滑適口。 制作難度:★★★ 食客評價:古田最有名的食品,一是香菇,二是豆腐,這兩樣正好就是制作豆腐羹的主要原料。平湖豆腐羹這道菜,口感特別好,軟嫩鮮滑,別有風(fēng)味。至于吃當(dāng)?shù)囟垢梢苑恋倪@種說法,目前還沒有得到考證,但豆腐的確是營養(yǎng)豐富,含有鐵、鈣、磷、鎂等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以及糖類、植物油和豐富的優(yōu)質(zhì)蛋白,除了可以幫助消化、增進(jìn)食欲外,還具有補(bǔ)中益氣、清熱潤燥、生津止渴、清潔腸胃等作用。 美味程度:★★★★★
鼠(糍)曲粿
“鼠(糍)曲粿”即清明粿。是古田人精工細(xì)作而成的絕妙點心小吃。 鼠曲草,又名鼠耳草,中藥稱白頭翁,野生植物,長于冬季農(nóng)田及荒埔中,芯末開白色小花,花蕾及枝葉有棉絮狀的白色纖維。從田間采集后,選摘芯葉入鍋熬煮,瀝去澀水之后,放入石臼舂爛。再以糯米粉摻和揉制成團(tuán)塊,作為粿皮。再將團(tuán)塊分成小塊,壓捏成圓餅,墊在蕉葉上入蒸籠蒸熟或入鍋油煎熟即可。 鼠(糍)粬粿因為選用鼠(糍)粬草為主要制作原料而得名,鼠(糍)粬草有一股淡淡的甘香味,具有清熱解毒,涼腸涼血的功效,是中醫(yī)的一種常見藥材。古田人很早就懂得糍粬草特有的甘香味及其本身具有的藥效,用以作為原料,制成小食。 先來嘗一嘗:說起“鼠曲粿”也許一些年輕的人們會略感陌生。但解釋為綠色的糍粿時,人們定會恍然大悟。比起市場上賣的白粿、黃粿,那綠色的“鼠曲粿”可謂獨具特色,不僅有著天然的色澤還蘊(yùn)含著鼠曲草的清香,十分誘人。 “鼠曲粿”是一種季節(jié)性的小吃,因為鼠曲草只是在初春到清明這段時間最嫩,最適合食用。因此這個季節(jié)做出的粿也比較好吃。鼠曲草,系菊科植物,葉小微圓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黃色,簇生梢頭。但它有許多別名,如鼠耳草、黃花果、白頭草、清明菜等近四十幾種叫法,所以也就有鼠曲粿、清明粿、黃花麥果等小吃名稱了。 “鼠曲粿”可切塊和佐料炒著吃,人們更愛把一片片的“鼠曲粿”放入油鍋煎一煎然后,沾上白砂糖。裹上糖的“鼠曲粿”吃起來脆清香爽口,甜而不膩,獨具風(fēng)味。因而“鼠曲粿”成為深受市民喜歡的一種小吃。 教您制作:別具一格的“鼠曲粿”,其主料是粳米,輔料則是鼠曲草。“鼠曲粿”傳統(tǒng)的制作方法就是將采到的鼠曲草,洗凈去根,焯水后,瀝干水份切碎。然后與已蒸熟的熱粳米放在石臼中搗成粿團(tuán)再壓制成塊即可。 美味小貼士:香糯可口的“鼠曲粿”,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由于鼠曲草有化痰止咳,祛風(fēng)除濕,解毒等藥用價值,喘息咳嗽、消化道潰瘍、風(fēng)濕性疼痛等患者可以多吃。
古田線面 古田線面制作手工拉細(xì)后上架涼曬 太平面 選精白面粉作為主要原料,佐以鹽、蒯粉、食油,調(diào)勻拌攪,經(jīng)過手工長達(dá)9個小時操作,包括和面、揉條、松條、串面、拉面等7道工序制作而成。面細(xì)0.5毫米,長5.5~6米,其特點是:煮時不糊、柔韌滑潤、嚼不粘齒、牽絲縷縷。線面清水湯煮熟,要賴高湯調(diào)味,佐配雞、羊、豬肉等而成,如“上排面”、“羊肉面”、“雞面”、“太平面”等,口味不一。古田人過年、過生日那天,要吃“太平面”。即用線面泡入燉好的羊肉、雞肉等湯,加上兩個鴨蛋。長長的線面象征長壽,鴨蛋象征著太平,故稱“太平面”。 春卷
春卷是漢族民間節(jié)日傳統(tǒng)食品。流行于全國各地,古田民眾逢年過節(jié)特別喜歡制作食用,也叫春餅、“卷煎”。 做法是用烙熟的圓形薄面皮卷裹餡心,成長條形即可食用,也可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浮起而成。餡心可葷可素,可咸可甜。古田人一般用豬肉餡、韭菜、豆芽、筍干等包餡。制作春卷,一般要經(jīng)過制皮、調(diào)餡、包餡、炸制4道工序。
豆腐花(豆腐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