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加拿大做了兩年訪問學者,我深感加拿大鄰里關(guān)系大有學問。
在咱們中國,不論鄰里關(guān)系怎樣,和鄰居見了面,大多會打個招呼,隨便聊兩句無關(guān)痛癢的話。在加拿大,招呼可以打,但不能亂說話。比如,遇到鄰居,你可以問他好,但如果你說:“你好,干什么去呀?”這就麻煩了。在加拿大人看來,這有打探他的隱私之
嫌,是一種違法行為。
在咱們中國,左鄰右舍在吃飯時間見了面,會相互問一句“吃了嗎”。這句在我們看來很平常而且?guī)в嘘P(guān)心意味的話,在加拿大可不能說,問對方“吃了嗎”,是對對方能力的貶低。他們認為,這樣問就像說他們是“飯桶”,是在諷刺他們只知道吃,別的什么都不會。
在咱們中國,鄰居之間相互借個東西用或相互幫忙,是很正常的事。在加拿大可不是這樣。有一次,我家電話欠費,手機沒電了,可有個緊急電話要打。我敲開了鄰居凱爾家的門。平時我們兩家相處得不錯,?;ベ浂Y物,還一塊兒外出野餐??吹轿抑?,凱爾一邊安慰我,一邊把我?guī)У剿业碾娫捙?。我盡量長話短說,兩三分鐘就掛了。放下電話,我對凱爾表示謝意。他走過來,看了看電話,然后對我說:“3分鐘,你應該付我5分錢(約合0.34元人民幣)。”我愣住了。看到凱爾一臉的認真,覺得他不是在開玩笑,只好乖乖地掏錢。
這件事在我心里留下了“疙瘩”。覺得他真是吝嗇鬼,沒一點兒人情味兒。后來,在加拿大待的時間長了,我才明白,平時你送給人家的東西,再貴重對方也會坦然接受,不會有絲毫“受之有愧”。但如果借用人家東西,人家沒有說你可以無償使用,就應該給人家補償,凡是能用金錢來衡量的,大家就付錢了事。
(《青年參考》3.19 唐厚梅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