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誕生以來,青藏高原交通事業(yè)計將經(jīng)歷3個時代:1955年以前的駱駝時代,1955年至現(xiàn)在的汽車時代和即將迎來的火車時代。而有一個人,不但經(jīng)歷了前兩個時代,并為第三個時代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就是被稱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將軍。
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在數(shù)萬建設者的艱苦勞作中向拉薩不斷地延伸??吹竭@雄偉的工程,再看看伴隨著鐵路伸延的青藏公路,我們不得不懷念起被稱為“青藏公路之父”、西藏軍區(qū)原后勤部政委慕生忠老將軍,回想起生前采訪他時,他為我們講述的當年修建公路時那驚天動地的壯舉。
慕生忠在青藏鐵路
運送200萬斤糧食“犧牲”了4000峰駱駝。西藏必須有公路1953年的春天,西藏軍民吃糧告急
當時西藏和平解放不久,西藏上層中少數(shù)反動分子在外國反動勢力的慫恿和支持下,視高山大川、交通閉塞為王牌,對進藏部隊實行經(jīng)濟封鎖,揚言要把解放軍餓絕困死。3萬進藏部隊的處境十分困難,糧食問題成了人民解放軍能否在西藏站穩(wěn)腳跟的關鍵問題。慕生忠將軍1989年曾列過一份當年西藏的物價表:1個銀元買8斤牛糞,8個銀元買1斤咸鹽,1斤銀子買1斤面。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央對進藏部隊有明確的指示:“進軍西藏,不吃地方?!逼湟庠谟诓辉黾愚r奴制下饑寒交迫的西藏人民的負擔。進藏先遣部隊一站住腳跟就開荒種糧,但遠水解不了近渴,一時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為了擺脫困境,中央決定采取非常措施,用駱駝向西藏運糧,一部分解決部隊吃糧問題,一部分救濟藏族人民群眾。很快,西北局成立了西藏駱駝運輸總隊,大本營設在青海省香日德,總隊長是王寶珊,時任西藏工委組織部長的慕生忠被任命為總隊政治委員。 慕生忠,這個1910年生于陜西吳堡縣、1930年參加革命的老紅軍,追隨彭德懷轉戰(zhàn)南北,身上留下了27個槍眼傷疤。全國解放后,曾在第一野戰(zhàn)軍政治部任民運部長、西北軍區(qū)進軍西藏部隊政委、西藏工委組織部長等職。西藏駱駝運輸總隊成立后,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在全國各地籌集了200萬斤糧食,27000峰駱駝迅速從內蒙古、寧夏、甘肅等地集中到千里風雪運輸線上,1953年10月,西北地區(qū)1000多名翻身農民告別家鄉(xiāng),踏上高原,擔負起向西藏運送糧食物資的特殊任務。 當時駱駝隊浩浩蕩蕩行進在香日德至拉薩的雪山草地上,這大概是駱駝運輸史上最壯觀的場面了吧??墒牵晃犯珊碉L沙的駱駝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犧牲”。駱駝號稱“沙漠之舟”,它能適應沙漠戈壁,卻不適應風雪高原,更不習慣跋涉在堅硬的雪原冰地上?!帮L火山”附近有一條長長的峽谷,本來是駱駝隊來往的理想走廊,后來竟成了駱駝的“墓地”。幾百峰駱駝倒斃在峽谷中,橫七豎八,慘不忍睹,等到天暖了,整個峽谷彌漫著難聞的臭氣。千里運輸線上隨時都能看到駝工垂頭喪氣地坐在死駱駝旁,愁眉苦臉,精神恍惚,不知所措,甚至有的心疼得捶胸頓足,呼天搶地,失聲痛哭。經(jīng)過翻越唐古拉、勇渡通天河、踏越千里沼澤,1954年的春天到拉薩時,已有4000峰駱駝死在運糧路上。以致后來有人再去拉薩不會迷路,滿路的駝骨就是路標。 看著這些悲壯、慘烈的場面,慕生忠百感交集,他萌發(fā)了一個強烈的念頭:援助西藏建設,必須修建一條通行無阻的公路。 “你這是第二次徒步進藏了,青藏高原能修路嗎?”彭總聽了慕生忠介紹完情況后,也在思考這個問題。他走到地圖前,久久凝視著祖國的西半部。只見他舉起右手,從甘肅西北部到西藏南部,用食指自上而下地畫了一道:“這么一大片國土,都是公路的空白啊!” 這一畫,慕生忠為之一震,他知道彭總從戰(zhàn)略上看得更遠,他馬上說:“我想拉輛木輪車先探一探險,爭取闖一條路。” 彭總目視了他一會兒后,高興地說:“那好嘛!干脆拉一輛膠輪車。人不要多,免得人家說你是抬過去的。” 慕生忠回到青海,立即帶領人馬,坐著膠輪車上路了。用4天時間,從香日德趕了300多公里,到了格爾木,接著又讓后來擔任運糧總隊副政委的任啟明帶3個人繼續(xù)往前探路。50多天后,任啟明從900公里外的黑河發(fā)來電報,這是一封詩一般的電報:“遠看是山,近走是川,山高坡度緩,河多水不深,道路雖艱險,馬車可過關。” 修路的經(jīng)費從那里來?慕生忠決定立即進京。 慕生忠到北京與有關部門聯(lián)系,但都碰了釘子,無奈,他只得去找彭老總,詳細向他匯報了青藏高原的地形地貌和筑路前景。聽完慕生忠的介紹,彭總問:“需要多少錢?”慕生忠回答:“我想先修通格爾木到可可西里,有300公里,大約需要30萬元?!迸砜偝了剂艘粫?,說:“你寫個報告,我找找總理?!?/p> 3天后,彭總的秘書打來電話讓慕生忠到彭總辦公室去。他三步并作兩步趕到彭總那里。彭總告訴他:“總理已經(jīng)把你的報告批下來了,給你30萬??茨氵€有什么困難和要求?”慕生忠想了想說:“能不能撥給我10輛大卡車和10個工兵?最好再給一輛吉普車。”彭總爽快地說:“這個要求不高嘛,我讓西北軍區(qū)幫你解決。” 慕生忠把隊伍擺成一字長龍陣,分段進行施工,到了7月30日,公路就通到了可可西里的五道梁。慕生忠趕到西寧給彭總打電話報告了這個喜訊。 彭總聽了十分高興,說:“你繼續(xù)往前修,要人我給你調,要錢我再給你撥。”有了彭總這句話,慕生忠又立即趕到北京,把自己的打算和要求詳細向彭總作了匯報,他要把公路修到拉薩,希望再給解決200萬元經(jīng)費、1000名工兵、100輛汽車。 彭總聽了后,略思考了一會說:“你需要的經(jīng)費就不要再給總理打報告了,我從軍費里解決。你需要的工兵、汽車,我都給你調。”末了又說,“你只管往前修,今后有了困難還來找我。” 當時,資金主要花在人員的工資上,所有人員的工資分為35元、30元、25元這三個等級,但只有小隊長和司機、車把式才能拿上頭等。而修路除了用少量的炸藥外,就是鐵鍬、十字鎬、鐵錘和鋼釬了,沒有其他機械工具,全靠兩只手逢山開路、遇河架橋了。 230萬元錢、1000名工兵、1000多名民工、100多輛車,在世界屋脊上修了2100多公里路。 慕生忠幼年只讀過私塾,后來參加革命南征北戰(zhàn),并不是公路技術專家,但是他善于用人,善于并敢于決策。青藏公路一期工程的技術負責人鄧郁清工程師對他有如下評價:慕生忠不懂修路,但善于集中大家正確的意見,一下子就能抓住問題的實質和關鍵。 開工不久,遇到了第一場硬仗。格爾木以南的雪水河兩岸,盡是堅硬的沙漬石,一鎬下去,直冒火星,至多能刨下核桃大一塊。施工這樣難不算啥,可沒幾天所有人都得了一種怪病,身上發(fā)腫,腿上出現(xiàn)一塊一塊的紫斑,流濃出水,疼痛難忍,有近百人躺倒起不來了。就在這時,留守格爾木的民工帶來了水蘿卜,那是慕生忠從蘭州出發(fā)時帶來的種子。蘿卜吃完了,腫也消失了。后來一了解,才知是長期不吃蔬菜得了這種病。大家情不自禁地感激慕生忠想得周到。 沱沱河里修的過水路面被洪水沖毀了,一長串汽車被堵在河邊,慕生忠第一個跳下水里搬石砌路。來自格拉丹東的雪水冰冷刺骨,在水里站一會兒,兩腿就麻木了。工人們一再催促他:“政委,你快上去吧,我們來干!”不管別人怎么說,慕生忠始終站在河水最深最急的地方,在雪水中整整干了10個小時。過水路面修好了,汽車又繼續(xù)前進了,慕生忠的雙腳卻腫得穿不進鞋了,大家心痛地說:“政委今天可受苦了!”慕生忠微笑著說:“我受點苦,可是價值大,今天200人干了500人的活。數(shù)學上1+1=2,哲學上1+1就可能等于3、等于4,甚至更多。在最困難的時刻領導者站在前頭,一個人就能頂幾個人用,這就是生活中的辯證法!” 這個辯證法在修筑唐古拉山段的路時體現(xiàn)得更充分。10月,筑路隊伍開上了唐古拉山。這里被稱為“生命禁區(qū)”,也是青藏公路跨越的最高峰,山口海拔5300多米,別說干活,就是在上面走動走動也會覺得頭昏、胸悶、氣喘。這里的氣候還異常惡劣,筑路工人常常受到冰雹的襲擊。每當風雪打來的時候,他們就用鐵鍬擋臉;冰雹打來的時候,就用鐵皮桶或土筐蓋頭。這里空氣中的含氧量只有內陸的一半,不用說甩大錘,就是站著說話都吃力,火也常常點不著,點著了也很難把水燒開。筑路大軍在這個生命的禁區(qū)里,以驚人的毅力鏖戰(zhàn)20個日日夜夜。在難忘的20天里,慕生忠一天也沒離開工地,白天甩大錘,晚上睡帳篷,嘴唇干裂,臉色黑紫。就在這時,上級來了一個電報,要他回去檢討頭年運輸總隊的問題,為什么會死那么多的駱駝。慕生忠氣極了,把電報撕了,隨手抓起大錘,一口氣甩了七八十下,他氣喘吁吁地說:“如果有路,哪能死那么多駱駝?修筑青藏公路的決心不能動搖,我就是死了也要頭朝拉薩。” 10月20日,山上的公路全部打通了,人們望著汽車轟鳴著從眼前駛過,一個個眼窩都濕了。 1954年12月,公路穿越喀喇昆侖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經(jīng)過無邊的草原,跨越長江源頭和唐古拉山,終于修到了拉薩。慕生忠望著公路心旌搖蕩,抑制不住感情的淚水,當即給中央發(fā)了一份電報,報告了這一喜訊。青藏公路從格爾木到拉薩1000多公里,他們僅用7個月零4天就貫通了,創(chuàng)造了新中國公路建設的奇跡。 12月25日,在拉薩召開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通車慶祝典禮大會,藏族同胞傾城出動。他們望著數(shù)百輛披紅戴花的汽車,高興得熱淚揮灑。人們盛贊這兩條公路是“金色的哈達”、“幸福的金橋”。 1955年夏天,慕生忠在北京利用開會的機會,去看望彭總,彭總欣喜地問慕生忠:“你真把青藏公路修通了?”慕生忠笑著回答:“我是坐汽車到拉薩的,又是跟車隊從拉薩回蘭州的。”很少表揚部屬的彭總這次夸獎說:“好,就是要有這么一股子勁,這么一股子拼命精神。”吃午飯了,彭總拿出一瓶泡著人參的白酒,給慕生忠倒了一大杯,足有二兩,他給自己也倒了一小杯,高興地說:“這是我泡的好酒,給你補補身子。”慕生忠一飲而盡。彭總又連斟幾杯,他又喝了個底朝天。 有人開玩笑說,如果以一個經(jīng)濟學家的眼光來回顧這條入藏公路的修建并核算其成本,應該給彭元帥和慕將軍各加一個頭銜:中國最佳投資項目的董事長和總經(jīng)理。 1955年12月11日,毛澤東邀請慕生忠到中南海商議西藏邊防問題時,問他:“如果打起仗來,青藏公路上的橋怕不怕炸?”慕生忠回答:“青藏公路上的橋不多,高原越往高處地勢越平,水流也越小?!泵珴蓶|說:“你怎么想出來的?”慕生忠回答:“按照主席教導,調查研究得來的。”“你說幾千里無人煙,向誰調查?”“向大自然調查。就說紅柳吧,我刨開過,有60多圈年輪的……”毛澤東連連點頭,贊揚他說:“你用哲學的方法解決了科學的問題?!辈⒂秒u絲面款待慕生忠。飯是好飯,但毛澤東家的碗太小,慕生忠兩口扒完一碗,添了幾次,他感到怪難為情,就推說:“主席,我吃飽了。” “唐古拉山風云,汽車輪兒漫滾。今日锨鎬在手,鏟平世界屋頂。”“頭枕昆侖巔,腳踏怒江頭。零下三十度,露宿桃兒久。上蓋冰雪被,下鋪永凍層。仰面朝星斗,熊鹿是近鄰?!边@是慕生忠在修通唐古拉山和會師桃兒久時寫的兩首詩,他在這一路上他寫下了近30首詩。而他留在青藏公路上的詩情詞意,卻是用數(shù)字記不清的。 青藏公路沿線許多地名,都是慕生忠起的?!巴f”的故事,反映出了慕生忠和他的部屬們扎根荒原報效國家的意志與樂觀情緒。 總隊指揮部駐扎在格爾木后,慕生忠組織筑路員工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從西寧運來幾車柳樹枝,在格爾木河兩岸到處栽插:“我們在青藏公路工程管理局招待所的''''房''''前''''屋''''后遍插柳枝,并給它起名''''望柳莊''''。有人不解,我回答說,眼下只是扎下希望之根,將來就是柳綠兩岸的一大勝景。”現(xiàn)在的望柳莊真的如他所企望得那樣,棵棵柳樹長得比腰還粗了,夏日在濃陰蔽日的格爾木河東岸,到西北來的各地民工在林陰間漫著“花兒”,賞景談情。 烏麗,是在筑路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的煤礦,意為美麗的烏黑色;此外還有雪水河、小江南、十二步山、不凍泉……毛澤東稱贊這些地名很有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開心嶺則因為筑路隊伍遭遇重大困難后順利解決而得名。1955年12月,慕生忠站在一幅中國地圖前,如實向毛主席匯報青藏公路的情況:“這是愛己溝,那是天涯橋……青藏公路這些地名都是我們取的?!敝飨瘑枺骸斑@里為什么叫開心嶺?”慕生忠說:“我們把路修過了沱沱河,大家很開心,名字就出來了。” 因彭總墜入苦海,但他有了這條路多大的冤屈也算不了啥 筑路將軍能戰(zhàn)勝世界屋脊上的嚴寒缺氧、坎坎坷坷,卻未能躲過政治運動中的風風雨雨、打擊折磨。 他沒有忘記人民,人民也沒有忘記他。1971年,仍戴著“彭德懷黑干將”帽子的慕生忠患病住院,當時的西藏自治區(qū)黨委副書記熱地聞訊后,專程到蘭州探望這位對西藏建設有功的老人。 他終于挺過了劫難,1979年彭總平反昭雪,恢復名譽,慕生忠也被解放,重新被推選為甘肅省政協(xié)副主席。然而當時他已經(jīng)69歲了。 慕生忠復出后,上級建議他去北戴河療養(yǎng),而他卻向政府提出給一個月假,要求再去看看令他神魂牽掛的青藏公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歲月,是在青藏高原上的荒漠冰川凍土間度過的,又有20年不能重返這片土地,他多么思念這里的一山一水??! 1982年5月,72歲的他終于成行。高原新城格爾木以一派迷人的春光歡迎他的到來。當他目睹昔日灑下汗水的荒原漠地,如今已是一片欣欣向榮,他心潮澎湃,激情滿懷,禁不住脫口而出:“彭老總若在黃泉有靈,再來視察一下幸福路該有多好啊?!?/p> 1994年10月19日慕生忠在蘭州病逝,根據(jù)其遺愿,組織上將他的骨灰撒在了昆侖山上、沱沱河畔。聽著汽車馬達的轟鳴聲和喇叭聲這種美妙音樂,他會放心地長眠于凍土層下。 慕生忠,這個平凡的名字與他的豐功偉績一樣有著不朽的輝煌。青藏公路帶給他的是成功與艱辛,而他帶給青藏各族人民的則是不朽的財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