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鼻滴藥法 滴藥前先分別輕輕擤出每一側鼻內分泌物。仰臥垂頭位:仰臥,肩下墊枕(或坐位,僅靠椅背),頸伸直,頭后仰,頦尖朝上,每側滴入藥液2-3滴。側頭位:患側朝下肩下墊枕,頭略下垂將藥液滴入患側鼻腔2-3滴?;蛉⊙雠P垂頭位,滴入藥液后在改變成側頭位,側臥3-5分 耳滴藥法 目的:治療中耳炎及外耳道炎 軟化耵聹 麻醉或殺死外耳道昆蟲類異物 方法: (1)側臥,患耳向上。用對側手從頭后將患耳耳廓前向后上方,另一手向外耳道滴入3%雙氧水并拭凈外耳道分泌物,然后擦干。 (2)順外耳道后壁緩緩滴入藥液3~5滴(藥液溫度不可太低,否則可刺激內耳發(fā)生眩暈),然后輕輕按壓耳屏數(shù)次,以造成外耳道空氣壓力的變化,驅使藥液進入中耳腔。 (3)保持側臥數(shù)分鐘,是藥液與中耳充分接觸。然后塞一消毒棉球于外耳道接口,坐起。 (4)如遇耵聹栓塞,可直接滴入藥液,每次藥量可稍多(不溢出外耳道口為度),每日5~6次,3天后做外耳道沖洗(有中耳炎病史者不宜沖洗)或取除。 (5)遇外耳道昆蟲類異物,可滴入乙醚酒精或氯仿(有鼓膜穿孔者不用)使其麻醉,或滴入植物油類,使其窒息,然后沖出或取出。2 鼻子,耳朵滴藥須知在患鼻炎和中耳炎時,往往用一些滴鼻劑和滴耳劑,如呋喃西林麻黃素常用于鼻塞時,因可使鼻粘膜內毛細血管收縮使腫脹的鼻甲訊速縮小,鼻腔很快通暢受到患者歡迎。所以有的患者就會一有鼻腔堵塞時就會用此藥滴鼻,長此以往,鼻粘膜對此藥的敏感度下降,甚至引起毛細血管擴張,激發(fā)引起粘液分泌增多,成為藥物性鼻炎。滴鼻藥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用藥,連續(xù)用藥不超過一周。 在耳流膿時,有人聽信他人所謂秘方,用中藥或抗生素片劑,或化學藥物,吹入耳內,或調成糊狀滴入耳內,以為這樣能治療耳流膿。相反,使用這些藥物輕者發(fā)生疼痛流水,重者出現(xiàn)眩暈,耳聾,面癱,更有甚者由于膿液不能順利向外流出可使膿液向內耳或顱內流動,造成嚴重的顱內并發(fā)癥,如腦膿腫,腦膜炎,眩暈,面癱等。這是因為這些藥物大多是腐蝕性的如:砒霜(信石,砒石),輕粉,巴豆,高錳酸鉀等。很容易損傷鼓膜,甚至內耳。還有即使是抗生素的片劑有很多溶水性不好極易造成膿液引流不暢,引起顱內外并發(fā)癥。因此,千萬不能濫用滴耳藥。 |
|
來自: 昵稱521915 > 《醫(yī)學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