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詩詞鑒賞復習指導 作者:??h一中 袁建立
同學們好: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的內(nèi)容是古詩詞鑒賞。 關于古詩詞鑒賞,《考試說明》把它定位在“初步”鑒賞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內(nèi)容上,但在實際的考查中,詩歌鑒賞題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學都把它視為難以逾越的高峰,望而生畏,望而卻步,以至做題時迷迷糊糊地跟著感覺走,很遺憾的丟掉了應該得到的分數(shù)。 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同學們應該從兩個方面進行訓練:一方面廣泛的積累,盡可能多的掌握古詩詞。見多識廣肯定會對解題有幫助的!另一方面,就是要研究鑒賞技巧,它是應對考試的重要手段。這兩點結合起來,就是“積累+技巧”的策略。 關于積累,同學們要在平時多下功夫,這里就不多說了。 下面我主要就技巧問題談幾點,希望能給同學們的復習和考試以一定的幫助。 一﹑注意積累古詩詞的背景知識 這方面主要包括詩人的生平經(jīng)歷﹑思想感情﹑藝術風格等,掌握了這些內(nèi)容,我們在鑒賞詩歌時就能對詩歌進行居高臨下的分析了。 關于古代詩人的情況,這里看看大家能不能說幾個? 譬如說杜甫:憂國憂民的人生,沉郁頓挫的風格 李白: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飄逸的風格 辛棄疾:抗金復宋的大業(yè), 在氣勢雄壯的主調(diào)之外,也不乏婉轉悱惻。
其他的詩人如王維﹑杜牧﹑李商隱﹑蘇軾﹑辛棄疾﹑陸游等,都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復習中做研究性的總結概括。這里我有一個簡單的歸納:如《詩經(jīng)》是現(xiàn)實主義的源頭,《楚辭》(屈原作品)是浪漫主義源頭。漢代古詩有悲愴色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詩則蒼涼雄健。王維詩含蓄生動,邊塞詩(以高適、岑參為代表)雄渾奇拔。李白詩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飄逸的風格 ;杜甫詩憂國憂民的人生,沉郁頓挫的風格。樂天(白居易)詩雅俗共賞,李賀詩奇詭變幻,義山(李商隱)詩清麗俊逸,杜牧詩含蓄綽約,以溫庭筠為代表的一批“花間派”詞人(韋莊、歐陽炯、李詢、孫克憲等)詞風既有農(nóng)艷香軟的一面,又有清新疏朗的作品。李煜詞頹蘼傷感卻又細膩感人。永叔(歐陽修)詞清麗明媚而又語近情深。希文(范仲淹)詞蒼涼悲壯,晏殊詞明朗疏淡,蘇軾詞雄健豪放,柳永詞纏綿悱惻,山谷(黃庭堅)詞流暢自然,秦觀詞情真意切,易安(李清照)詞婉約凄切,誠齋(楊萬里)詞新鮮活潑。號稱小太白的陸游,風格雄渾奔放,明朗流暢;稼軒(辛棄疾)的詞風在氣勢雄壯的主調(diào)之外,也不乏婉轉悱惻的作品。另外的格律派詞人姜夔的特點卻是精心刻意、清妙秀遠……這些詩詞風格一直影響到明清詩壇,因此我們在秋瑾的詩詞中也不難找到古代詩風的影響。 因為時間關系就不一一說了,下課后我把這個資料留下來,給大家做個參考吧! 有一點需要強調(diào),對作者的風格有些初步了解,將給我們帶來一定方便。但也應注意,所謂風格,是指詩人寫作的主調(diào),并非沒有例外。大家需要根據(jù)情況靈活運用。 二﹑注意詩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題目﹑背景提示﹑注釋等。這些很重要,有的還可能是理解詩歌的關鍵。 請看下邊一首詩: 近試張水部 朱慶余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單看這首詩的內(nèi)容,好像是寫一個新媳婦準備第一次見公婆時梳洗打扮的心理狀態(tài)的,只有看了題目才知道是作者朱慶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張水部,表現(xiàn)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張水部幫助自己過關的心情的。 再看杜甫的一首詩: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夜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這首詩的題目不但提示了詩的內(nèi)容,還傳達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 再看下邊一首詩: 山行留客 張旭 山光物態(tài)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這首詩如果不看題目,就可能使人錯誤的理解為作者的寫作目的是為了贊揚山中的美景,或勸人留下來欣賞山中美景。只有看了詩歌的題目,才能明白這首詩的寫作用意。 三、借助各種知識和信息,分析詩歌的情與景 詩歌是文學作品中抒情的最好形式,從古到今都是這樣。我們鑒賞詩歌就是要品味出詩歌中所抒發(fā)的情。因為詩歌中的情是隱含在各種描寫中的,不是平白直露的,這就要求我們目的性很明確得去從各個角度剖析詩歌的各種技巧。 例如1998年全國考題詩歌 題李凝幽居 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這首詩里作者寫了草徑、荒園、鳥宿樹、僧敲門、分野色、動云根等物象,為讀者描繪了一幅優(yōu)美靜謐的李凝幽居圖。作者把這些景物描寫的這樣優(yōu)美,其表達的感情是什么呢?----自然是喜愛了。“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我今天暫且離開,以后還會再來,決不負我們共同約定的歸隱的日期),這最后的兩居室恰恰印證了作者在前六行中表達的感情,而這種感情實際上就是從對景物的描寫中分析出來的。 下面大家再看一下1997年的全國題: 望洞庭湖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這首詩的前兩節(jié)寫的是洞庭湖的美麗寧靜,第三句“遙望洞庭山水色”則將山水合起來寫,在此基礎上第四句表達總的印象:洞庭湖好像白銀盤,高大的君山倒映在里邊就像一個小小的青螺。 那么,作者為什么要突出寫這一景象呢?其中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呢? 這就必須要聯(lián)系作者當時的情況了,劉禹錫,22歲中進士之后就在朝廷做官,不久,年輕氣盛的他就和柳宗元等人一起因王叔文改革集團的失敗而被貶到南方。政治上雖遭遇挫折,但他并未屈服。這首詩就寫在他被貶途中。了解了這些,就不難從這首詩中感到詩人浪漫的奇思和寬闊的胸襟了! 由這首詩可知,我們剖析詩歌,既要有分析能力,還要注意聯(lián)系作者及背景等。 再看下邊一首詩: 汴河曲 李益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 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揚花愁煞人。 分析這首詩,就要先了解一下詩人李益!李益是什么時代什么時期人呢?他屬于哪個詩派?其創(chuàng)作有什么特點? 他屬于中唐時期的邊塞詩派,擅長絕句,善寫風景。 在中唐時期,唐朝已經(jīng)逐步走向衰敗,所以,中唐詩人普遍存在一種感時傷今的情調(diào)。 把握住了這些,再來分析本詩的思想感情就有著落了。 “汴水東流無限春”,這情景多么美好呀!但河邊“隋家宮闕已成塵”,兩相對比,巧妙襯托,抒發(fā)了吊古傷今之情。“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揚花愁煞人!”愁就像揚花一樣漫天遍地,怎會不傷人呢?這后兩句作者借勸阻行人抒發(fā)了昔盛今衰的歷史感慨。 再看一下2001年全國題: 賦得暮雨送李胄 韋應物 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這首是我們一看題目就知道是送別題材,自古詩人傷離別,作者在表達離別之情時,寓情于景,以景襯情,產(chǎn)生了極好的效果。你看,在微雨里、在暮鐘里,帆顯得重,鳥飛得慢,“海門深不見”,前景不明朗,“浦樹遠含滋”,連遠遠的江邊的樹都浸在深情的雨水中,更何況是送別的人呢?人自然是“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了。這里的景物描寫有兩個關鍵之處:“帆來重”、“遠含滋”既是寫自然景物,又是寫人的感情。由以上幾首詩的分析可知,我們在鑒賞古詩詞時,分析意境、分析手法、把握感情,都要重視聯(lián)系相關的知識和信息,如:題目、作者、背景材料、末聯(lián)和尾句、詩行中的關鍵字詞等。順便需要說一點的是,詩歌的表達技巧、關鍵字詞的分析這兩個重要的問題需要另外再講,這里僅僅是提到罷了! 四、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和慣用的意象 古詩常用典故,用典故可受到言簡意賅的奇特效果。典故的復習要力求避免艱深難懂,但在平時接觸過的和常識性的一定要注意盡可能多掌握。例如,“青衫司馬”、“豆蔻詞工”、“封狼居胥”、“關河”、“三山”、“樓蘭”等。 例如,閱讀下邊這首宋詞,回答后邊的問題: 如夢令(嚴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 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這首宋詞用了一個著名的典故,他出自誰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這首宋詞寫的是什么事物?抒發(fā)的是什么感情? 回想一下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就知道了“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并由此推知這首宋詞抒寫的是桃花,表達了作者心地高潔,凌越世俗的感情。 古詩中的一些慣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別詩中常用“柳”、“月”、“長亭”等意象,抒愁寫恨詩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表達思念的常用“雁”、“紅豆”等,表現(xiàn)志節(jié)的常用“竹”、“蘭”、“梅”、“菊”等。例如2002年全國高考題就涉及到了這方面的知識: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前人在評價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 做這個題,如果平時有“折柳”這個意象的積累,就容易得多了! 五、注意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 回答古詩鑒賞題,一般字數(shù)不會太多,但答題的內(nèi)容也如一篇議論文一樣,要有論點,有論據(jù),重點明確,順序合理,用語準確,表達到位。如果語無倫次,用語模糊,即使理解對了,也可能丟分。關于用語準確,表達到位,這里我建議大家掌握一些常用的名詞術語: 古代詩歌鑒賞常用名詞術語 評價主旨類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yōu)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語言淺近易懂,主旨深遠。 言簡意豐:語言簡潔,內(nèi)容豐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盡而意無窮: 含蓄蘊藉 委婉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意含而不露,或表達得不明顯,耐人尋味。 分析手法類 卒章顯志:在文章末尾點明主旨。 畫龍點睛:用一兩句精彩的話點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發(fā)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發(fā)的感情、闡發(fā)的思想借助于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出來。 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 開門見山:文章開頭就進入正題,不拐彎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題放在一種事物上表現(xiàn)。 襯托 烘托: 用一個事物來陪襯另一個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強效果。 側面描寫: 對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懷古傷今 借古諷今:追念古代,傷感現(xiàn)實。 起興(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
語言特點類 勾勒:簡潔的語言描寫,介紹事物的大概。 濃墨重彩:描寫詳盡、細膩。 惟妙惟肖:描寫逼真,多指人或動物。 體物入微 窮形盡態(tài)(相):描寫細致入微、刻畫細致生動。 詩情畫意:
議論類 富有哲理 淋漓盡致
語言風格類 行云流水:結構、語言自然流暢。 形神兼?zhèn)洌赫Z言、結構等形式與內(nèi)容主旨都無可挑剔。 簡潔 洗煉(練):語言簡練利落。 淺顯 明白如話:不雕塑飾,不加修飾。 平淡無奇 質(zhì)樸清新 淡雅 詞藻華麗 明快:明白通暢。 沉郁頓挫 蒼涼:低沉、蒼勁、舒緩、悲涼等。 雄健 雄渾:雄壯、強健、渾厚。 文章結構 做鋪墊:在情節(jié)發(fā)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筆:前段為后段埋下的線索。 呼應 照應:前后的互相聯(lián)系。 渾然天成:結構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類 虛實相生:虛,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緊密結合在一起。
其它 構思精巧 新穎 獨樹一幟 別具一格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機杼:有創(chuàng)新,不沿用陳舊的格式、作法。 頗具匠心 感情細膩 感情真摯 躍然紙上 曲折 層次分明 一氣呵成: 瑯瑯上口 因時間關系,這部分內(nèi)容也給大家留下,以后慢慢看吧! 最后,對同學們強調(diào)兩點: 第一、 提高古詩詞鑒賞能力不是聽幾首分析就能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大家平時的鉆研和積累。 第二、 任何老師和資料所講的技巧、規(guī)律都不能死板運用。比如辛棄疾的詞大部分是反映抗金愛國、反對偏安政策的,但也有表現(xiàn)農(nóng)村閑適生活的。所以,同學們一定要根據(jù)情況靈活運用。 下邊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作為結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