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寶是中國獨具特色的文書工具。文房之名,起于我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公元 420--589年),專指文人書房而言,以筆、墨、紙、硯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們譽為“文房四寶”。四寶品類繁多,豐富多彩,名品名師,見諸載籍。四寶以湖筆、徽墨、宣紙、端硯著稱,至今仍享盛名。
文房四寶不僅有實用價值,也是融匯繪畫、書法、雕刻、裝飾等各種藝術(shù)為一體的藝術(shù)品??煞Q筆硯精良,人生一樂。
文房用具除四寶以外,還有筆筒、筆架、墨床、墨盒、臂擱、筆洗、書鎮(zhèn)、水丞、水勺、硯滴、硯匣、印泥、印盒、裁刀、圖章、卷筒等等,也都是書房中的必備之品。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房四寶多為清代名師所作,皇家御用,其用料考究、工藝精美,代表了我國數(shù)千年來文房用具的發(fā)展水平和能工巧匠們的創(chuàng)造智慧與藝術(shù)才能,是文房用具中的瑰寶。

黑漆描金管黃流玉瓚紫毫筆,清,管長16.8cm,帽長8.8cm,帽徑0.9cm
筆頭紫毫制,形似蘭蕊,根部飾黃色毫毛。筆管、筆帽均為竹胎髹漆,黑漆地上描朱繪云龍紋,筆管末端及筆帽兩端分別描金回紋一周。管上端刻陰文隸書題“黃流玉瓚”四字,出自《詩·大雅·文王之什》中的“旱麓”詩:“瑟彼玉瓚,黃流在中?!痹娰澲芪耐跄艹凶鏄I(yè),修德政,恭敬祭祀而得福氣
古人用黑黍釀酒,以郁金草和之,則色黃味香,故稱此種酒為“黃流”,在神祭活動中用以灌地?!坝癍憽眲t是神祭中舀酒之器。“黃流玉瓚”之銘取自古代的禮樂文化,體現(xiàn)了清代宮廷御用筆題銘中所蘊含之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

湘妃竹留青花蝶管紫毫筆,清,管長20.1cm,管徑1.1cm,帽長9.8cm。清宮舊藏
筆管湘妃竹制。管身雕飾留青折枝花卉,飛蝶輕舞于菊、梅之間,紋飾雅致精細。筆管裝紫毫,筆頭為蘭花頭式,此為清代中期以前紫毫筆筆頭的常見造型。

彩漆纏枝蓮紋紫毫筆,清,管長18.7cm,管徑0.9cm,帽長9.1cm。清宮舊藏
筆頭紫毫制,呈蘭蕊形,根部裝飾淺黃色毫毛,是清代流行的毛筆式樣。筆管、筆帽均為竹胎漆藝,黃色漆地上以朱、綠彩繪纏枝蓮,蓮紋漫卷,疏朗有致。筆管末端及筆帽兩端描朱幾何圖案。筆頂、帽口鑲飾象牙。
此筆為清代宮廷的御用之物,纏枝蓮紋甚為精細,寓意子孫綿長。

青玉管碧玉斗紫毫提筆,清,管長17.2cm,管徑1.3cm,斗長2.3cm。清宮舊藏
筆管青玉質(zhì),筆頂端鑲青金石,下端鑲碧玉筆斗。筆斗納束紫毫,筆頭的根部裝飾紅、藍、黃多種染色毫毛。
此筆乃清代制作,筆身光素?zé)o琢飾,質(zhì)瑩潤,色和諧,突出了玉材的自然之美。

青玉龍紋管琺瑯斗提筆,通長31cm,斗徑6.5cm
筆頭褐色,筍尖式。筆管為青玉琢制,管上浮雕龍鳳主題紋飾,兩端分別陰刻回紋、蓮紋為襯,筆頂鏤雕臥螭。管下端鑲纏枝蓮紋琺瑯筆斗,掐絲均勻,釉色純正光潤。
此筆為清代宮廷造辦處制作,集玉雕、琺瑯工藝于一體,制作精美,是罕見的、工藝鑒賞性較為突出的清代毛筆。

竹管經(jīng)天緯地四頭筆,清中期,通長21cm,直徑0.9cm,小筆全長6cm
此筆運用連環(huán)裝插的手法,將兩支雙頭的微型紫毫毛筆共納在一支帶腔的竹制筆管中。筆管上有填藍色隸書“經(jīng)天緯地”四字。
關(guān)于此筆,清人沈初著《西清筆記》記載:“浙省供御之筆……有名經(jīng)天緯地者,管中藏四筆,尚可用,微嫌其鋒短少滯,其余雖飾適于用?!币陨虺踉谇鍖m的任職經(jīng)歷,可知此筆大約的歷史年代、特點及生產(chǎn)地域。
此筆設(shè)計精妙,表現(xiàn)出清代制筆工匠的卓思睿智,是清代毛筆的經(jīng)典之作。

青玉繩紋管提筆,通長28.3cm,斗徑2.9cm
筆頭為褐色筍尖式。筆管青玉質(zhì),浮雕旋轉(zhuǎn)狀繩紋。筆斗壁上陰刻四枚荷瓣,宛如荷花盛開,管頂圓雕的荷苞與之呼應(yīng)。
筆頭與筆管通過金屬連接,筆斗的頸部鑲嵌數(shù)顆紅色寶石及金屬裝飾。此種工藝富有濃郁的痕都斯坦風(fēng)格。筆管的玉色較筆斗略顯淺淡,但工藝風(fēng)格與筆斗渾然一體。
此筆管乃清宮舊藏仿痕都斯坦玉雕風(fēng)格的作品,是清代毛筆藝苑中吸取外來文化的典型之作。

雕漆紫檀木管提筆,筆管長25cm,筆斗長2.5cm
提筆直管無帽,筆管飾紅、醬色雕漆并拼以紫檀木,紫檀斗,筆鋒為貂毫竹筍式。此筆反映了明嘉靖年間雕漆的風(fēng)格。

竹雕云龍管筆,管長9.1cm,直徑1.8cm,帽長6.3 cm
筆竹制,有帽。筆管雕留青雙龍戲珠紋,中部鐫刻陽文隸書“文林便用”四字,頂端鑲嵌螺鈿口圈,頂下長方格內(nèi)刻陰文填藍楷書“萬歷年制”四字款。筆鋒為貂毫葫蘆式。

象牙八仙狼毫筆,管長25.2cm,直徑0.8cm
筆通體象牙管,管身線刻八仙人物圖,線內(nèi)戧墨彩,上端刻仙臺樓閣,隱現(xiàn)于云霧中。筆帽通體線刻“海屋添籌”圖景。管頂端及筆帽上下端均鑲嵌醬紅色染象口。筆鋒狼毫蘭花式,毫直順挺拔,剛力強。

玳瑁管紫毫筆,管長24.3cm,帽長9cm,直徑2.2cm
筆直管,有帽。筆管以玳瑁甲制,是一種珍稀的筆桿。管與帽頂端均鑲嵌鎏金銅扣。制作工細,圓周不見接痕。筆鋒為紫毫葫蘆式,富有彈力,宜書寫小楷。

竹管大霜毫筆,長26.4cm,徑1.3cm
筆竹管。管上端陰文填藍楷書“大霜毫”,字體舒展。頂部貼錦裝飾。筆頭長碩豐滿,鋒光潤,色如霜雪,副毫染為藍、褐、橘三色,層次分明,有斑駁之美。此筆的制作簡約而不失精細。
宋代的《負喧野錄》記載:“韓昌黎為《毛穎傳》,是知筆以兔穎為正,然兔有南北之殊,南兔毫短而軟,北兔毫長而勁,生背領(lǐng)者,其白如雪霜,作筆絕有力?!边@段文字說明,古代用于制筆的兔毫,不僅有紫色、花色的,尚有白色的。“大霜毫”之名是對白色兔毫毛筆的形象稱謂。

白潢恭進天子萬年筆,管長18.8cm
此筆以竹制管,體輕。筆管上方陰識填金楷書“天子萬年”四字,下方綴注填藍楷書“臣白潢恭進”。筆頭以珍貴的紫毫制作,腰部凸隆,似含苞的玉蘭,清人美其稱為蘭蕊式。筆頭的根部有黃色的副毫,可起支撐作用。
“天子萬年”筆是清宮藏毛筆中最具歷史價值的毛筆之一,其題識提示了毛筆的制作時間,也說明了該筆是為恭賀皇帝萬壽節(jié)而進獻的禮品。

檀香木彩畫福壽筆,管長 26cm,直徑1cm
此筆管、帽均采用名貴的檀香木制作,纖直細膩,散發(fā)淡淡的幽香,上以金彩繪壽桃、靈芝、蝙蝠、萬年竹等吉祥紋樣,并飾以朱、綠、絳等色彩。管、帽兩端嵌飾象牙。筆頭紫毫制,根部較細,色淺,至腰部凸隆,色漸深,呈蘭蕊式,此形是紫毫的天然特征所致。
該筆選材名貴,制作精工,是清宮中最具觀賞和使用價值的毛筆之一。

竹管小紫穎筆,管長17.1cm,直徑0.9cm,帽長9.1cm
此筆管、筆帽皆竹制,直而均勻。筆頭選紫毫制成,其形根細腰隆,呈蘭蕊式,筆尖部鋒利透明,此乃湖筆之特征,“小紫穎”之稱由此而得。筆管上端鐫刻填藍楷書“小紫穎”三字。管、帽的頂部貼錦為飾,這是承康、雍時期的裝飾風(fēng)格。
“小紫穎”筆是浙江吳興制作的貢筆,故宮博物院收藏較多。每筆現(xiàn)裝于一錦面紙盒內(nèi),每5件復(fù)共盛于一大錦面紙盒中。據(jù)清人《西清筆記》言,乾隆皇帝甚喜用小紫穎筆。
《清朝宮廷文化展》一書收錄此筆。

琺瑯管羊毫提筆,通長20cm,斗徑2.8cm
筆頭為羊毫長鋒。筆管為銅胎掐絲琺瑯管,飾花卉圖案,淺藍的底色上點染著白、黑、粉諸種琺瑯釉色。圖案的設(shè)計與釉色的應(yīng)用顯現(xiàn)出清代晚期民間琺瑯工藝的風(fēng)格。
筆斗體態(tài)狹長,與筆管相連的曲線舒緩,表現(xiàn)出清代晚期提筆共有的造型特點。此筆是故宮博物院僅藏的琺瑯管毛筆,為傳世極少的品種。

斑竹管玉筍筆,通長30.7cm,徑1.1cm
筆管、帽竹制。表層有褐色斑紋,故稱“斑竹”。管上端陰文填藍、綠色楷書“玉筍”。頂及帽口均鑲象牙。筆頭羊毫制,長鋒造型。
羊毫筆以柔軟、耐久為特點。清嘉慶、道光時期,由于考據(jù)學(xué)盛行,書法風(fēng)格多樣,羊毫毛筆遂因適應(yīng)需求而為文人廣泛接受,并成為浙江湖州(當(dāng)時全國最負盛名的制筆中心)毛筆的主要產(chǎn)品。清代宮廷用筆亦與社會同步變化,清《竹葉亭雜記》載:“御用筆,向皆取紫毫之最硬者方得奏進,……以其不合用,命莫協(xié)揆(時為戶部尚書)以外間習(xí)用者進,試之,取羊毫、兼毫兩種,命仿此制造?!睆难蚝凉P的興起及清宮用筆的變化分析,玉筍筆應(yīng)是清中期之后貢進宮廷的湖州毛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