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進行素質教育,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學生,就不能只用文化成績來衡量學生。雖然有些地方也出臺了綜合素質評價,但還是感覺有的項目不好操作,所以才取長補短,根據實際,采用切實可行,能夠具體操作的原則,制定了下面的辦法,先試行,再修正。 1、學習成績。包含所有文化課的成績,分為期中和期末,以實際最好成績記錄。600分 如果學生分數(shù)超出600分,就統(tǒng)一轉換成600分。學生成績是對學生最主要的考核,所占比例要大。但每一科都是按100分計算,不能偏廢。以考試成績計算,屬于學校評價。 2、學習能力。包含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自主探究、合作與交流等。50分,每項10分。學生自我評價,同學互評,教師評價相互結合,取平均成績,組內進行。 3、道德紀律。以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公民道德規(guī)范基本要求為評價依據。要求遵守班規(guī)校紀、課堂紀律、團隊紀律、法紀法規(guī)。50分,在小組內評價,是自評、互評和師評及家長評價相結合。 4、生活素養(yǎng)。學生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自我管理和具有組織協(xié)調的能力及生活知識和安全意識。50分,同上,此處應注重家長的評價。 5、勞動衛(wèi)生。包括勞動態(tài)度、勞動能力、勞動結果。50分,同上。 6、創(chuàng)新成果。包含參加各類比賽的成績。50分,按照教育局規(guī)定給分,取最高成績,不累加。是學校評價。 7、體育健康。包含身體健康、體育成績、心理健康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表現(xiàn)。50分,體育成績占30分,其余由班主任和體育教師結合給學生具體成績。 8、藝術情趣。包含興趣愛好、藝術技能、藝術成績。50分,其中音樂美術成績占40分,其余由班主任結合藝術教師給分。 9、綜合實踐。包含實驗操作考試、參加社會實踐和信息技術成績及參加社區(qū)服務的評價。50分,實驗操作考試20分,信息技術成績10分,學生所居住社區(qū)提供10分,學生在社會上參加實踐活動的單位提供10分。學生和家長要開具證明。 以上總計共1000分。每學期評價一次,在期末考試前進行,作為畢業(yè)升學的依據。分為自評、互評、師評、家長評價和學校評價。各項根據實際來使用評價方式。凡是各學期平均分達到總分600分以上的可以畢業(yè),否則不予以畢業(yè)。但可以參加文化成績的補考。這個與教育局所規(guī)定的有不一樣的地方,可以變通使用。要重視這一項工作,這體現(xiàn)了教書育人的方向,真正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