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關系與相關關系是說明事物之間聯(lián)系的兩種形式,也是經(jīng)常被人們混淆的兩種關系?;煜蚬P系與相關關系是一種常見的心理誤區(qū),尤其在投資實踐中,因為誤把相關關系當作因果關系而造成決策失誤,招致投資損失的例子屢見不鮮。因此,為了從源頭上消除這種心理誤區(qū),有必要正本清源,詳細剖析這個問題。 一、概念 所謂因果關系,簡單地說,就是A→B。即事件A的發(fā)生導致事件B的發(fā)生。因果關系中最常見的是一因一果,另外還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等形式。 所謂相關關系,顧名思義,就是兩種事件之間有關聯(lián)。在統(tǒng)計學中,兩個隨機變量X、Y之間的相關關系用相關系數(shù)ρxy來表示(∣ρxy∣≤1)。這里所說的隨機變量,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事件的數(shù)學抽象。 若ρxy≠0,則稱X與Y相關:當ρxy>0,稱X與Y正相關;當ρxy<0時,稱X與Y負相關;特別地,當ρxy=1時,稱X與Y完全正相關;當ρxy=-1時,稱X與Y完全負相關;當ρxy=0時,稱X與Y不相關。 注意:完全正相關并不等于因果關系。 三、相關關系 在我們的投資活動中,經(jīng)常要用到相關關系。試舉幾例: 1、西旗兄12月9日在論壇發(fā)貼“話題大討論是股市暴跌的前兆”。 帖子內容如下:“同志們去看看去年911那幾天論壇是不是很熱鬧,結果大盤趁大家吵成一團的時候也毫無抵抗的往下走了!這幾天又出了個岳飛是否民族英雄的大討論,看來大盤又危險了!吵吧,鬧吧,等著看大盤又下一城吧,哈哈!” 西旗兄所說的“問題大討論”與“股市暴跌”之間可能存在著一種相關關系(當然,還有待進一步采樣、驗證),與之相似的還有“高手之爭”、“實戰(zhàn)之爭”等,有心人不妨留意一下。 如果我們深入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每次暴跌之前都是大家最迷茫的時候,多數(shù)投資者在等待和觀望。這種時候,人們的心理是迷茫和焦躁不安的。如果碰巧有什么事件發(fā)生,大伙就會借機宣泄心中的不安情緒。而一旦市場做出方向性選擇,人群便會加入追漲或殺跌的行列。這也意味著,隨著人群不斷加入,使趨勢得到強化,市場慣性會有一段持續(xù)的下跌和上漲。 另外,去年以來這種現(xiàn)象似乎與股市大幅下挫高度相關,原因應該是市場一直處于熊市之中。 2、有關反向指標的問題。 曾經(jīng)有段時間,一旦某個老股民打電話問我大盤還要跌多深,我就知道大盤離見底不遠了。因為他的心理已經(jīng)到了崩潰的邊緣。反過來,一旦該老股民問我還能買點什么,我就提醒自己大盤可能要見頂了。因為貪欲使得他恨不得每一分錢都變成“老母雞”,讓它們呆在股市里“下蛋”。 這里,“老股民的電話”與“股市見頂或見底”就是兩個相關系數(shù)較大的事件。 3、技術分析中的相關關系。 我們常說“量在價先”,這說明成交量的放大與股票運行趨勢的改變存在某種相關關系。但是,我們無法就此認為成交量放大就是價格上漲的原因。因為反例很多。 更普遍的情況,如果把市場的走向簡單地用“漲、跌、盤”三個字來概括,那么我們所做的技術分析的實質就是尋找技術信號(形態(tài)、趨勢、指標等)與市場走向的相關關系。【交易之路www.irich.com.cn § www.irich.info 收集整理】 這是一種重要的思想。 曾經(jīng)看到有技術分析者將行星運動與市場漲跌之間的關系用圖示的方式表出,據(jù)說成功率還很高。對此,本人一直感到很困惑。如果把上述關系視為一種相關關系(不知道有沒有驗證過?),用作決策參考,倒也未嘗不可;但是,如果把這種關系定性為因果關系并據(jù)此決策,個人覺得有失之草率之嫌。 總之,我們應該慎重對待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和相關關系,在考慮事件的相關關系時,應該做深入的思考,至少要問自己幾個問題: 1、存在確定的因果關系嗎? 2、如果不是,存在相關關系嗎? 3、如果是,是正相關還是負相關?相關系數(shù)有多大? 4、如果能確定相關系數(shù),那么如何應用于投資決策? 5、檢驗:樣本容量足夠大嗎?樣本是否經(jīng)過認真、仔細的挑選?推理過程是否正確?結論是否經(jīng)過嚴密的論證? ?。▊€人管見,歡迎交流) 2002/12/11 二、常見錯誤 面對客觀世界的種種不確定性,人們喜歡尋找原因,并將不確定性轉化為確定性,盡管這種轉化往往只是心理上的。這是千古不變的人性的弱點。 我們習慣于將相關關系轉化為因果關系來解釋周圍的事物,而我們探索客觀世界的因果關系也總是從相關關系開始的。懶惰者習慣于匆匆忙忙得出結論,而不是經(jīng)過周密的思考和論證,這就容易導致出錯。常見的錯誤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胡亂確定因果關系。 有個古老的謬誤是:“如果B緊跟著A發(fā)生,那么A一定導致B。” 在這里,或許A是B的因,B是A之果,但更可能的情況是,A和B并不互為因果,而都是第三種因素的產(chǎn)物。 2、小樣本錯誤。【交易之路www.irich.com.cn § www.irich.info 收集整理】 這是一種數(shù)據(jù)“陷阱”。原因在于采樣過少,即使分析和推理過程正確也不一定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3、把相關關系當作因果關系。 許多情況下,變量之間只是存在著相關關系,但是否存在著因果關系仍舊是個未知數(shù)。因此,在明確變量之間確實存在因果關系之前,不宜匆忙下結論。 4、把相關關系當作決策依據(jù)。 對于復雜系統(tǒng)的決策問題,即使某種相關關系是真實的,并有真實的因果關系,我們仍不能憑此做出行為決策。股市是個典型的例子,問題就在于系統(tǒng)的復雜性。 有關相關關系與因果關系的心理誤區(qū)被廣泛應用于有意無意、善意惡意的“欺騙”活動。最常見的騙局,是利用真實的相關關系來支持一個未經(jīng)證實的因果關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廣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