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祠老祠堂要拆?堂里居民報警致工程停工
廈門網(wǎng)[原海峽網(wǎng)] www.xmnn.cn 2007-06-21 15:44 [來源:廈門晚報]

本報訊(文/圖 記者 傅強)工人強拆將軍祠吳氏祠堂屋頂,仍住在屋里的居民報警。昨天上午,將軍祠路54號發(fā)生糾紛。
吳英祠堂位于將軍祠路54號,在174醫(yī)院小區(qū)內。記者趕到現(xiàn)場時,五六名工人正在房頂拆瓦。最外面的房屋,屋頂瓦片已經拆掉一半。此時,祠堂里還住著7戶居民,仍未搬走。祠堂外,有不少醫(yī)院職工在維持秩序。
中午11點半,祠堂內的住戶阻止工人拆屋頂,并報了110,民警趕到后,現(xiàn)場停止了拆除。
現(xiàn)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是要修葺祠堂,并不是要拆。他們指著祠堂墻上的通告說,上面寫著呢。通告說由于吳氏祠堂長年失修,內外墻出現(xiàn)大面積空鼓、脫層、坍塌,屋頂瓦片破碎,部分大梁腐爛,門窗破損,現(xiàn)已成危房。經廈門市文化局文物處同意,我院對吳氏祠堂進行原貌整修改造。請各住戶積極配合,6月20日前自行搬遷。6月20日上午8點半,將直接組織施工隊清除違章搭蓋建筑。落款日期是6月13日。記者看到,房屋里外的墻上,寫著好幾個拆字。
祠堂里住了7戶居民,他們不這么認為。郭先生說:“我們都是174醫(yī)院的職工,他們就是要拆,不是修葺,拆掉后蓋職工宿舍。”許先生說,女兒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電線、電話線、電纜都被剪斷了,家里漆黑一片,孩子無法復習。
對廈門文史頗有研究的市民郭坤聰說:“將軍祠的由來,來源于兩座祠堂,施瑯大將軍祠和吳英祠。施瑯祠在抗戰(zhàn)時毀了,已經找不到蹤跡了?,F(xiàn)在的吳英祠也只剩下一段古墻頂和門外的兩只石獅子。”
他說,吳英是莆田人,當兵出身,英勇善戰(zhàn),后跟隨施瑯東渡,在澎湖參加對劉國軒的戰(zhàn)役,后來當了福建水師提督,被康熙封為“威略將軍”。廈門官紳為表彰他的功績,給他建了祠堂。“上世紀70年代之前,祠堂陸陸續(xù)續(xù)被破壞,只剩下幾間房屋。不過,從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祠堂還有一定的保護價值。”
記者從廈門市文化局文物處了解到,他們已經多次前往查看過。工作人員說:“現(xiàn)在的幾間房屋,已經不是吳英祠堂,而是吳氏祠堂,吳英祠堂早就被毀了。出于對老房子的愛護,最外面的一座,我們的意見是,可以維修,但要保留原狀。里面的房子是簡易搭蓋,比較臟,可以自行處理。”文物處工作人員證實,房子產權是醫(yī)院的,吳氏祠堂也不是文物保護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