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健康體重發(fā)布時間: 2008-07-30 10:53 | 作者: 天涯行客
進食量和運動是保持健康體重的兩個重要因素,應保持進食量和運動量的平衡,使攝入的各種食物所提供的能量能滿足機體需要,而又不造成體內能量過剩,使體重維持在適宜范圍。 健康體重的判斷標準是什么? 健康體重用體質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即BMI指數(shù)來衡量,以權衡身高對體重的影響。計算適用范圍:18至65歲的人士。兒童、發(fā)育中的青少年、孕婦、乳母、老人及身型健碩的運動員除外。 BMI的計算方法: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世界衛(wèi)生組織1997年建議18.5kg/m2~23.9kg/m2為成人正常BMI范圍,小于18.5kg/m2者為消瘦,在24.9kg/m2~27.9kg/m2者為超重,大于等于28kg/m2者為肥胖.體重在健康范圍內者患各種疾病的危險性小于消瘦者. 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BMI的增加大體反映體內脂肪重量的增加,但是對于運動員等體內肌肉比例高的人,健康體重的BMI范圍不一定適用. 如何通過膳食來控制體重? 做到食不過量,就是要吃飽而不吃撐,每天的食量可以參考一下中國居民膳食寶塔的要求 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蔬菜等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可以增加飽腹感,有助于控制食欲.人體的飽食反應對飲料中的糖相對遲鈍,過多的含糖飲料可以使你不知不覺地攝入更多的能量.適量運動可以增加食欲,但增加的進食量常常低于運動的消耗,特別是在運動量較大時,這種相對抑制食欲的作用更明顯。 選擇適當?shù)倪\動 與成年人健康有關的運動形式主要有三類,即有氧耐力運動、肌肉力量訓練和關節(jié)柔韌性練習。有氧耐力運動需要氧氣參與運動中的能量供應,負荷在小到較 大強度范圍內,如步行、騎自行車、慢跑、游泳等。肌肉力量訓練主要針對身體的大肌肉群,采用啞鈴、沙袋、彈力帶、健身器械等。關節(jié)柔韌性練習是通過關節(jié)的 屈曲、伸展、旋轉,可以起到保持或增加關節(jié)的生理活動范圍和關節(jié)活動穩(wěn)定性的作用。 每天的運動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包括工作、出行和家務這些日常生活中消耗較多體力的活動,另一部分是體育鍛煉活動。一方面要養(yǎng)成多動的生活習 慣,每天都有一些消耗體力的活動,用家務、散步等活動來減少看電視、打牌等久坐少動的時間,上下樓梯、短距離走路和騎車、搬運物品、清掃房間都可以增加能 量消耗,有助于保持能量平衡。 建議每天累計各種活動,達到相當于6000步的活動量,每周相當于40000步。應用舉例: 每日基本活動量(2千步)+自行車7分鐘(1千步)+拖地8分鐘(1千步)+中速步行10分鐘(1千步)+太極拳8分鐘(1千步)=每天活動6000步。 市區(qū)公共汽車站的間隔一般為500米~700米,兩站路就會超過一千步,多者可以達到2千步。 控制好運動強度 一般健康人可以通過運動時心率來控制運動強度。中等強度的運動心率一般應達到150—年齡(次/分鐘),最好不要超過170—年齡(次/分鐘),如果你40歲,那么你運動時的心率應控制在110~130次之間。對于老年人,主要應根據(jù)自己的體質和運動中的感覺來確定強度。 注意事項: 1.如果你日常很少活動,歲數(shù)在中年以上,計劃鍛煉前應做必要的檢查 2.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骨質疏松、骨關節(jié)病等患者參加鍛煉應咨詢醫(yī)生 3.每次鍛煉前應先做些伸展活動,鍛煉開始應逐漸增加用力 4.根據(jù)天氣和身體情況調整當天的運動量 5.運動后不要立即停止活動,應逐漸放松 6.日照強烈出汗多時適量補充水分和鹽 7.步行跑步應選擇安全平整的道路,穿合適的鞋襪 8.肌肉力量鍛煉應避免阻力負荷過重,應隔日進行 9.運動中如果出現(xiàn)持續(xù)加重的不適感覺,應停止活動,及時就醫(yī)。
本文摘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內容有改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