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乎是山,五峰并列,負勢競豪,爭高直指,欲上天昴②。觀乎是峰,煙波茫茫,云水澹澹,突立崢嶸,天真未鑿。偉哉美哉!碧玉為妝,云霓為裳;嘉樹婆娑,仙鹿翱翔。雄哉壯哉!騷人歌詠,古今傳揚;行者擊節(jié),游客徜徉。 觀乎是市,指山為城,依山建樓,傍水設鋪,翠屏蒼林,世外桃源!觀乎是城,山高水長,山明水秀,山光水色,華廈誰儔?論者稱道,無愧為“山水城市、園林城市、生態(tài)城市”;識者盛贊,何處覓“森林別墅、天然氧吧、翡翠山城”? 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天地氤氳,瓜瓞綿延。考之三代以前,地處荒服之外,時為駱越分野③,今之山民乃是海島先民。溯源太古,山史悠久,是以《禹貢》職方不書④,只憑結繩刻木記事。及至漢武開疆設郡,窮域才入九州版圖,世人始嘆滄海明珠。有誰知,儋耳人、珠崖人系史前黎族兩大部落,廣幅布、吉貝布即洪荒奇甸島夷卉服。 黎山富庶兮,嶺表楠木秀,幽谷芝蘭香,膏壤蕉果碩,沃野菽粟熟。“海南屋脊”上,陸軍松、雞毛松、竹葉松號稱“植物巨人”;熱帶雨林間,過山龍、爬山虎、纏樹藤堪稱“叢林殺手”。“綠色寶庫”里,穿山甲、白鷓鴣、七色鳥繁衍棲息;珍稀動物中,眼鏡蛇、金銀蛇、青竹蛇曠世稱奇。黎民勤勞兮,鉆木取火種,露天燒陶罐,茅蓋船型屋,酒釀山蘭秫。黎家女蘭心蕙質兮,黎錦服飾燦若云霞;黃道婆匠心獨具兮⑤,“松江棉布衣被天下”。 黎山可游兮,香車馳國道,寶馬穿密林,席宴“五色飯”,節(jié)慶“三月三”⑥。山城藏“三寶”兮,山參、靈芝、沉香,黎藥益壽延年;山民佩“三寶”兮,鉤刀、腰簍、粉槍,黎胞敝帚千金。打柴舞、舂米舞、燈心舞,舞娘姿容妙曼;砍山曲、踏屋曲、鬧酒曲,黎曲響遏行云。木臼、木碗、木盆,“獨木器”樸拙粗獷;口弓、鼻簫、唎咧,古黎樂余音繞梁。山城可居兮,村野設“隆閨”,山寨筑“干欄”。前者實為“女兒房”,時尚名之“原始公寓”、“愛情鳥巢”;后者俗稱“船型屋”,行家譽為“建筑原點”、“住宅極品”。 追往昔,“土舍土官”擅行科斂,土著黎民火熱水深。“議棄珠崖”,賈捐之危言聳聽,嫁禍黎庶釣譽沽名;“刻箭相約”,符南蛇揭竿而起,“三州十縣聞風響應”⑦。大唐雖號盛世,惠政清風兮竟不恩澤鄙僻;李復雖鎮(zhèn)瓊州,拜表上書兮僅是統兵調停⑧。海忠介奏開通黎峒十字路之疏,馮子材鐫“手辟南荒”摩崖石之刻⑨。俱往矣,解放黎山,“白沙起義”創(chuàng)建五指山根據地⑩;建設黎山,改革開放譜寫翡翠城新篇章。 看今朝,黎山披錦繡,黎水泛春暉;田疇出特產,市場售品牌。喜山城,規(guī)劃有雄才,發(fā)展定大略;民族大團結,山城更和諧。樂山城,農舍兮醪酒舊醅,村寨兮賓客方歸;社區(qū)兮南腔北調,商肆兮財源似水。頌山城,英雄花、木棉花烈焰千樹,村亦醉來寨亦醉;五指山、翡翠城彤云萬里,山亦醉來城亦醉。贊山城,生態(tài)省夸生態(tài)市,健康島譽健康城;五指山唱幸福歌,翡翠城慶歡樂節(jié)。 歌曰:五指山可游可登兮,鳶飛戾天者望山而息心。翡翠城可寓可籍兮,經綸世務者入城而忘返! 注釋: ①炎天漲海:丘?!赌箱槠娴橘x》稱:海南“其地在炎天漲海之外,荒僻鄙陋。” ?、陉?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垴樤?據考古證實,距今3000~7000年前,南方“駱越人”遷入海南島,成為黎族祖先。 ?、苈毞?官名,明有職方司,掌天下之輿籍。 ?、蔹S道婆:宋末元初棉紡織技術革新家,松江府烏泥涇(今屬上海)人。流落崖州(今三亞)40余年,學習黎族棉紡織技術,返家后教鄉(xiāng)親改進紡織工藝,推動了長江流域棉紡織業(yè)的發(fā)展。 ?、尬迳?苗家風味米飯。用紅、黑、藍、黃、白五色糯米分層置香木桶中,隔水蒸熟而成。三月三:黎族、苗族的傳統節(jié)日。每年農歷三月初三,男女老少聚集一起,載歌載舞,祈平安求幸福。 ?、咦h棄珠崖:漢元帝初元三年(前46)春,珠崖郡山南縣反,元帝采納待詔賈捐之的建議,下詔罷珠崖郡。符南蛇:明朝黎族起義首領。因不堪官府盤剝,率民反抗,“刻箭相約,三州十縣聞風響應”。 ?、喟荼砩蠒?唐貞元五年(789)十月,嶺南節(jié)度使李復向朝廷上《收復瓊州表》。其文云:“臣竊觀瓊州控壓賊洞,若移鎮(zhèn)軍在此,必冀永絕奸謀……”。 ⑨海忠介:即海瑞,曾向嘉靖皇帝上《平黎策》和《平黎疏》。馮子材:清末軍事將領。曾奉命進軍山區(qū),招撫黎民,主持修筑五指山十字路,并勒石題字。 ?、獍咨称鹆x:1943年8月12日,黎族首領王國興領導“白沙起義”,為瓊崖縱隊創(chuàng)建五指山中心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作者簡介: 蒙樂生,男,1947年11月生,海南瓊海人,副研究員,海南旅游發(fā)展研究會鄉(xiāng)土文化研究專業(yè)委員會主任。 瀑布 寶價作 五指山城市新貌 尹秋艷攝
百城賦,妙筆生輝好文賦。好文賦,壯我山河,激情永注。古往今來多建樹,更有改革開新路。開新路,科學發(fā)展,小康共處。 ——黑龍江哈爾濱讀者 何慶云 敬啟讀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