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個民族的傳說中,巨人幾乎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從希臘神話「奧得賽」里英雄俄底修斯在海島上遇到的獨眼巨人,格林童話里「杰克的豌豆」與巨人,一直到格列佛游記里的「大人國」,許許多多的故事都描述巨人這樣的生命。十八世紀以后,隨著近代人類學的研究發(fā)展,這一類的傳說漸漸地消失,現(xiàn)在大家都說這些只是故事傳說,不可盡信。然而,從一些關于巨人的考古化石發(fā)現(xiàn),讓人不禁重新思考,「傳說」是否僅僅是傳說? 南美洲神秘的ICA石雕在南美洲蘊藏著許多令人好奇又不知其解的古文明遺跡。其中,在著名的秘魯納斯卡平原北部有一個叫ICA的小村莊,在附近的小山中,一批雕刻著圖案的石頭在ICA河決堤時開始大量地被人發(fā)現(xiàn)。 秘魯?shù)目ú祭桌┦繌?/span>一九六○年代開始研究ICA石頭,在他私人的ICA石頭博物館里收集了11000顆石頭。這些珍藏在卡布雷拉博士的博物館里的石頭,根據(jù)推測可能有上千年的歷史,上面雕刻著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圖畫。在這些圖畫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人與恐龍生活在一起的情況,恐龍像是一種家畜,或是當時人們馴養(yǎng)的動物??茖W家認為恐龍早在一億多年前就消失了,那么這些圖畫究竟是誰雕刻上去的? ![]() 其中的一顆石頭上刻著一幅圖,一個驚慌的人被一只暴龍(Tyrannosaurus Rex)追著跑,他很害怕地向前跑。這個暴龍跟我們在電影「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看到的暴龍是一樣的,是一種站立的恐龍,后腿非常強壯有力,而前面的手又小又短,看起來跟牠龐大的體積很不相稱。 由這張暴龍追著人跑的雕刻,我們想到兩種可能性: 我們現(xiàn)在知道恐龍的模樣,是專家在挖掘出恐龍化石后,經(jīng)過仔細地分類整理,然后以復原的方式拼湊出原來的骨架,再根據(jù)合理的推測而描繪出恐龍當年的樣子。因此第一種可能性是:這些雕刻ICA石頭的人,具備與現(xiàn)在科學家同等的知識,可以藉由復原化石,繪制出恐龍的形態(tài)。 另一種可能性就是:當年曾經(jīng)有人類與恐龍生活在一起! 不管哪一個想法是對的,得到的結(jié)論同樣驚人。因為這些石頭上雕刻的圖畫太令人費解,怎么會把恐龍跟人畫在一起呢?
![]() ICA博物館的石頭上刻著一個驚慌的人被暴龍追著跑(圖片提供:Dr. Don Patton) 再看看另一塊石頭,上面雕刻的是一只三角龍(Triceratops)。這種恐龍長得很像巨型的犀牛,以頭部的三支角得其名。圖里雕刻的是一個人騎在三角龍的背上,手里拿著像斧頭一樣的武器揮舞著。在另一塊石頭上,我們還看到一個人騎在翼龍背上。幾乎比較著名的恐龍類型在這些石頭雕刻里都有出現(xiàn),而且還似乎跟雕刻石頭的這些人的生活有密切關系。 ![]() ICA博物館的石頭上刻著人騎在三角龍的背上(圖片提供:Dr. Don Patton) 仔細地比較這些石雕,會發(fā)現(xiàn)一個更令人驚訝的事實。在這些石雕中,人與恐龍的身高比例差不多少。以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的暴龍化石為例,暴龍身高約有三層樓那么高,在「侏羅紀公園」電影里我們可以看到暴龍是非常巨大的,一腳可以把人踩扁。我們看所有的石雕里,恐龍雖然還是比人大,但比例并不懸殊,三角龍對于騎的人來說,好像是現(xiàn)在人與牛的比例。 首先我們仔細量一量剛剛看過的暴龍追著人跑的石雕。根據(jù)資料,暴龍一般身長12公尺,按照圖上這個幾乎是直立站立的暴龍來算,它的尾巴占了三分之一的長度,也就是說它的高度是剩下的三分之二也就是8公尺。按照圖上的比例,這個ICA人他的身高應該有5公尺的高度。我們也把現(xiàn)代人的身高高度放在旁邊比較,是不是小了一號呢?
![]() 雕刻ICA石頭的人是巨人? (圖片提供:Dr. Don Patton) 另一張騎著三角龍的戰(zhàn)士圖我們也量一量人與恐龍的大小比例。一般的三角龍身高是4.5公尺。按照圖上的比例,這個戰(zhàn)士身高也有4公尺以上。以現(xiàn)代人的身高騎這樣的恐龍是有點兒太大了。
![]() 騎恐龍的戰(zhàn)士也很高大(圖片提供:Dr. Don Patton) 除了雕刻在石頭上的平面圖之外,卡布雷拉博士也在ICA地區(qū)找到許多與恐龍有關的立體雕塑。在這些雕塑中,同樣呈現(xiàn)出人與恐龍共處的情境,而且更生動地展現(xiàn)出當時人類與恐龍的大小比例。
![]() 卡布雷拉博士手里握著在ICA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雕塑恐龍像(圖片提供:Dr. Don Patton & Dennis Swift) ![]() 雕塑恐龍像生動地表現(xiàn)了人與恐龍的比例(圖片提供:Dr. Don Patton & Dennis Swift) 這個想法雖然乍聽之下讓人有點難接受。然而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生活在二億八千萬年前的一種古蜻蜓,學名叫做Meganeura Monyi,牠的雙翼展開有70 公分寬。又比如說,恐龍時代有些蕨類的體型相當巨大,最大型的種類甚至比恐龍還高大 (約30 公尺高)?,F(xiàn)代的蕨類大多是矮個子,只有樹蕨類較高大,但高度卻遠不如它們的老祖先。過去在恐龍生活的年代曾有這么巨大的蜻蜓與蕨類植物,那么如果那時也同時存在人類,是否也會比今天的人類高大呢? 下面我們再看看巨人存在的一些證據(jù)。 特大號的大腿骨及腳印一九五○年代后期,人們在土耳其東南方的幼發(fā)拉底山谷(Euphrates Valley)發(fā)現(xiàn)了許多的巨大骨頭化石。經(jīng)調(diào)查證實與人的骨頭十分近似,只是比例出奇地大。其中的一個人大腿骨化石,長達1.2公尺。依照這個比例推算,這個「人」的身高有5公尺,真的稱其為巨人一點也不為過。
![]() 現(xiàn)代人站在有著1.2公尺長的大腿骨的巨人面前,比例相差懸殊,甚至還不到巨人腰的高度。(圖片提供:Joe Taylor) 以下這兩張照片里的腳印是不是大得嚇人呢?第一張照片里的腳印足足有42英吋(107公分)長,腳后跟寬11英吋,腳趾頭長8英吋,寬6英吋。第二張照片是杜赫地博士(Dr. C. N. Dougherty)在他的書「巨人之谷」中展示的在美國堪薩斯州發(fā)現(xiàn)的巨大腳印,也同樣驚人,估計若真的是巨人腳印的話這個人大約高25英呎(7.62公尺)。
![]() 巨大的腳印化石(圖片提供:Henry Johnson)
![]() 美國堪薩斯州發(fā)現(xiàn)的長達近90公分的巨人腳?。▓D片提供:Floyd M. Gurley) 各地的巨人傳說另一個相似的發(fā)現(xiàn)在美國。印地安人有一個傳說,在很久以前,曾經(jīng)有一種紅發(fā)巨人族,身材十分巨大,也十分地兇悍,印地安人的祖先,經(jīng)過了長年的征戰(zhàn),才把巨人趕走。這些巨人居住在美國內(nèi)華達州垂發(fā)鎮(zhèn)西南方35公里處,一個叫做垂發(fā)洞(Lovelock Cave)的山洞。這個傳說人們起初并不重視,直到公元一九一一年,礦工在挖掘垂發(fā)洞的鳥糞之后,發(fā)現(xiàn)一具巨大的木乃伊,身高達2.2公尺,紅色頭發(fā),才引起考古學家的興趣。 這個發(fā)現(xiàn)揭露之后,學者們想到了印地安人古老的傳說,并且開始調(diào)查。加州柏克萊大學與內(nèi)華達歷史學會派出人員前往調(diào)查,山洞已經(jīng)因為開礦造成了破壞,勞德只找到了一些印地安人的遺物。接著,垂發(fā)鎮(zhèn)的采礦工程師李德與其它人員測量了挖掘出的一些股骨長度,發(fā)現(xiàn)股骨所屬的那些人,身高可達2~3公尺。在同一個地方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紅發(fā)。這些骸骨直到現(xiàn)在還被內(nèi)華達州的亨波特博物館(Humboldt Museum)收藏。 在馬來西亞的沙勞越一帶,也流傳著巨人的傳說,二十世紀初,有人在沙勞越的密林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巨大的木棒,這些木棒長達2.5~9公尺,據(jù)說是巨人使用的工具。 在人類漫長的發(fā)展史上,是否有巨人存在過?如果沒有,那么在土耳其與垂發(fā)洞發(fā)現(xiàn)的巨大骨骸是怎么回事?如果有,后來他們又到哪兒去了呢? 古籍里關于巨人的記載《太平廣記》第四百六十三卷(禽鳥篇)中記載:西晉永嘉二年,有鹙鳥聚集在始安縣。被木箭射穿,鐵箭頭六寸半長,以箭頭箭長來推算,這個射獵的人身高能有一丈五六尺高。 「一丈五六尺」也就是約4公尺長,這個射手應該是個巨人。 原文:晉永嘉二年,有鹙集于始安縣,木矢貫之,鐵鏃,其長六寸有半,以箭計之,其射者當身長丈五六尺。 ICA 石雕vs.那斯卡平原上的巨畫最后我們來看一看這兩張圖。一張是ICA石雕,一張是那斯卡平原上的巨畫。在ICA石頭上,雕刻著與那斯卡平原上的巨畫幾乎一樣的猴子圖。雕刻石頭的藝術家是否也是那斯卡巨畫的作者?難道令人費解的那斯卡巨畫也是巨人所畫? ICA石雕上的猴子圖 那斯卡的猴子圖(圖片提供:Peru Expeditions)
以上的一些證據(jù),分開來都是一些不解之謎。然而綜合起來看,真的是十分耐人尋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