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中文字幕,成人四区在线观看
360doc--zd山笑的文章
http://www.qqstock.cn/rssperson/8525870.aspx
360doc (http://www.qqstock.cn)
zh-cn
360doc--個人圖書館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自序、前言
http://www.qqstock.cn/content/25/0430/07/8525870_1152401888.shtml
2025/4/30 7:23:57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自序、前言。這是寫中國政治制度史之第二因。中國歷史上考試與選舉兩項制度,其用意是在政府和社會間打通一條路,好讓社會在某種條件某種方式下來掌握政治,預聞政治,和運用政治,這才是中國政治制度最根本的問題之所在。其他還有如學校制度、教育制度等,也很重要,但還是僅想單從此四個范圍,來指陳歷代政治制度的沿革,純從歷史事實上來比較它的好壞,根據(jù)當時人的意見來說明它的得失。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漢代(2)
http://www.qqstock.cn/content/25/0430/07/8525870_1152401857.shtml
2025/4/30 7:22:59
可見皇帝世襲,是政府法理規(guī)定。再就另一點說,原先尚書只是皇帝的內(nèi)廷秘書,而內(nèi)廷諸職,又隸屬于御史中丞,現(xiàn)在皇室又另有一個代表人,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輔政名義來掌領皇帝的秘書處,他不讓外面宰相知道皇室事,他卻代表皇室來過問政府事,如是則皇室超越在政府之上,那豈不是要出大毛病?六、小結(jié)1、從政府組織講漢代制度,將政府和皇室劃分,將宰相和皇帝并列,這不能說全出于帝王私心,也不能怪他們安排得未盡妥帖。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唐代(1)
http://www.qqstock.cn/content/25/0430/07/8525870_1152401803.shtml
2025/4/30 7:22:00
(3)尚書省長官為尚書令。(三)中央最高機構政事堂1、政事堂源起中書省擬好命令送達門下省,如遇門下省反對,涂歸封還,如是,則此道命令等于白費,即皇帝之“畫敕”亦等于無效。如果尚書省長官不出席政事堂會議,則尚書省也就無法參與行使決定和發(fā)布命令的權力,故唐人視中書、門下為真宰相。(四)尚書省與六部國家一切最高政令,一經(jīng)政事堂會議決定后,便送尚書省執(zhí)行,尚書省是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機構。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唐代(2)
http://www.qqstock.cn/content/25/0430/07/8525870_1152401750.shtml
2025/4/30 7:21:04
(二)唐代賬籍制度1、賬籍制度保障租庸調(diào)制推行均田制是從北魏至初唐實行的一種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時間維持得并不久,而且推行也并不徹底。(2)兩稅制之實行,遂不再有全國田租額一律平等的現(xiàn)象中國歷史上的田賦制度,從井田制到租庸調(diào)制,全國各地田地的租額,都是先規(guī)定了定額,然后政府照額征收,如漢制規(guī)定三十稅一,唐制則相當于四十而稅一,這在全國各地,一律平等,無不皆然。而兩稅制規(guī)定的田租額,則像是量出為入。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宋代
http://www.qqstock.cn/content/25/0430/07/8525870_1152401712.shtml
2025/4/30 7:20:01
皇帝的體統(tǒng)尊嚴不如宰相,也易使皇帝與宰相之間產(chǎn)生猜疑。宰相發(fā)命令,副宰相御史大夫則幫他監(jiān)察。散朝后,皇帝另和宰相從容討論,這時候旁人不得參加,而門下省的諫官們常隨從宰相參加列席。御史大夫監(jiān)察政府百官,諫官不監(jiān)察政府,他只糾繩皇帝。即這些諫官,不準宰相任用,也不屬于宰相,—— 對皇帝才稱諫。所以由皇帝親擢的諫官,不糾繩天子,轉(zhuǎn)為糾繩宰相,宰相說東,他們便說西,總是不附和,以示“諫”之責。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明代(1)
http://www.qqstock.cn/content/25/0430/07/8525870_1152401684.shtml
2025/4/30 7:19:13
因為皇帝秘書處的辦公地點在內(nèi)廷,當時稱為內(nèi)閣,秘書們便稱為內(nèi)閣學士或內(nèi)閣大學士。(三)明代太監(jiān)制度1、太監(jiān)弄權之緣起皇帝和內(nèi)閣日常不照面,皇帝有事交與太監(jiān),再由太監(jiān)交給內(nèi)閣;當時反對張居正的人認為,部(六部)院(都察院)長官,分理國事,只受皇帝節(jié)制,張居正作為內(nèi)閣大學士,只是皇帝私人顧問,只需在皇帝面前,“從容論思”,不該借著與皇帝的師生之誼,正式出面干涉部院,那是越權。最注意的是明代廢宰相一事。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明代(2)
http://www.qqstock.cn/content/25/0430/07/8525870_1152401654.shtml
2025/4/30 7:18:21
(一)進士與翰林院1、進士及第(1)唐宋兩代的考試,由民間先向地方政府呈報,由地方送上中央,這些人就叫進士。2、翰林院(1)明制,進士及第后,留在中央政府讀書,由中央派一個資格老的前輩進士出身的人來教。(2)明代,極看重進士與翰林,不是進士、翰林就不能做大官。(3)翰林制度的益處。明清兩代進士翰林制度,卻可培植些人才。就土地制度和租稅制度論,此兩項制度之互相配合,及其互相牽動影響之處特別大。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清代
http://www.qqstock.cn/content/25/0430/07/8525870_1152401615.shtml
2025/4/30 7:17:27
此種政權,稱之為部族政權。2、部族政權與士人政權的比較(1)部族政權。3、部族政權代替士人政權部族政權,是用元代的蒙古人與清代的滿洲人來代替讀書人,成為當時政權的實際掌握人。三、清代部族政權下的政府(一)清代中央政府清代政治,和中國傳統(tǒng)政治不同,因它背后是一批特別擁護皇帝,與皇帝同部族的滿洲人。他不曉得在皇帝背后還有一個力量在擁護,在支持,就是皇帝的部族——滿洲人在擁護這皇帝,皇帝才能專制。
-
【說歷史】歷代政治得失之秦漢篇(上)
http://www.qqstock.cn/content/25/0430/07/8525870_1152401571.shtml
2025/4/30 7:16:20
這一時期的政治結(jié)構,中央政府組織機構設“三公九卿”,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稱“三公”,丞相是政府首腦,統(tǒng)管全國政務,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jiān)察。然而御史大夫又對丞相負責,主要職責是協(xié)助丞相監(jiān)督中央政府下發(fā)的一切行政事務施行,也就是說,他并不能對政府首腦丞相進行制衡,反而要在丞相的指導下開展工作。另外還有大司農(nóng)管全國田賦稅收,廷尉管刑名,九卿都對丞相負責,聽從丞相指令,日常向丞相匯報。
-
【說歷史】歷代政治得失之秦漢篇(下)
http://www.qqstock.cn/content/25/0430/07/8525870_1152401531.shtml
2025/4/30 7:15:25
又譬如太仆,名義上是皇帝的車夫,皇帝富有四海,只要是皇帝能去的地方,交通道路都歸他負責,他此時要站在皇帝的角度去規(guī)劃全國交通,并通過中央行政體系指揮全國郡縣執(zhí)行,這時候他的職權就從一個車夫延伸到全國交通部長了。最后看漢代的人才選拔制度,武帝以前,皇帝要求高級官員把自己的子孫送到內(nèi)廷充當郎官,一方面是出于人才選拔干部儲備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皇帝要籍此與各級官員結(jié)成親密的利益聯(lián)盟。
-
【說歷史】歷代政治得失之隋唐篇(下)
http://www.qqstock.cn/content/25/0430/07/8525870_1152401434.shtml
2025/4/30 7:13:32
分設左右御史,左御史負責監(jiān)察中央政府機構,右御史負責監(jiān)察地方政府。刺史顧名思義,是替朝廷刺探地方政務的意思,原為御史大夫所派遣低級別官員,然而到了地方,因為本身代表中央,地方官員在施政時,往往要先行詢問以保證“政治正確”,久而久之,不免代替地方領銜政務,于是漢朝的監(jiān)察官刺史就變成了唐朝的地方官州刺史。唐朝御史臺將地方州縣分為十道,每道派遣常駐監(jiān)察官一名,稱為觀察使,也就是觀察地方政務的意思。
-
【說歷史】歷代政治得失之兩宋篇(下)
http://www.qqstock.cn/content/25/0430/07/8525870_1152401373.shtml
2025/4/30 7:12:20
【說歷史】歷代政治得失之兩宋篇(下)而在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上,宋朝創(chuàng)造性地消滅了全部地方官員,但是皇帝對這些派到地方“知某府某縣事”的中央官員,也擔心他們犯屁股決定腦袋的毛病,故在御史臺的監(jiān)察制度上,對唐制又進行了修改。由于北宋時期地方承平已久,配軍常作苦役使用,開挖漕河,修筑道路,工期既長且辛苦,又無額外報酬,所以軍中逃跑者甚多,地方政府為防范配軍逃跑,常在其臉上刺字,民間稱之為“賊配軍”。
-
【說歷史】歷代政治得失之兩宋篇(上)
http://www.qqstock.cn/content/25/0430/07/8525870_1152401301.shtml
2025/4/30 7:11:17
這三個司職能相當于今天的財政部,所以,自宋太祖起,三司剝離尚書省,獨立向皇帝負責,行政上與尚書令平級。其用意也很明顯,皇帝授權“考課院”所取之士,就是名正言順的“天子門生”,如果還需要吏部給出實習鑒定,顯然是又將人事權交還給尚書省的堂官,是犯了右傾投降主義。唐朝的諫官出自御史臺,宋朝獨立成為諫臺,唐朝的諫官負責替皇帝“拾遺”“補闕”,多少還帶點規(guī)勸皇帝的意思,宋朝的諫官則是替皇帝罵政府罵百官的。
-
【說歷史】歷代政治得失之明代篇(上)
http://www.qqstock.cn/content/25/0430/07/8525870_1152401224.shtml
2025/4/30 7:10:02
【說歷史】歷代政治得失之明代篇(上)秘書的辦公場所在文淵、東閣兩閣,這些秘書便稱為“內(nèi)閣學士”,皇帝以一己之力管盡天下事,自然秘書機構就越來越臃腫,兩閣裝不下,后又在宮中增設中級、建極、文華、武英四殿為內(nèi)閣辦事處,如此龐大的秘書班子,總得有人負責日常組織協(xié)調(diào)吧?這樣一看,明朝的政治體制有點類似于現(xiàn)代西方國家的君主立憲制,“內(nèi)閣首輔”帶領閣員們履行中央政府管理職能,而皇帝賦予內(nèi)閣行政的合法性。
-
【說歷史】歷代政治得失之明代篇(下)
http://www.qqstock.cn/content/25/0430/07/8525870_1152401108.shtml
2025/4/30 7:08:41
明朝的東林黨代表整個士族階層的政治利益,而與皇帝和“閹黨”分庭抗禮。也可以說,是皇帝一手造就了東林黨,皇帝啟用“閹黨”和龐大的特務組織,試圖使江山永固,客觀上卻將士族逼上了政治舞臺。政府官員和士人以地域為特征進而結(jié)成更加穩(wěn)固的利益集團,自此,東林黨瓦解,而浙黨、楚黨、齊黨紛起,在眾多黨派的政治利益面前,內(nèi)閣已完全失去主導行政的能力,中央政府形同虛設,皇權、相權皆敗于黨權。
-
【說歷史】歷代政治得失之清代篇(上)
http://www.qqstock.cn/content/25/0430/07/8525870_1152401054.shtml
2025/4/30 7:07:44
滿清立國之后,歷朝皇后以及皇帝最重要的嬪妃,均來自于漠北草原的蒙古貴族,歷代皇帝的身體里,至少都流淌有一半蒙古民族的血液。滿洲、蒙古族、漢包衣之間的通婚,實際又將傳統(tǒng)意義上的民族部落衍變?yōu)檎尾柯?,由滿漢之別衍變?yōu)槠烀裰畡e,在旗與否,是一種明顯的政治身份。內(nèi)閣仍司票擬之職,但票擬的組織、論證、審閱、核發(fā)工作全由皇帝一人承擔,故有清一代的皇帝,可以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群體。
-
【說歷史】歷代政治得失之清代篇(下)
http://www.qqstock.cn/content/25/0430/07/8525870_1152400982.shtml
2025/4/30 7:06:36
軍隊不屬于國家,自然不用對政府負責,反而成為影響和虢奪政府行政權的政治勢力,譬如清代地方政府,最高行政長官既不是政府首腦布政使,也不是中央監(jiān)察官巡撫,而是統(tǒng)領八旗和綠營的總督。譬如明代鼎鼎有名的浙直總督胡宗憲,即是政府為了平息東南沿海的倭患而委派,其實際官職是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都御史,負責事項是總督南直隸、浙江、福建三省軍務,剿滅倭寇,一旦這項工作完成,則總督差事即行交解。
-
帝國的燦爛——1大隋開基
http://www.qqstock.cn/content/25/0430/06/8525870_1152400649.shtml
2025/4/30 6:59:39
三人勾結(jié)在一起迫害太子楊勇,由于獨孤皇后對太子強烈不滿,天天給楊堅吹枕邊風,再加上楊堅本身對楊勇也不滿,最終于公元600年廢掉太子楊勇,立晉王楊廣為太子。公元602年,楊堅病重,楊廣入宮探病,看上了父親楊堅的后妃宣花華夫人,一時忘乎所以,強行對母妃無禮,宣華夫人稟報給楊堅,楊堅大怒,要廢掉楊廣,但皇宮已經(jīng)被楊廣控制,楊廣見事情敗露,索性弒父,自己提前登基。隋文帝楊堅公元581登基,在位24年,公元601年善終。
-
帝國的燦爛——2楊廣登基
http://www.qqstock.cn/content/25/0430/06/8525870_1152400596.shtml
2025/4/30 6:58:29
楊廣三次巡視揚州,不少朝臣上表勸諫,都被楊廣拒絕諫,大臣也被斬首,太子楊昭中途病死,楊廣也照例巡行四方。而朝廷禮部把相關報告上奏給楊廣以后,楊廣大喜道:此人文武全才,智勇無雙,理應大賞。楊廣而且征派數(shù)百萬百姓修筑長城,圍困榆林,宰相高穎,賀若弼多次建議不可濫用民力,由于二人當初支持原太子楊勇,楊廣新仇舊恨一起算,就把二人戶滅九族,突厥首領啟民可汗到長安朝拜楊廣的時候,楊廣為了顯示大國風范。
-
帝國的燦爛——3楊廣征高麗(上)
http://www.qqstock.cn/content/25/0430/06/8525870_1152400552.shtml
2025/4/30 6:57:27
公元610年,尚書仆射裴矩上表,提請楊廣攻打征伐高麗,裴矩為何提議攻打高麗,實在讓人費解,裴矩此人文武雙全,楊廣當晉王的時候,裴矩在立太子的問題上,裴矩比較中立,沒有太多的側(cè)重,而且裴矩帶領三千老兵攻克建康。楊廣自覺顏面受損,為了找回臉面,楊廣于公元603年開始二伐高麗,討伐高麗大軍的還在半路上呢??梢哉f,平定楊玄感造反,楊廣做的很好,不到兩個月就在杜原一戰(zhàn)戰(zhàn)敗楊玄感之亂,楊玄感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