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阜村人口推算 根據(jù)民國(guó)三十七年宗譜的記載,截止1948年3月,石阜村方氏人口推算如下: 世別 | 氏輩 四房|其他 | 丁 | 女 | 合計(jì) | 三代同堂 累計(jì) | 備註 | 一 | 璿 | 1 | 1 | 2 | | 男女比例按1:1 | 二 | 雅 | 1 | 1 | 2 | | 雅九 | 三 | 千 | 2 | 2 | 4 | 8 | 千三、千四 | 四 | 萬(wàn) | 4 | 4 | 8 | 14 | 1、千三公:長(zhǎng)子萬(wàn)六、次子巖出家、三子萬(wàn)九; 2、千四公獨(dú)子萬(wàn)三; 3、萬(wàn)六公派下為四房。 | 五 | 曾 | 6 | 6 | 12 | 24 | | 六 | 元 | 14 | 14 | 28 | 48 | | 七 | 慶 | 庚 | 19 | 19 | 38 | 78 | 四房單獨(dú)立氏輩 | 八 | 星 | 祥 | 25 | 25 | 50 | 116 | | 九 | 明 | 永 | 44 | 44 | 88 | 176 | 1、萬(wàn)三公到第九無(wú)後; 2、永七公禮斛山阿太為萬(wàn)九公派下 | 十 | 堂 | 玉 | 47 | 47 | 94 | 232 | 斛山阿太三個(gè)兒子玉一(孟七、孟九) 玉二為二房祖、玉三為三房祖。 | 十一 | 麟 | 孟 | 70 | 70 | 140 | 322 | 1、斛山阿太九個(gè)孫子孟一至孟九; 2、孟七公為七房祖; 3、孟九公為九房祖; | 十二 | 遊 | 華 | 76 | 76 | 152 | 386 | | 十三 | 鳳 | 乾 | 145 | 145 | 290 | 582 | | 十四 | 騰 | 相 | 202 | 202 | 404 | 846 | | 十五 | 典 | 勲 | 281 | 281 | 562 | 1256 | | 十六 | 策 | 坤 | 350 | 350 | 700 | 1666 | | 十七 | 法 | 欽 | 374 | 374 | 748 | 2010 | | 十八 | 書(shū) | 淙 | 389 | 389 | 778 | 2226 | | 十九 | 雍 | 標(biāo) | 392 | 392 | 784 | 2310 | | 二十 | 熙 | 熙 | 449 | 449 | 898 | 2460 | 同熙字輩有待考證 | 廿一 | 地 | 坦 | 596 | 596 | 1192 | 2874 | | 廿二 | 鈞 | 鎮(zhèn) | 724 | 724 | 1448 | 3538 | | 廿三 | 沾 | 洪 | 825 | 825 | 1650 | 4290 | | 廿四 | 梓 | 業(yè) | 1014 | 1014 | 2028 | 5126 | | 廿五 | 焯 | 1083 | 1083 | 2166 | 5844 | 合併,單世峰值 | 廿六 | 培 | 926 | 926 | 1852 | 6046 | 三代同堂峰值 | 廿七 | 銜 | 957 | 957 | 1914 | 5932 | | 廿八 | 源 | 339 | 339 | 678 | 4444 | | 廿九 | 本 | 29 | 29 | 58 | 2650 | |
石阜建村的時(shí)間為南宋乾道年間(1165-1173)到1948年,時(shí)間跨度約為780年左右,共計(jì)廿九代,廿七年一代比較合理。 石阜村建村初期在仰臥山,我們暫且叫她上石阜、大概到第九代斛山阿太時(shí)間跨度約為180年左右(永七公方禮出生于1348年)搬遷到(甘溪)現(xiàn)在的地方,我們就叫她下石阜(根據(jù)方言下石阜比石阜更貼切)。 這裡特別要注意兩點(diǎn):一是根據(jù)宗譜推算的人口,非方氏人口沒(méi)有計(jì)入之內(nèi),目前非方氏人口大概占8%;二是宗譜上很有可能包括非石阜村方氏人口,比如富陽(yáng)環(huán)山、華章塢、梅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