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張慶蓮,女,1951年生,漢族,籍貫,山東臨沭縣,徐州中醫(yī)院退休,系中華詩詞詩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徐州作家協(xié)會會員、1992年發(fā)表處女作,先后在《新華日報》《徐州日報》等在省市等報刊,雜志發(fā)表散文,古體詩詞,文學評論,曾獲《全國首屆真情人生紀實散文》二等獎,獲《第四屆散文高峰論壇及精英》三等獎,獲《第四,五屆中外詩詞散文邀請賽》二等獎,獲徐州首屆十佳女詩人,主編徐州老年大學《余暉集》。 ![]() ![]() 想念那片深綠【原創(chuàng)】 我一直想念那片菜園,那是一片深綠,只要閉上眼睛,就會看到昔日那條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那條“嘩嘩”流水的小河、菜農的小屋、看夜的老人、春天的草莓、夏天的辣椒……菜園四季翻卷著綠色的波浪,連接著遠處的曠野,碧映著無際的藍天。 六年了,六年就那么轉眼的瞬間。 那是初春的季節(jié),天空中還飄著雪花,大地剛剛解凍,我從一間低矮平房,搬進緊挨這片菜園的一幢宿舍樓,站在晾臺第一次放眼看到的,就是那片菜園,最先聞到的是青菜和泥土的芳香。 春天總是過早地光顧這片菜園,大地剛剛解凍,她已呈現(xiàn)一片綠色和繁忙,被塑料薄幙蒙蓋了一冬的蔬菜開始呼吸新鮮的空氣,溫室的天窗漸漸打開,秧苗透射出一片嫩綠。身著冬裝的的菜農,把一顆顆秧苗栽進復蘇的土壤里。我常在初春的陽光下,迎著和煦的風,沿著園中的小路走進菜園,看著菜農把一一棵棵番茄、黃瓜、辣椒的秧苗栽進菜畦里,每到這時,真想自己也栽一顆,領略這幼小的綠色生命和松軟泥土的親吻。 看著菜農周身的泥土,粗糙的手,汗水和著泥土滴進土壤里。我想起了中國十億農民,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無怨無悔地播種綠色生命,用汗水與艱辛收獲人們生存的依附。 我想躺在菜園這塊土地上,伴隨著復蘇的萬物,仰望藍天和陽光,擁抱土地,擁抱綠。 夏天,菜園一片茂密和濃綠,番茄綴彎竹竿的支架、黃瓜掛滿了藤蔓、辣椒墜軟了枝條,這時,農村的姑娘,媳婦穿著各種色彩的服裝,搖著“叮呤呤”的車,向這片菜園奔來,在藤蔓邊、在樹蔭下、小屋旁,細心地剪開紅辣椒,倒出金黃色的種子,肥厚的辣椒皮裝進自己的車籃或口袋里,滿了,才披著西天的彩霞,向自己家里走去。 菜園的夜是迷人的,人們乘著涼爽的風,三三兩兩地走向菜園,那綠綠的,一簇簇的青菜,濛著夜色,輕輕地,靜靜地訴說著。霧氣漫漫地凝結著,水珠被綠葉托著,此時,我總愛在菜園的小路踽踽獨行,風吹著我的長發(fā),吹飄我的衣裙,我靜靜地望著菜園、望著遠處朦朧的村莊、山峰、樹木,白天的繁忙與悶熱被散解了。園中小河的水在“嘩嘩”地流著、蛙鳴在我耳邊聲聲地唱著、青草伴著我的腳步。有時,月光又給這片菜園罩上了淡淡的輕紗,我想永遠在這裁菜園的夜色中度過,逃避喧鬧與塵世,不裝扮,不說違心話,還給一個真正的自己。 秋天,我常在艷麗的陽光下,迎著落葉走進菜園,地里的黃瓜,有的已染著金色,絲瓜棚的綠葉在微微的秋風中搖擺著,條條絲瓜拖到地面。菜農拉著裝滿蔬菜的電動車,沿著菜園中的小路向街市上走去,那黝黑的臉上,流淌著汗水,蕩溢喜悅。 冬天又是一派景色,過冬的蔬菜被蒙上白色的塑料薄膜,一溝溝,一片片,像白色起伏的波浪。最吸引我的是一個個袖珍的溫室,煙囪向外吐著縷縷,淡淡的輕煙。外面冰天雪地,室內依然綠色一片。我有時踏著冰凍的小路或披著飛舞的雪花走進溫室,菜農交談,辣椒還是綠葉,婆娑的身姿掛滿了果實,一位菜農大爺,捋著花白的胡子,臉上堆滿笑容指著那擁在一起的番茄,黃瓜,茄子的秧苗向我說:“開春這些秧苗被遠處的農民買走,收入就是幾千元。 人是大自然的產物,人又改變著自然,無怪天氣還在寒冷中,街市上已出售嫩嫩的辣椒,紅紅的番茄…… 六年過去了,想不到這片菜園,被市區(qū)規(guī)劃為住宅區(qū),立即被分割成無數(shù)個方塊,吊車林立、汽車、拖拉機在菜園中碾炸,磚瓦、沙子、水泥、樓房,嚴嚴實實地埋藏了這片菜園……站在晾臺上,我看慣的綠色不見了,高樓擋住了我的視線,我心痛這片綠色,這片菜園,我的心木然了…… 土地和綠色是人類生命的源泉,土地和綠色被漸漸地蠶食,人們該怎樣生活? 我曾無數(shù)次地夢游那片消失了的菜園,又沿著園中的小路,慢慢地邁著腳步,望著一片片,一畦畦的青菜,又踏過晃蕩的獨木橋、聽著小河“嘩嘩”的流水、又薅了一把毛姑姑的青草、摘了幾顆剩余的草莓,仿佛又看到裝滿蔬菜的電動車,沿著坎坷不平的小路“吱嘎”地向街市上奔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