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立夏是5月5日13點56分57秒,星期一,農歷四月初八。 ![]() 立夏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標志著春季的結束和夏季的開始。立夏有許多傳統習俗,歸納起來,主要有“1不坐,吃3樣,做3事”。大家跟我來看看它們到底指的是什么。
立夏這日,不能坐門檻。 在安徽、浙江等地,立夏有忌坐門檻的習俗。據《太湖縣志》記載,立夏日坐門檻會導致夏天疲倦多病,一年精神不振。此外,還有說法稱,立夏坐門檻會招致夏天腳骨酸痛。 ![]() 在民間,門檻被視為家宅的“咽喉”,是區(qū)分內外空間的界限,象征著家庭的運勢和風水。古人認為,立夏時節(jié)陽氣旺盛,坐門檻會阻礙家中氣運流通,影響家人健康。 從現代健康角度來看,立夏后氣溫升高,門檻多為木質或石質,直接坐臥容易受涼,尤其對脾胃虛弱者不利。此外,夏季多雨潮濕,門檻處易積聚濕氣,久坐可能導致關節(jié)不適。 這一習俗雖然帶有迷信色彩,但也反映了古人對身體健康的關注和對自然規(guī)律的敬畏。
1、吃蛋和斗蛋 ![]() 立夏吃蛋的習俗由來已久,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人們認為立夏吃蛋可以補充營養(yǎng),增強體質,避免夏季常見的食欲不振、身體乏力等癥狀。孩子們還會玩斗蛋游戲,將煮熟的雞蛋或鴨蛋裝在網兜里掛在胸前,互相碰撞,看誰的蛋更堅硬。 2、吃立夏飯 ![]() 立夏飯是立夏的傳統食物之一。最早是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象征五谷豐登。后來逐漸演變?yōu)橛猛愣?、竹筍、瘦肉等食材煮成的糯米飯。在江南地區(qū),人們還會吃烏米飯,據說可以驅風解毒。 3、喝立夏粥 ![]() 立夏喝粥的習俗在部分地區(qū)也很流行。例如,湖南耒陽的立夏粥用大米、精肉、糯米丸子、粉絲、干筍等多種食材熬制而成,味道鮮美。浙江農村則有吃“七家粥”的習俗,寓意鄰里和睦。
1、稱體重 ![]() 立夏稱體重的習俗在南方尤其流行。傳說三國時期,諸葛亮臨終前囑托孟獲每年立夏要去看望蜀主劉禪,并給他稱體重,以確保劉禪不受虧待。這個習俗后來流傳到民間,演變成了立夏稱人的傳統。稱體重時,長輩們會說一些吉祥話,比如“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圖個吉利。 2、嘗新 許多地區(qū)有“立夏見三新”的說法,即在立夏時節(jié)品嘗新鮮的櫻桃、青梅和麥子。不同地區(qū)的“三新”也有所不同,但都是這個時節(jié)的時令食材。 6、系疰夏繩 ![]() 立夏時節(jié),人們容易出現食欲不振、乏力等癥狀,稱為“疰夏”。為了祈求健康,民間有系“疰夏繩”的習俗。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編織成繩,系在兒童的手腕、腳腕或頸部,寓意驅邪避暑、拴住安康。 立夏,這個充滿生機與希望的節(jié)氣,承載著古人對自然的敬畏、對健康的祈愿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從迎夏儀式的莊重,到斗蛋游戲的歡樂;從稱體重的溫馨,到嘗新習俗的鮮美;從系“疰夏繩”的細膩,到忌坐門檻的禁忌,每一種習俗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生活的美好期許。 在現代社會,雖然許多傳統習俗已逐漸淡化,但它們依然提醒著我們,要順應自然規(guī)律,珍惜當下的每一刻,用心感受四季的更迭與生活的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