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 賀龍第二次來銅仁 1924年9月賀龍部回到湖南后,一貫依附于北洋軍閥的湖南省長趙恒惕見賀部實力有所擴大,企圖收編為湘軍第五師。 賀龍在銅仁的舊居熊家大院。 當賀龍重取澧洲,徹底打垮唐明洋,當了鎮(zhèn)守使后,勢力更有所發(fā)展,趙恒惕更視其為“隱患”。于是,調(diào)其第二師劉刑、第三師葉開鑫前往攻打賀龍部。賀龍不愿戰(zhàn)火擾民,即率部退出澧洲,兵分兩路,向湘西進發(fā)。一路由賀敦武率步二旅四、五、六團經(jīng)慈利、大庸、桑植向永順撤退;另一路由賀龍親自率領步一旅谷青云的一、二、三團從大庸經(jīng)石堤溪、吊井巖取道桑植前去永順,在高望坡與湘軍第三師葉開鑫相遇,湘軍第二師劉刑又尾隨其后。在此緊急關頭,賀龍同志當機立斷,避開劉刑,集中優(yōu)勢兵力攻打葉開鑫,并向黃清方向轉移。這引起湘西土著陳渠珍的注意,唯恐賀龍進入湘西,遂出兵一團阻擊賀龍。這時賀龍部尚在永順境內(nèi)之五里鋪,只帶著僅有300支短槍組成的一個手槍營。步二旅又在黃一線,兵力相當分散,在此千鈞一發(fā)之際,賀龍出敵不意,突然轉守為攻,打垮陳渠珍一個團后:與步一、二旅所部共6個團會師永順。旋經(jīng)保靖、花垣兩縣到達酉陽龍?zhí)独?,東與四川交界的麥子坪又跟劉刑、葉開鑫兩部相遇,經(jīng)過激烈的戰(zhàn)斗而獲全勝,遂經(jīng)野豬坡進入貴州松桃縣。松桃城內(nèi)駐休一月,整頓并發(fā)展了隊伍,遂于1925年10月打著澧洲鎮(zhèn)守使旗號第二次來到銅仁。 賀龍部在松桃整休期間,由于土豪劣紳長期以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人民生活非常貧困,部隊給養(yǎng)也很成問題,第四團團長賀文顯奉命帶領部隊打開了從未打開過的苗寨銀子坡,把土豪的糧食弄來,除了滿足部隊用糧外,還分給貧苦人民。賀龍到了貴州,雖有松桃一塊暫時立足的地盤,但因為是客軍,要想再來銅仁,還得與當時貴州省主席彭漢章協(xié)商。當賀龍發(fā)電給彭漢章商借銅仁這塊地盤時,彭推諉說:銅仁是王天培的兄弟王天生的勢力范圍,需得到王天培的同意。其實王天生并不在銅仁,王天培樂得做個順水人情。原來,自賀龍第一次來銅仁后,這里便沒有正規(guī)部隊駐防,城內(nèi)空虛,土匪又猖狂起來。王誠齋便秘密派人前往思南,把遵思一帶活動的“綠林好漢”三老焦團接來銅仁保城,當三老焦到達北門時,被當時守城的團防將他刺死,部隊由他的夫人帶領退至壩黃、江口一帶,隨即被萬山高樓坪的羅哲卿(羅良玉)趁機占領了銅仁,自稱為“貴州東路清鄉(xiāng)司令”,收編了各路土著、團防武裝,將茶店、牛場坡的潘云程編為第一支隊,萬山的羅漢卿為第二支隊,川軍魯國斌團反水的一個營為第三支隊,羅海發(fā)為第四支隊,三寨芭蕉村的羅樹奎為第五支隊。 由于賀龍部第一次在銅仁的良好印象,現(xiàn)聽說要從松桃來銅仁,群眾便推王誠齋為代表去涼亭坳迎接。賀龍部打著澧洲鎮(zhèn)守使的旗號,從松桃出發(fā),當天宿營大興場,午夜兩點開飯,天亮時就到了銅仁北門,城內(nèi)羅哲卿毫無戒備,北門、東門、便水門都迅速被賀龍部打開了,羅哲卿部被打得四處逃散。戰(zhàn)斗結束后,廣大群眾聽說賀龍回來了,奔走相告,紛紛云集在北門外夾道歡迎,熱情慰問。 賀龍進城后,一如既往,廣泛接觸各界人士,關心人民疾苦,與地方友好同事經(jīng)常商討軍政大事,并參與過問政事,給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廣大群眾都稱賀龍為“賀青天”。 賀龍在銅仁期間,在好友同事家中,見到了周逸群從黃埔軍校寄回來的一些宣傳革命的資料,像《青年軍人聯(lián)合會簡章》等,從中了解了一些馬列主義和共產(chǎn)黨人的主張,這對賀龍同志早期尋找革命真理是一個極大的啟發(fā)和推動,從而使賀龍堅定了找共產(chǎn)黨和在共產(chǎn)黨領導下革命的決心。 國共合作后,為了推翻軍閥統(tǒng)治,將革命推向全國,1926年初,開始醞釀北伐。貴州的袁祖銘被委任為“國民革命軍北伐軍左翼軍總指揮”(亦稱黔川聯(lián)軍總司令),任命賀龍為“討賊聯(lián)軍”第一師師長,隸屬于“左翼軍”第九軍彭漢章部,賀龍同志為了壯大力量,準備參加北伐,除了以他的副官長秦光遠協(xié)同地方人士籌辦收編了姜文華所屬的歐伯川(學海)和羅統(tǒng)一各團隊外,還通過王誠齋等出面收編了“貴州東路清鄉(xiāng)司令”羅哲卿所屬的潘文松、羅淑清、魯國斌、羅海法、羅樹奎等5個支隊,共達4000余人,組成6個獨立團。(黔東、黔東南各地不少青年人也投奔了賀龍部隊。)第一團團長羅豹軍,第二團團長歐伯川,第三團團長秦光遠,第四團團長胡澤芝,第五團團長(?),第六團團長穆玉如(穆鋒)。并在城南小學(現(xiàn)逸群小學)招考了200多名軍官生,充實部隊的指揮力量。當時,銅仁廣大群眾聽說賀龍部要準備北伐,都紛紛備禮前往慰問。并推曾奉卿為代表,送了兩面大彩旗,他叫兒子曾南喬在旗上寫著“勛高三楚、威震雙江”8個大字,敲鑼打鼓放鞭炮送到賀龍司令部,作為對賀龍部的表彰和稱頌。 19 26年2月(農(nóng)歷),在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軍樂歡奏聲中,賀龍部高舉“討賊聯(lián)軍”大旗,從銅誓師北伐,再度經(jīng)馬腳巖漾頭司向湖南,揮戈直下。在湖南、湖北幾經(jīng)轉戰(zhàn)、改編,脫離了彭漢章的編制,稱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賀龍后成為“八.一”南昌起義的參加者、指揮者和領導者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