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胃健康】傳承中醫(yī)藥文化,普及脾胃病防治與養(yǎng)生知識,解答民眾健康疑惑,助力健康生活。 01 魚腥草,為何讓人愛恨交加? 《名醫(yī)別錄》記載“生濕地,山谷陰處亦能蔓生,葉如蕎麥而肥,莖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關(guān)中謂之菹菜,葉有腥氣,故俗稱:魚腥草”。 魚腥草,帶有特殊的氣味,愛之者為之著迷,不喜者嗤之以鼻,和榴蓮、香菜、韭菜等食物有異曲同工之妙。魚腥草,也叫做蕺菜(jí cài)、折耳根,客家人稱之為狗貼耳,不同地方有不同叫法。 至于為何人們對它褒貶不一,這還與每個人的嗅覺感受器各有不同有關(guān),簡單來說就是基因決定了你對它的喜惡。此外,當(dāng)然少不了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比如從小吃到大的食物,時間一長就習(xí)慣了它特殊的氣息,像貴州人的餐桌上一年四季甚至一日三餐都可以見到魚腥草的身影,而對于從沒接觸過魚腥草的朋友來說,它的氣味太獨特,相對難接受或者需要時間適應(yīng)。 新鮮的魚腥草帶有一股較為濃烈的魚腥氣,不耐久聞。而魚腥草陰干后,腥氣消散,微發(fā)芳香,加水煎煮時會揮發(fā)出一種類似肉桂的香氣,煎汁類似清淡的紅茶汁,也有類似紅茶的味道,芳香稍澀。 02 吃魚腥草有什么好處?
推薦藥膳——魚腥草鯽魚湯 初審 | 盧悅明 審核 | 王軍飛 審定 | 陳佳佳 |
|
來自: zsok > 《保健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