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文風大家談】 文風問題看似只是在討論文辭之優(yōu)美、順暢、簡明與否,實質(zhì)并非如此。文風決定于內(nèi)容,是言之有物還是玩弄辭藻,涇渭分明。 在人們聚焦的文風問題中,其中一個是一些地方在宣傳黨的政策、解釋政府的決策時語言風格枯燥,缺乏實質(zhì)性的內(nèi)容。 黨的政策和政府的決策,要讓人民群眾能理解并接受,在這樣的目標導(dǎo)向下,各類講話、解讀和文件的用語要準確、平實。適當加入典故,也要以幫助為主,而不要喧賓奪主。在這方面,毛澤東同志的文風堪稱典范。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他區(qū)分了“本本”和“本本主義”,他說:“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jié)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p> 這里的“本本”和“本本主義”既形象又充滿辯證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之所以能指導(dǎo)中國革命,并非因為馬克思是“先哲”,若是只會尋章摘句,就犯了“本本主義”的錯誤。 當今世界,風云變幻,而一些干部缺乏學習,調(diào)查不夠,對國際局勢缺乏認知,也不愿意下功夫到人民群眾中去了解實際情況,僅滿足于上傳下達。這樣,不僅將馬克思主義“本本主義化”,甚至將“大興調(diào)查研究之風”變成了“照本宣科”。有的美其名曰“下基層”,卻是前呼后擁,離群眾實際生活很遠,將“調(diào)查研究”本身也“本本主義化”了。這樣的干部,脫離了別人代寫的稿件,就不會說話,對群眾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也只會背誦政策。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諷刺這樣的人:“或作講演,則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則夸夸其談的一大篇。無實事求是之意,有嘩眾取寵之心。華而不實,脆而不堅?!本科湓?,是因為沒有在調(diào)查研究上下功夫,就不會將政策和指示與本地實際相結(jié)合,只會空話滿天飛?!皦ι咸J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諷刺,是何等生動、貼切! 所以,文風問題,說到底是作風問題,因為缺乏對基層一手材料的掌握,政策就難以轉(zhuǎn)化為具體的措施,講起話來,就只能含糊其詞,蒙混過關(guān)。“沒有調(diào)查,沒有發(fā)言權(quán)”,引申到文風問題,我們可以說:沒有調(diào)查,就不會有好的文風。 |
|
來自: 學習一生 > 《作風建設(sh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