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十年與后四十年”的爭論在平臺上常見。作為一個古稀老人,都經(jīng)歷過。今天我也說上幾句。前三十年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年代?那是一個人人上進,無私奉獻的年代;那是一個工人,農(nóng)民當家做主人的年代;那是一個少有貪官污吏、行賄受賄的年代;那是一個有公平正義、人人講誠信的年代;那是一個精神振奮、理想信仰的年代。 八十年代的改革春風吹過神州大地,人們的生活開始發(fā)生變化。那個時代,雖然物資相對匱乏,但人們的精神生活非常豐富。記得那時,大家每天下班都會聚在一起,談論國家大事、科技進展,廠里的每個人都像家人一樣,互相幫助,共同進步。沒有什么事比團結一致,為國家的發(fā)展貢獻力量更重要。 那個年代,孩子們的書包里裝的是課本、鋼筆,口袋里沒有手機、游戲機。放學后,小伙伴們會一起做作業(yè)、下棋、打牌,玩著現(xiàn)在還記憶猶新的童年游戲——跳皮筋、捉迷藏、丟沙包。這些游戲雖然簡陋,卻給大家?guī)砹藷o盡的快樂?,F(xiàn)在的孩子們,手機、電腦、游戲成了常態(tài),與自然、鄰里的接觸少了,我們有時也會感嘆,那種純真美好的童年,還有沒有孩子們能夠體驗到呢? 說到工作,那時的工人有著極高的榮譽感,大家都是為了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工作。記得那時,工人們每天辛勤勞動,披星戴月,只為生產(chǎn)出更多的物資,人們之間的互相幫助、支援也特別自然,沒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概念。談到購物,那時候人們用的還是票證,洗澡要排長隊,買東西要靠關系。但是,那一年代的人們對于日子的滿足感、對于國家的自豪感是滿滿的?,F(xiàn)如今,物質豐富,網(wǎng)購、快遞直送,生活便利了不少,但同時人們對于物質追求的增加,難掩心中那份孤獨與焦慮,對比之下,那時的日子,是不是更單純、更滿足呢? 對于一些老一輩人來說,最能引起共鳴的可能是“互幫互助”和“集體主義”精神。生病了,鄰里之間都會互相照應;家里有事,也能互相出主意幫忙解決?,F(xiàn)在的城市高樓林立,人與人的距離似乎也隨著高樓的升高而漸行漸遠。打開家門,更多的是寂靜,而不是親切的問候和閑聊。是不是該反思,社會發(fā)展的同時,我們是否丟失了些什么? 如今,社會在不斷進步,新技術、新文化也層出不窮。對于老一輩來說,前三十年是一種記憶,一種精神的寄托;對于年輕一代來說,那可能是個陌生而遙遠的過去。但無論如何,那份對于公平正義的渴望、對于人們之間真情的懷念,是每一個經(jīng)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心中永遠的光芒。 各位觀眾家人們,你們怎么看呢?是否也懷念那種單純而又充滿活力的日子,對未來的展望又有著怎樣的看法?不妨發(fā)表下你們的意見,讓我們一起回味、探討。 ![]() |
|
來自: gudian386 > 《現(xiàn)實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