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清光緒年間,北平的街談巷議以及前門外的老掌柜們的言論,議論起戲來總是說,張二奎、程長(zhǎng)庚、余三勝怎樣好,一提譚鑫培,大家都很鄙視,說他唱得纖巧,沒出息。這是什么原故呢?因?yàn)閺?、程、余諸位的腔調(diào),講圓宏莊重,如汪桂芬、許蔭棠、孫菊仙等所唱之腔調(diào),去古尚近,到了譚鑫培的腔調(diào),一變而為靈活輕快,彼時(shí)老的觀眾聽?wèi)T了舊的,驟然一變耳音,當(dāng)然是不贊成的。 再說有一種守舊的人,他的思想,無論何事都是舊的好,又有一種人也是借此自呼,言外是他見過張、程、余,沒有看見過就是了。其實(shí)凡物日久必要變。再說鑫培對(duì)于腔調(diào),研究非常之細(xì),于“閃板”、“趕板”、“垛板”等等地方比從前較為精致,不過他的腔,有許多由旦腳的腔變化而來,所以偏于悠揚(yáng)蘊(yùn)藉的地方較多,這正可以算是他的好處,也可以說是不讓古人,又何必攻擊他呢? (《齊如山文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