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舌絳無苔或有橫直紋而短小者,為陰虛液涸; ——舌紅見人字紋,乃邪初入心.或陰證誤用涼藥; ——紅赤苔膩厚而裂紋,為臟腑實(shí)熱; ——無苔無點(diǎn)而赤裂,為陰虛火炎; ——舌絳干燥裂紋,為邪熱入肝或陰液大傷; ——但裂不光,為胃陰不足,痰熱凝結(jié); ——若舌絳而邊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為陰液大虧,心火上熾; ——舌黃有虎斑紋者。為氣血兩播; ——舌紅潤而有黑紋,為厥陽之寒證; ——下后反見人字紋者,為腎氣凌心; ——中有襲紋者,多屬胃氣中虛;——淡白舌有發(fā)紋滿布者,為脾虛濕侯,舌紅露黑紋數(shù)條而苔滑者,為水乘火位之寒證; ——舌現(xiàn)藍(lán)紋,在傷寒為胃氣衰微,在雜病為寒積滯宮中; ——裂紋而出血,血液灼枯,舌尖出血,為心經(jīng)邪熱塑盛。 ——由于裂紋舌兼證較多,在臨床疾病的病種中較少見,具體可參考各兼證。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fù)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 主病及相關(guān)研究:胖大舌亦有古籍將其與腫脹舌合論。實(shí)則,大舌是由脾之陽氣虛衰,或兼寒濕而致舌體胖大,虛浮,嫩軟色淡,常有也痕,屬虛,當(dāng)與腫脹舌區(qū)別而論。 胖大舌主?。?/section> 臨床多見于肥胖癥、甲狀腺功能低下、貧血等病人的舌象。 常用的中成藥有:人參健脾丸、藿香正氣丸、參苓白術(shù)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 ![]() 主病及相關(guān)研究:齒痕舌多因舌體胖大而受齒緣壓迫所致,故齒痕舌常與胖大舌同見,多屬脾虛,主虛證。若舌質(zhì)淡白而濕潤,所為脾虛而寒濕壅盛。 齒痕舌主?。?/section> ——淡紅而有齒痕,屬脾虛或氣虛; ——紅而腫脹滿口,邊有齒痕,多屬濕熱痰濁壅滯; (1)氣虛型:脾氣虛弱,主證:舌質(zhì)淺淡,舌苔薄白,舌體胖嫩,舌邊齒痕,面色恍白或痿黃,氣短懶言,頭重身腫,倦怠乏力,自汗,飲食減少,食后腹脹,泛惡欲吐,大便溏瀉,脈細(xì)弱無力。治則:補(bǔ)中益氣。 ![]() ![]() ![]() ![]() ![]() ——若紅舌,黃膩苔,中厚而邊薄,緊密細(xì)膩,根部尤甚,則多因熱痰互結(jié),或濕邪入里化熱,或溫?zé)嶂敖Y(jié)于胃腸,尚未至陽明燥實(shí)。 ——若舌色深紅發(fā)繹,則又為營熱深重之候;主??;熱痰互結(jié).中焦?jié)駸幔晃改c宿食。治宜清熱化濕,滌淡導(dǎo)滯。 ——若紫舌,灰黃厚苔,苔潤而不燥,即為寒熱錯雜,熱從寒化,或寒從熱化之危重之候,多因?yàn)闊岵〔挥?,心陽暴衰,停痰厭飲久久不愈,兼感外邪,入里化熱;盛夏炎熱,恣食生冷而發(fā)中寒霍亂;陰盛于內(nèi),逼熱上??;素體內(nèi)有瘀血.又感邪化熱;故主病為真寒假熱,心腎陽衰,霍亂吐瀉,哮喘諸證。治宜溫通心腎,回陽救迎;清熱化池;活血化瘀。 臨床多見于急慢性胃腸炎.膽囊炎,尿毒癥等病人的舌象。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fù)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 黃燥苔主?。盒盁醾骼?,治直瀉熱清里。氣分熱盛津傷,宜辛寒清氣,泄熱保津。實(shí)熱里證,邪熱結(jié)臟腑。宜苦寒攻下以泄熱救陰。熱退津傷,治宜甘寒生津。因黃燥苔多合并有復(fù)雜的主病,所以用藥也要根據(jù)病情來定。常用的清熱去火藥中成藥有:清熱解毒丸、新清寧片、紫雪散、安宮牛黃丸等。 ![]() 黃苔主?。褐髌⑽覆?、主里證、主熱證。《百鑒辨正·黃苔總論》認(rèn)為黃苔,表里實(shí)熱癥有之,表里虛寒證則無。邪熱熏灼令苔現(xiàn)黃色,淡黃為熱輕;深黃為熱重;焦黃為熱結(jié)。外感病舌苔由白轉(zhuǎn)黃為表邪入里而化熱,在傷寒則屬陽明;在溫病則屬氣分。而表證、虛寒證亦可見黃苔:若薄白帶淡黃苔,為風(fēng)熱表證或風(fēng)寒在表化熱,若淡黃厚苔,為胸腔濕熱,氣滯不宣;若舌談胖嫩,苔黃滑潤.為陽虛水混下化、因此說,黃苔主里是基本的,但不足絕對的。 ![]() ——若薄黃而干苔,則當(dāng)辨(分辨)病人不惡不怕)寒反惡熱(反而怕熱),為傷寒外邪初入(剛剛進(jìn)入)陽明(胃)之里,或溫?zé)嶂坝耄ㄒM(jìn)入)氣分,為胃家熱而未實(shí)(胃中有熱但并不太重)),熱邪傷津之證。宜甘寒輕劑以濡養(yǎng)津液; ![]() ![]() ![]() ![]() ![]() ![]() ![]() ![]() 鮮紅干燥舌主?。?br>——主熱邪入里,營熱津傷。治宜清營養(yǎng)陰。 ——主陰虛火旺,治宜滋陰降火。 ——主心火獨(dú)旺,治宜瀉心火導(dǎo)熱下行。 總之凡因暴瀉、消渴而致氣陰俱傷,如脫水,電解質(zhì)紊亂之鮮紅干燥舌,均可立清熱生津,滋陰降火之法。 由于鮮紅干燥舌兼證較多,在臨床疾病的病種中也很多見,具體可參考各兼證。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復(fù)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