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在江湖,第一時間要考慮的,并不是如何發(fā)展,而是明哲保身。 道理很簡單,唯有先保全自己,才能思考如何更好地發(fā)展。 要是連明哲保身都做不到,處境岌岌可危,那其他的一切,也就沒有意義了。 肯定有很多人會說,我已經(jīng)保持善良了,難道還不夠嗎? 善良,跟明哲保身,這是兩回事。如果你得罪了別人,別人可不會管你是否善良,一樣會“整”你的。 與人相處,保護自己的最好方式:閉嘴、裝傻、打太極。 02 閉嘴,可以減少90%以上的麻煩。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花兩年的時間學(xué)說話,卻要花一輩子的時間學(xué)閉嘴。 說話很容易,閉嘴卻很困難。 說話,跟別人爭論,或者實話實說,這都是人之本能。但是,閉上嘴巴,克制住自己的表達欲,則是一種歷經(jīng)千帆的智慧。 跟別人爭論,別人只會更加厭惡你,對你沒有好態(tài)度。后續(xù),只要別人一碰到機會,就會趁機整你。 跟別人實話實說,掏心掏肺,別人只會更加小看你,覺得你天真,沒有腦子。慢慢地,別人就會趁虛而入,得寸進尺,以此來拿捏你。 侃侃而談,看似很有面子,實際上會樹敵無數(shù),得罪很多人。 畢竟,永遠都是“說多錯多”。與其說得越多,錯得越多,還不如選擇閉上嘴巴,保持沉默。 03 裝傻,瑣事上裝糊涂,不要跟別人較真。 人要有兩面,一面是精明,另外一面是糊涂。 在大事面前,肯定需要保持精明的一面。比如說,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就需要謹(jǐn)小慎微,一步三算,去保全自己的利益。 在瑣事面前,肯定需要保持糊涂的一面。比如說,什么人是人非、家長里短、長舌婦嚼舌根,就需要我們左耳進,右耳出,不要放在心上。 這世上的瑣事太多了,我們可以計較得過來嗎?計較不過來。 如果別人罵了你一句話,你都記在心上,動不動就精神內(nèi)耗,那別人多說你幾句,難道你就要跟別人以死相搏了嗎?肯定不是這樣的。 你看《三國演義》里邊的周瑜,就是因為過分計較,而被諸葛亮三氣而亡了。 對待爛人爛事,最聰明的態(tài)度,就是裝糊涂,當(dāng)不知道。畢竟,我們不是收垃圾的,不可能把所有的爛人爛事,都放在心上。 04 打太極,委婉推辭、拒絕、踢皮球。 《增廣賢文》有言:“聞事莫說,問事不知,閑事莫管,無事早歸。” 聽到什么,都不要說出來;別人問我們什么,都要回答不清楚不知道;遇到閑事,盡量不要管太多;沒有事,那就早點回家吧。 對于這種處世方式,你有什么看法?肯定有很多人認(rèn)為,這就是一種消極、沒出息的處世方式。 其實,他們都錯了。這是自古以來的“打太極”智慧。 試想,在職場中,要是員工不懂得打太極,也不懂得委婉一點,那他不就成為背鍋俠、免費勞動力了嗎? 試想,在社交場,要是人們不懂得打太極,也不懂得委婉一點,那他不就容易得罪別人,被別人針對、仇視了嗎? 所以說,打太極,以柔克剛,將皮球踢給別人,才是最聰明的選擇。既不會得罪人,也不會危及自己,一箭雙雕。
05 寫到最后 人在江湖,終究是“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的。 防備別人的心理,不可缺乏;陷害別人的心理,不可保有。 你是個好人,不傷害別人,可不代表別人不傷害你;你是個老實人,不防備別人,可不代表別人對你有好態(tài)度。 人與人之間,不可能有完全友善的關(guān)系,只有虛偽的逢場作戲、爾虞我詐、你謀我算。 閉上嘴巴,適度裝傻,平時打打太極,做個高智商的聰明人,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哪怕無法立于不敗之地,至少也能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利益。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