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過敏》(一) 激素不可用,有耐藥性。 過敏性鼻炎——肺中有寒濕。 干姜30g 炙甘草(生甘草,修復(fù)黏膜)10-15g 清白涕流眼淚 ,若覺得干燥: 炙甘草30g 干姜15g。 生姜,蔥,蒜片,花椒,豆瓣醬,開湯泡面不用放鹽,出一身汗就好了。發(fā)汗后別吹風(fēng)。 感冒后的擤鼻涕后鼻腫,眼睛腫:桂枝湯(桂枝15g 白芍15g 炙甘草10g √生姜30g 大棗12)+(干姜15g)√吳茱萸15g。注:別擤鼻涕,直接用藥,快就好。盡量喝藥后靜養(yǎng)。 紅眼病——蒲公英煮水沖服五苓散(豬苓60g 茯苓60g 澤瀉120g 白術(shù)60g 桂枝40g,打粉沖服每次5g每天3次,湯和服,后多飲暖水,汗出為佳),若有眉棱骨脹者加半夏。 眼腫紅,臉腫,心慌:茯苓60g 桂枝25-30g 白術(shù)30g 炙甘草15g+半夏20-30+蒲公英60-120g。以水2000→600ml/3溫服。 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xù)自汗出,無太熱,怕風(fēng)者宜越婢湯:麻黃15-30g 石膏40g,生姜15g 大棗12個(gè) 炙甘草10g。注:麻黃與石膏可以止汗。 并有瘀血者:當(dāng)歸芍藥散(當(dāng)歸60g 川芎120g 白芍240g 白術(shù)60g 茯苓60g 澤瀉120g打粉,每次5g每天3次,黃酒調(diào)服為佳)。 外感怕冷或后背鉆風(fēng)或頸項(xiàng)強(qiáng)急: 葛根湯: 粉葛根30-60g 桂枝15g 白芍15g 炙甘草10g 生姜15g 大棗12個(gè)(麻黃10-15g無汗才加)+白術(shù)(蒼術(shù))15g 半夏20-30g。 眼睛干澀可直接用粉葛根40-60g也行。 皮膚過敏:表為皮肉骨,濕在表,宜發(fā)汗法。毛孔閉住了。 麻黃加術(shù)湯: 無汗,風(fēng)團(tuán)診或癢——麻黃15g 桂枝15g 杏仁20g 炙甘草15g 白術(shù)20-30g。 桂枝湯(桂枝15g 白芍15g 炙甘草10g 生姜15g 大棗12個(gè))+白術(shù)20-30g 茯苓30g。 玉屏風(fēng)散——固表,黃芪桂枝五物湯,防己黃芪湯在抗過敏方面應(yīng)用非常廣泛。 《春節(jié)過敏》(二) 過敏性鼻炎 先期:桂枝湯+吳茱萸10-15g——祛水毒。 后期:甘草干姜湯/無額頭痛,干姜20-30g炙甘草10-20g)+白術(shù)20g茯苓30g。 尋麻疹 葛根湯 /有額頭痛,頸項(xiàng)強(qiáng)幾幾,落枕/ 葛根湯:桂枝15g 白芍15g 炙甘草10g 生姜15g 大棗12個(gè) 葛根40-60-90g 麻黃5-10-15g?!『㈦[疹。 寒者 ——葛根湯+蒼術(shù)(反佐 蒲公英 或 連翹 或 赤小豆 或 桔梗)——青年人。 柴胡桂枝湯——調(diào)和臟腑、氣血,續(xù)用葛根湯來解表透發(fā)——中年人。 麻黃附子細(xì)辛湯或麻黃附子甘草湯——溫里祛寒飲,續(xù)用葛根湯來透發(fā)——老年人。 面癱,三叉神經(jīng)痛: 葛根湯+天麻15-30g 細(xì)辛10g 川芎15-60g 僵蠶10-15g (玉竹15g)。 鼻竇炎: 葛根湯+√冬瓜子30-60g,生薏仁30-60g,√川芎15-30g,桃仁15g,丹皮15g,蒲公英15-30g,辛夷15g,細(xì)辛10-15g。 咽喉腫痛: 葛根湯+桔梗或蒲公英+冬瓜子。 全身浮腫,低燒(或高熱),小便不利,有汗,怕風(fēng)吹,脈浮。——越婢湯(麻黃15-30g 石膏40g 生姜15g 炙甘草10g 大棗12個(gè))附子15-30g (怕風(fēng)) 白術(shù)20g(水濕)。(血尿、尿蛋白同治) 眼干: 粉葛根+枸杞10-15g 菊花3-5g。 |
|